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袁隆平院士的一个论断是缺乏科学性的
感觉袁隆平院士的一个论断是缺乏科学性的
辛华
袁隆平院士是我比较敬重的一位世界级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就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与农民相结合、共同创造的重大科研成果,为解决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他去年所提出的一个与粮食有关的论断,我感觉还是缺乏科学性的。袁隆平先生在一个访谈时说到:“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按袁佬的逻辑推算,处于困难时期的3年,应该起码要饿死1.5亿中国人,平均每4个人饿死1个,这可能吗?由于这个论断是由一位大科学家亲口提出来的,便具有了非同小可的社会效应,一时间被媒体和网文所海量引用,如同台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的挺独拥扁一样,对舆情颇具影响力。难道科学家的任何一个论断都是科学的吗?我很怀疑。特别是很怀疑这个饿死人论断的科学性。
1、 袁佬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但他不是社会学家,更不是统计学家,可能连普通别级的也不是。相信他对人口问题没有做过专业研究,更不会亲自做过人口统计,他的说法很可能是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如果真是这样,作为科学家来说,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任的。鉴于袁佬未必具备统计学专业知识和组织全国性的历史人口统计工作的能力,如果他老人家在身边做些调查,比如他的家族当时有100口人,饿死了25口,或者他单位有200个同事,饿死了50个,姑且还可算作与科学性多少有点靠谱。
2、 袁佬说的只是“1959年”这一年就“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当时的困难时期是3年,即1959、1960、1961这3年,其中1959年的受灾程度是最轻的。据国家统计数据,1960年的粮食产量比1959年又减少了15.6%,1961年比上年虽稍有增加,但仍远低于1959年。由此可以推断,这两年饿死人的情况,肯定要比1959年更加严重,以此推算,这三年至少饿死了我们中华儿女多少万人啊?不是以前听说的几千万了,而是饿死了起码1个半亿的中国人!这就恐怖得太离谱了!
3、 至于袁老说到的“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这是在饿死人课题上,相对于统计学领域的一个很不科学的解释。“基本上”这个概念太过模糊,猜想肯定不是颗粒无收,但肯定是收成极少,应该不会超过应收的10%。而中国国家局在80年代所颁布的数据是,195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7000万吨,而且确实比1958年减少了,比1958年下降了15%。这里面顶要命的是,1958年,那可是一个公认的特大丰收年啊。
我国能够出现一两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多么希望大科学家们能够金口玉言,吐唾沫成钉,绝不拥有缺乏科学性的论断啊。也希望袁佬珍重晚节。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