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活到解放后会“蹲监狱”吗?
鲁迅活到解放后会“蹲监狱”吗?
——有感于一种传闻及其他
董兴文
多次在媒体上看到一种传闻,某某“亲自在场”听毛主席说过、又为不在场的某某出来“证实”“确有其事”的一件事。据说在一次聚会上,有人问毛主席,假若鲁迅活到解放后,情形会怎样?毛主席“略一踌躇后”,说道:“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大意如此)
尽管我们这些有幸在报刊上看到这一传闻的人都不在场,但仍然可以作出如下判断:一是毛主席没有说过这种话,属于编造。当时在场的人包括毛主席、包括传出这一传闻的人现在都不在了,死无对证;此话也不是“亲自在场”的听闻者自己向媒体传出,而是由不在场的人代为传出;另外,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口音很重,很多人听不懂毛主席的话,可能听岔了。我这里还要“斗胆”说句“噎人”的话:也许没有人“斗胆”向毛主席提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实在提得没有道理,也很唐突。二是毛主席确实说过此话。
按照“目的论”的观点,由于毛主席此话不是什么“好话”而是“坏话”,所以传播这一传闻的目的当然是给毛主席抹点黑,证明毛主席独裁霸道专制,压根儿容不得半点儿不同意见,特别是对持不同政见者,不是杀头就是关监狱。
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现在我们假定毛主席确实说过此话。既然有此传闻,我们就姑且如此假定,以满足传闻者的心理要求。但是,任何人说过的话不见得都会实行。毛主席可能说的是气话,或者未经深思熟虑的话,或者说过以后又否定的话。即使他真这么想,但也不一定会实行。毛主席说过那么多的话都实行了吗?毛主席说过的话,下面的人都照办了吗?显然没有。实际上,毛主席有些话说过了可能后来忘记了,或者有些话说过了不准备实行,或者有些话实行不了。所以,本人观点,如果鲁迅活到解放以后,不会蹲监狱。
毛主席历来对鲁迅表现出非常的热爱、佩服和尊敬,完全发自内心,并且白纸黑字、铁板钉钉、公之于众。毛主席对鲁迅的这种评价并非头脑一时发热、灵机一动,或者外交辞令、应对时髦、一说了之,而是属于他的理论思想体系、理想信仰追求价值取向的组成部分。所以,如果鲁迅解放后还活着,而且即使说了一些毛主席不乐意听的话,毛主席也不会对他怎么样。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毛主席心理是有数的,绝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没谱儿。有事实为证,梁漱溟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了毛主席,而且死不“认错”,把毛主席气得够呛。结果呢?批是批了,简直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可到了也没把梁老爷子怎么样,照样当政协委员,照样享受相当的待遇,压根儿没变,更没杀头也没关到监狱里去。而且这梁老爷子“恶习不改”,到了文革中,在那种情况下,他竟又“大放厥词”,顶上牛了,反对将林彪写进宪法里去。也没听说将梁老爷子怎么样了。梁老爷子活了近百岁,到了晚年感慨万端:觉得对不起毛主席,不该当众跟毛主席顶牛,“让毛主席下不来台,他是主席呀”。看来梁老爷子不仅是位大学者,还是位大智者,真君子啊。还有那位马大家马寅初,为了人口问题,跟毛主席叫板叫得那叫厉害,声称“直到战死”也不“低头”。结果又怎样呢?批是挨批了,北大校长一职也被撤了,但其它的也没什么变化,更没被杀头下大狱,日子过得蛮不错,活了一百多岁。事实胜于雄辩,至少比凭空“分析”、“推测”来得可靠。
为了攻击毛主席,有的人还不择手段,煞费苦心地写出长文,牵强附会地从别人的文章中“分析”毛主席“称王称霸”的“心态”,硬是要压鲁迅一头,还荒唐地自以为看出了历史的“鉴戒”,颇为得意。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鲁迅和毛主席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什么交往。据说红军长征胜利后,鲁迅矛盾等给红军发过一封电报,指出“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毛泽东先生们身上”,这是鲁迅对毛主席的极高评价;至于毛主席对鲁迅的极高评价,见于公开发行的毛主席的诸多文章。我们评论毛泽东和鲁迅的关系,只能从毛泽东和鲁迅公开发表的言论和文章出发。否则是很容易痴人说梦的。
我想,人们讲到毛主席的时候,也得有点边儿有点谱儿,别太没边儿太没谱儿太大发了,尽管时下这似乎是一种时髦。曾经有一位自称毛主席私人医生的李志绥,变着法儿没边没谱地编派过毛主席不少事,可结果如何呢?早已烟消云散了,谁信呀。
毛主席是有错误,但谁也否定不了毛主席是伟人,学问高高,功劳大大,贡献多多。何况错误也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份,自己的问题也该反省反省,——现在那些极力诋毁毛主席的人中,就有在历次运动中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的“勇士”,这不论是经历过那些历史的我们,还是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不知反省自己,而是诿过他人;不肯揭自己的疮疤,所以自己的毛病总也改不了。奉劝这些人还是下决心改一改。这样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有好处。再说,变着法儿编派毛主席的不是,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意思。那种缺乏自知之明的伪饰之论不仅没有什么“重大现实意义”,而且由于没有采取总结历史经验的正确方法,不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反而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信不信由您,这是历史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