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所谓“吃伊拉克蜜枣和古巴白糖会得肝炎”的谣言
看到有网友发帖《在“转基因水稻”问题上,我们政府做得不透明吗?——请你摸着胸口回忆一下伊拉克密枣、古巴砂糖、还有阿尔巴尼亚香烟吧!》,其中宣称:“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国就进口了伊拉克蜜枣,那是为了支持伊拉克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后来,有传说,伊拉克蜜枣吃多了,容易得上肝炎,吓得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吃了。不过,这传说也未得到权威消息来源证实,却也没有过政府的辟谣。”
在此贴中,他还宣称:“1960年代市面销售的、从古巴进口的白糖。时在1962—1969年间。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环境中罕见的外国商品。据说,这是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刚刚革命成功的古巴。。。有些单位又规定干部职工必须购买若干以示对政府的支持和爱国。 因为,吃古巴白糖会被传染肝炎——在此以前中国没有乙肝。”
看来有些人还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居然连这种谣言也如获至宝。
肝炎有五种,是由相应的五种病毒引起的,分别称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属于胃肠道传染,当然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染或母婴传染。
而乙肝、丙肝、丁肝则都只能通过血液传染或母婴传染,不能通过胃肠道传染。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可以把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分解掉。
这样,即使吃了被这些病毒污染的食品,胃里的蛋白酶也会把这些病毒分解掉。
因此,所谓吃伊拉克蜜枣和古巴白糖会被传染乙肝,纯粹是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制造出的谣言。
那么,吃蜜枣和白糖会不会传染甲肝和戊肝呢?其实,这五种病毒都不能存活于蜜枣和白糖之中。
实际上,很多致病非常厉害的细菌和病毒都是无法存活于蜜枣和白糖之中的。
细菌要存活,自身是需要水的,而干的蜜枣和白糖却是“吸水鬼”。
细菌落到干蜜枣和白糖上,不但不能获得需要的水环境,干蜜枣和白糖还会反过来把细菌自身的水大量吸走。
大家都知道浓盐水可以用来杀菌,其实那并不是因为氯化钠有杀菌能力,而是浓盐水把细菌自身的水大量吸走造成细菌死亡。
因此,浓度足够高的糖水实际上也一样可以用来杀菌,只不过糖比盐贵,一般不会这样做罢了。其实,不仅是浓糖水,其他浓度足够高的液体也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这里可以举两个实际的例子。
一个是糖水罐头。很多罐头食品为了得到较长的保质期是必须添加防腐剂,但是糖水罐头是不用添加防腐剂也可以有较长的保质期的。因为糖水罐头的糖水浓度为15%,但是已经远高于细菌的细胞夜浓度了。看起来这个浓度并不高,实际上,由于每100克水最多可以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所以饱和的食盐水的浓度也不过26%左右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超市里的原果汁饮料,其原汁浓度各有不同,一般有10%、40%和100%这三种。原汁浓度只有10%的产品,开了盖子之后的保质期是很短的,一般都会标注提示开盖子之后48小时之内就喝完。
而原汁浓度为40%或100%的产品,开盖之后的保质期就长得多。原汁浓度100%的产品,即使是夏季,开了盖子也往往可以放上一两个月都不坏掉,这就是因为果汁浓度很高而有杀菌防腐作用。实际上,由于这两种产品的果汁浓度很高,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必须先用开水稀释才行。
病毒要存活的条件就更高了。尤其是攻击人类的病毒,它们只能依附在动物细胞之中存活。白糖里是肯定没有细胞,蜜枣里倒是有细胞,可惜那是植物细胞不是动物细胞。
所以,蜜枣和白糖,无论是哪里产的,即使加工水平再差,只要加工过程中不被添加进别的有机物,那是无法传染肝炎病毒的。
当然,如果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卫生,吃蜜枣或白糖之前不洗手,那么手上的病菌当然可以先粘到食品上然后进入口中,但这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造成的感染,并不是吃某种食品造成的感染。
该网友还说:“可是,有些人却无中生有地责怪政府对“转基因水稻”工作不透明。假如这些人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生活,那么,这有情可原;假如这些人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生活,那么,这实在是没良心了!其实,政府对“转基因水稻”工作是公开的,而且,还请“转基因水稻”工作者与网民沟通。在网上和在报刊上,政府让大家公开谈论“转基因水稻”的利弊,难道这不算政府对“转基因水稻”工作的公开?难道非要把我国“转基因水稻”工程的细节公布于中?其实,我国政府在“转基因水稻”工作上的透明度,比世界任何国家都要强!比如:那些连“转基因”都不懂的网友,竟然能知道世界各国对“转基因”态度。”
他这样说,是试图将上述关于细菌病毒的常识问题与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问题联系起来,但这是徒劳的。
因为,本网友上面说的关于细菌病毒的常识知识,都是现代医学研究早就搞清楚了的。
对于这些细菌病毒的知识,某些人不知道,要么是由于宣传不够,要么是他们自己孤陋寡闻。
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危害问题就并不是这样的了,那是目前的科学研究根本还没有搞清楚的。
袁隆平院士曾说:在水稻与水稻、水稻与玉米这些已知是无害的生物之间转基因,是可以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把一种能够产生有害物质的物种的基因转到一种无害物种上,那么,对于这样制造出来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商业化的时候就要谨慎。
例如,张启发院士大力支持的Bt转基因植物,就是把Bt细菌的基因转到水稻玉米这些无害植物上。
Bt细菌,又称“苏云金芽孢杆菌”,它可以释放出一种杀虫毒素,把这种细菌的基因转到水稻上,则水稻也就会产生这种杀虫毒素,从而具有抗虫能力。
但是,植物的细胞里有一种能够杀死这种Bt细菌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抗生素”。
直接把这种细菌的遗传物质注入植物的细胞中是不行的,水稻细胞里的那种“抗生素”会很快将它杀死。
因此,将这种细菌的基因提取出来之后,必须先注入到一种对植物的这种“抗生素”具有免疫能力的DNA中,然后再将这种带有两种基因的DNA植入到细菌中。
这样培植出的细菌就有可能同时具有对水稻细胞的那种抗生素的抗药性和杀虫能力,但是也有可能不一定会具有。
于是,再将细菌放到具有这种“抗生素”的环境中,这就使得那些同时具有Bt杀虫基因和对水稻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才能存活下来。
再将这种细菌的DNA抽出来,注入到植物的细胞中,这种转基因植物就具有了杀虫能力。
这是将一种能够产生有害物质的物种的基因转到一种无害物种上,它会产生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首先,这种Bt毒素的长期存在,不仅棉铃虫等害虫会逐渐演化为具有抗药性的虫子,其他并无危害的普通虫子也会逐渐演化为具有抗药性的虫子。一旦这种演化完成,则不仅转基因作物将失去其优势,还会产生大量抗药性的昆虫,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其次,这样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不但具有杀虫能力,其基因还带有抵抗那种抗生素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可能因植物杂交而进入草食性动物体内。
例如,这种转基因玉米与野草杂交,最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杂草,而杂草被草食性动物吃掉之后,有可能进入草食性动物体内,最终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由于基因的突变,这种杂交过程还可能产生新的物种,例如已经发现了通过上述杂交而产生出不怕除草剂的杂草,这种杂草生长迅速又不怕除草剂,很难对付。
上面这些问题会不会在转基因稻米中出现?如果出现了,该如何处理?科研工作者们其实并没有搞清楚。所以,当面对公众质疑的时候,真正搞研究的科学家们的说法是非常谨慎的,绝对不会宣称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会随便宣称自己已经完全搞清楚而指责公众是外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