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为什么要反对托洛茨基主义
再论为什么要反对托洛茨基主义
许博士系列短论之004
我在乌有之乡的系列短论《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得到了网友【codename1052】的关注,他总的评价评论是“ 颠倒错乱的文章”,认为“你可以对托洛茨基其人不屑,但是不能否认托洛茨基主义里面不乏有道理的地方。托选几年前看的,现在只能凭印象反驳一下”,然后对我进行了具体的批评。感谢网友【codename1052】对短论的关注和批评,下面首先对托洛茨基主义的一些谬论进行批驳,然后对网友【codename1052】的批评作一一答复。
(一)
托派对于公有制进行攻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狡辩性和欺骗性,它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的公有制及其管理制度笼统地称之为官僚专制,它把旧世界遗留给新社会的种种弊病归罪到公有制身上。
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对旧的私有制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从而基本上摧毁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并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苏联公有制同时保留了部分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关系,这些旧的制度集中表现为企业利润制度。正是旧的企业利润制度的保留,导致了官僚主义的和社会不平等等等社会阴暗面的存在和蔓延。
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的成功建立具有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而托洛茨基在其臭名昭著的《被背叛的革命》一书中对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不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了集中的攻击。托洛茨基在其书中罗列了苏联国内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以后实际存在的大量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实际上,对这些现象如果进行客观的和具体的经济分析的话,是不难发现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平等与旧的私有制和商品生产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的。
托洛茨基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把社会主义存在的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平等直接归结为共产党领导的公有制本身,从而把旧的私有制的遗祸和毒瘤及其派生的压迫和剥削栽赃在新的公有制身上,栽赃在共产党身上。这就有可能把群众对于新社会存在的阴暗面的厌恶转变为对现实公有制的怀疑和动摇,就必然欺骗群众,在思想上扰乱广大人民大众的视线,在政策上干扰共产党的正确路线,从而造成了思想上的极大混乱和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托洛茨基主义的危害实际上不仅波及到了新中国,甚至成为新中国内乱的主要根源。新中国成立60以来,危害共产党领导和动摇公有制基础的敌人主要来自何方呢?研究表明,这个敌人实际上主要来自托洛茨基主义。因为,托洛茨基主义是新中国“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思潮和错误理论的主要策源地和大本营。我们之所以要反对托洛茨基主义,正是因为托洛茨基主义是新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尤其是由于建立的历史还不长,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尚未得到比较清楚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托洛茨基主义一类“超级骗子”的理论,在客观上容易煽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怀疑、疑惑和抵触,对托洛茨基主义则产生同情、怜悯甚至赞同,从而使得人们自觉或不知觉地接受了托洛茨基主义,这就有可能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干群结合的,反对走资派的阶级社会。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走资派代表的特权资产阶级,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方法是工农联盟和干群结合,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马列主义的思想路线,其核心就是在政策和策略上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达到反对主要的敌人和建设社会主义。其核心就是干群结合,就是要调动全部的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为人民服务。托洛茨基主义则不区分劳动代理阶级和特权资产阶级,不区分走资派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干部,把所有的干部队伍当一律作为“官僚特权阶层”,主张全部打倒。
托洛茨基主义在新中国产生了无政府主义的盲动错误。这一危害主要表现在社会基层。例如,文革的矛头本来是批判和打击极少数走资派的,毛主席曾经反复告诫人们一定要团结广大的干部队伍,因为95%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真正的走资派是极少数!但在一些地方却普遍存在“矛头向上”、“逢官必反”和“打倒一切”的错误趋向。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呢?难道不就是托洛茨基主义吗?实际上,托洛茨基主义正是“文革乱象”的总的思想根源。“文革乱象”即毛主席所说的“打倒一切”,主要是造反派对走资派的“胡楸乱斗”和造反派内部的“保皇派”和“激进派”两派之间的“武斗纷争”。
又如,支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就是福利工资规律,也就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福利工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增长的规律。福利工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于必要劳动进行革命性改造以后的货币化的表现形式,是彼此等同、毫无差别的个人收入的主要形式。福利工资是通过等量的个人收入与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之间建立的本质的和直接的联系,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体现。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就必须使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的福利工资随着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而体现劳动者的当家作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人阶级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公。
这就是说,只有在福利工资在跟随者劳动生产率的高涨而高涨的条件下,劳动者才能获得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公有制的凝聚力才能得到体现。但在文革期间,少数干部受到托洛茨基主义的影响,却在错误地大反“经济主义”和“福利主义”,同时因为害怕扩大资产阶级法权,而在较长时间内冻结了福利工资,使得在文革期间劳动者的基本工资(福利工资)不能够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打击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三)
托派基本上以“左派”自居。但他们实际上仅仅是“形左实右”的“左派”而已,同时他们又是不折不扣的“右派”。因为托洛茨基的理论经常在左右之间不断地进行摇摆。
托洛茨基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教条主义的,它把共产主义看着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纷争的“美好世界”,力图一下子,如在几年之内就可以建成共产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水至清”的“虚无主义”,如在新中国产生了机会主义的路线错误。这一点在党内走资派的表现上尤为明显。他们在大跃进时期大刮“共产风”,鼓吹取消商品生产,取消货币,在实际政策上实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政策”等等。这些现实中必然碰得头破血流。
而在其种种的错误主张和措施失败以失败而告终以后,他们就认为这是新中国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认为新中国还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要补资本主义的课”。主张在新中国先发展一段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有了生产力的条件才能建立公有制,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以,走资派在大跃进后期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新中国推行“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的私有化政策。
新中国走资派的这个“补课论”实际上来源于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在《被背叛的革命》一书中认为苏联生产力不发达,不可能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成社会主义,因为“今日的苏联,在生产力上固然已超过马克思时代最进步的国家。在两种制度作历史斗争之时,问题并不在于绝对的水平,而是在于相对的水平”。在这里,到底是谁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呢?我们知道,马列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是具有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的,石头磨的生产力决定的经济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机器生产力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而电气化生产力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托洛茨基关于生产力决定的“相对水平说”否认了社会生产方式具有质的规定性,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但他们却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欺骗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善良的人们,尤其是欺骗了很多很多有革命理想和追求的一代代青年。
托洛茨基主义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假马列主义“超级骗子”的本质和面目。为什么托洛茨基能够成功地行骗了这么多年呢?前苏联曾经称托洛茨基主义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别动队”,并对其进行了组织和人员上的清除,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进行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和彻底的清理和批评,以至于托洛茨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成灾了。
(四)
【codename1052】网友一方面肯定地宣称“托洛茨基主义从来没反对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且向来为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辩护”,同时又说“托洛茨基主义攻击苏联的公有制的理由是制度性的特权”。看来,网友【codename1052】已经是被深深地蒙在鼓里了,因为他自己虽然已经指出了托洛茨基主义攻击苏联的公有制具有“制度性的特权”,却没能正确地识破托洛茨基栽赃陷害公有制的把戏。难道真的是苏联公有制具有什么“制度性的特权”的性质吗?难道这不就是栽赃陷害吗?难道这还不是反对公有制吗?
所谓“制度性的特权”也就是私有权,它是个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支配特权。在以商品制度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制度性的特权”表现为商品价值和货币的特权。社会主义在建立公有制的同时,由于旧的分工的存在,还不得不暂时保留了以企业利润的代理特权为代表的商品价值和货币关系。但企业利润本身不是生产目的,而是生产福利工资的条件和手段,只能加以限制、改造和利用,并通过国家集中的福利分配不断地转化为社会福利收入。因此,官僚特权恰恰是公有制的对立面,是旧社会私有制的毒瘤和祸害,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托洛茨基既不去揭示社会主义存在的新旧制度的矛盾和差别,也不去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把共产党领导的公有制当作产生官僚特权的根源,号召推翻共产党和公有制。说“托洛茨基主义从来没反对过公有制”无异于说“希特勒从来没反对过人类”一样荒唐。
我们知道,希特勒的的确确是反人类的(如杀掉了无数的人),但他自己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反人类的,他认为“人”就是所谓的“高贵的日耳曼民族”,其他人种不能算是人。而托派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上,与希特勒对于人的理解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为托派“拥护”是他们自己定义的那种抽象的、空洞的和虚无缥缈的公有制,他们反对的都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实在在的公有制,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托派实际上是用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公有制”来反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思想和理论对于社会主义造成的巨大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的。
(五)
【codename1052】网友说:“托派将享有特权的干部定义为‘官僚阶层‘而不是阶级,认为因为缺乏人民的监督,….托洛茨基本人在不断大肆攻击苏联制度的同时还一直强调即便是苏联的公有制经济比起资本主义经济也是进步的。”在这里,【codename1052】网友对托洛茨基充满了同情和悲怜,实际上是在为其鸣不平。然而,【codename1052】网友实际上又一次落入了托洛茨基设计的骗人圈套。那么,苏联公有制的这个“进步”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托洛茨基“一直强调”的“进步”不过是抽象的和空洞的“进步”,不过是鳄鱼的眼泪而已!
“将享有特权的干部定义为‘官僚阶层’”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是打击一大片的极端主义。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企业利润制度的保留,凡是具有经营和管理企业利润的代理权的干部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的代理“特权”。这些所谓代理“特权”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得不保留的。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所谓“特权”也是可以加以限制、利用和改造的,因为企业利润是可以转化为社会福利收入的形式来为人民服务的。
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矛盾是社会福利与商品价值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福利工资收入与企业利润收入的矛盾,处理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把企业利润不断地转化为积累福利,从而提高福利工资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干部队伍的根本利益是与工人阶级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属于群体人民的,而工人阶级不过是通过彼此等同、毫无差别的福利工资的形式来体现和反映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和集体占有的性质和本质,因此,工人阶级是福利工资的人格化。而干部队伍的大部分和绝大部分就是企业利润转化为社会福利的人格化形式,也就是劳动代理阶级。劳动代理阶级之所以构成一个独立的阶级,是因为它与工人阶级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和不同,它具有工人阶级所不具有的企业利润的代理经营和管理权。在这里,企业利润的代理经营权是工人阶级委托和赋予的,因此,劳动代理阶级是从属于和依附于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当然,企业利润存在两种转化形式,除了转化为福利收入以外,还存在转化为剩余价值的途径,即被少数人挥霍和占有,从而转化为个人支配的剩余价值。特权资产阶级就是企业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的人格化和利益关系。但这部分人比较是极少数。托洛茨基将全部的干部队伍划入篡夺了人民管理大权的“官僚阶层”,这是对共产党领导极大污蔑,是经不起分析和推敲的,也是经不起批驳的。
(六)
【codename1052】网友认为“‘官僚阶层’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将‘截留占有利润的权利’转化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因此批评“此文说干部可以通过截留占有部分利润而变成‘特权资产阶级’,原来阶级是按收入划分而不是按占有生产资料划分,…..足见此文之荒唐”。我的答复是:
阶级划分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不同占有关系。社会主义的阶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主要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劳动代理阶级和特权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是集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人格化,工人阶级是全民所有制在福利工资上的人格化,而劳动代理阶级和特权资产阶级都是生产资料代理经营权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利润的两种不同转化形式的人格化。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就在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的是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彼此等同、没有差别的福利工资的形式来表达的,但是在占有形式上仍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和重大差别。如果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表现为福利工资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在形式上就表现为企业利润的代理权。由于企业利润存在转化为社会福利收入和个人支配的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和两个途径,因此,干部队伍的阶级差别和阶级划分必然要通过企业利润转化的不同形式来表现。在这里,不存在“按收入来来划分阶级”的问题,因为剩余价值本身就是生产资料划代理权的形式。
关于“根本利益必然是将‘截留占有利润的权利’转化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说法,【codename1052】网友的确是转达托洛茨基的某些思想的,但实际上充满了逻辑上的矛盾。“官僚阶层”的根本利益难道是将利润转化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吗?实际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干部队伍本身就以生产资料的代理占有权为基础的,“占有利润的权利”本身就是这种生产资料代理权的体现。走资派之所以是特权资产阶级,正是因为他们实施了把企业利润转化为个人支配的剩余价值的行为,也就是把公有制的代理权转化为个人私有权。在这里,特权资产阶级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根本利益就是把企业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占有,而不是什么“将‘截留占有利润的权利’转化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形而上学地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利润与生产资料占有之间的关系的。
实际上,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占有表现为福利工资的形式,企业利润只要不断地通过转化为生产资料的积累而形成福利工资的不断提高,也就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利益。因此,企业利润与福利工资才根本上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而托洛茨基则是片面的把企业利润当作“官僚阶层”的利益。从这里可以看出托洛茨基在“官僚阶层”理论上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
(七)
最后回答【codename1052】网友提出的关于“在现在这么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发这种文章真是让人搞不明白有何居心”。试问,“现在这么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 我感到,“现在这么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无非就是革命路线要战胜修正主义路线的时期,就是一定要回归到革命路线的“特别”时期。这样的特别时期的到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原因则不是这里讨论的问题。问题是“发这种文章…. 有何居心”。
我的“居心”就是,回归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武斗和内战则是一定要避免的。但是如果不批评托洛茨基主义而任其泛滥的话,就很可能出现内战和分裂。
在现在这么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95%以上的干部队伍,走社会主义道路,壮大公有制,以打击极少数真正的走资派敌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与托洛茨基主义划清界限,一定要告诫人们不要上托洛茨基的当,不要受托洛茨基的骗。一句话,还是毛主席所说的“要文斗,不要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