“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是真的吗?
“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是真的吗?
张志坤
据说,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决定对中国的网络间谍行为进行报复,并研究了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美国很可能又要对中国举起大棒了。
这是中美关系的最新动向,这一新动向很重要。对此,应该做怎样的评价呢?
有人说,美国这样做,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一评论见诸于8月4日《环球时报》题为《美放风攻防火墙报复中国,太过分了》的社评文章。但具体怎样“严重”,又因何严重到“十分”而不是“八分”“九分”的程度,则语焉不详、不知其所云耳。
还有人说,这等于是“玩火,美国轻易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中美经济利益高度融合,而制裁中国意味着开启网络冷战,对两国政府,特别是大企业是一场灾难,美国未见得能够打赢。这一评价,见诸于8月5日《环球时报》题为《美国欲网络制裁无异玩火》的署名文章。
应该说,第二种意见是第一种意见的深入阐释,比第一种意见翔实具体得多,因而相当重要。正是在这般深入阐释的基础上,所以《美国欲网络制裁无异玩火》一文呼吁美国不要轻易玩火,要坐下来谈,并且大声宣告,“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真是一句石破天惊般的战略宣告!其实,笔者对于美国又要制裁中国,而中国将怎样应对云云,实在提不起兴趣,因为这样的事这些年来见得多了,但这句话却如九天惊雷般久久在耳边炸响:这是真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完成时了?
众所周知,动辄挥舞大棒是霸权的突出特征,这其中包括军事大棒和经济大棒。在使用军事大棒方面,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对多个国家威胁使用武力;在经济大棒方面,美国对多个国家发起严厉的金融与贸易制裁,力图以非轰炸的方式摧毁对象国的国民经济。对中国也是这样,美国也经常对中国挥舞大棒,这其中既包括经济上制裁,也包括武力上的威慑,比如,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是,美国经常派遣航母编队到中国近海向中国示威,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甚至直接派舰队干涉中国的台海军演;美国的军事侦察机几乎每天都抵近中国进行挑衅性的侦查飞行,等等。也就是说,动辄对中国挥舞大棒,也是美国对待中国的一种“常态”,并没有任何可以例外之处。
这是由霸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凡“霸”都是打出来了,无打不成“霸”,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途径,从未听说人类社会曾经有哪个“霸”是谈出来的,或者是赌场上赢回来的。
正是基于这一必然性,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最核心、最本质的要义就是以实力为后盾,谋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以实力为后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挥舞大棒,而不是夸夸其谈地去打嘴炮。对霸权来说,拳头就是道理,真理从来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美国这个国家历来充满军事冒险与侵略精神,这一点,甚至连美国人自己都全然不讳。
那么,有没有令霸权不敢或者不能挥舞大棒的可能呢?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笔者以为,实现这种可能大概需要两个条件:
其一,将美国打败,砸烂其手中的大棒,使霸权没有大棒可以挥舞;
其二,形成足够的威慑,令其不敢挥舞大棒,否则就将被消灭;
既然这样,我们不妨接下来提问,现如今的中国是否具备上述两方面的条件呢?
显然,这样的条件目前中国完全不具备。一是中国还无力剥夺或者砸烂美国手中的大棒;二是总体而言,中国对美国战略上还不可能做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一点,就连《美国网络制裁无异玩火》一文也承认。该文说美国制裁中国的效果很可能是“杀敌四百,自伤六百”,等于变相地承认美国还是胜利了。因为“杀敌四百”是消灭,而“自伤六百”是受创,性质完全不同,消灭了就不能再生,而受创在医院里养几天就好了,其中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在这般条件背景下,中国能够制止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吗?所谓“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豪言壮语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坦率地地说,喊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只能说精神可嘉,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这种论调,其实还是中美“合作至上论”的一个变种。长期以来,中国的一些人一直在鼓噪中美两国“只能合作,除了合作别无出路”,遗憾的是,美国人对此毫不理会,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不时地对中国抡起大棒、小棒,最近一个时期这样的棒子就没少对中国抡,这让主张“合作至上论”的那些中国人感到相当尴尬,他们热切盼望重回谈判桌前,在谈判桌上而不是在擂台上解决中美间的问题。但问题是,美国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在战略擂台上解决问题,这样的冲动越来越强烈。
基于这样的判断,窃以为,“美国对中国挥舞大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之判断未免有自大、盲目之嫌,姑妄听之可以,但千万不可当真。相反,霸权今后将越来越多地对中国挥舞大棒,对此中国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必须准备足够的大棒来回击抗击,须知,物质的力量只能靠物质力量来摧毁,而不可能靠唾沫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