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舅舅,您老费心,帮我安排个位子

火烧 2009-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围绕‘舅舅’称呼展开,探讨其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分析血缘与非血缘关系的称呼现象,涉及官场与商业中的称呼习惯,揭示称呼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实用性。

统计部门没统计过,审计部门没审计过,电信行业没透露过,安全部门没监测过。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都在表达着。“舅舅,您老费心,帮我安排个位子。”  

   

话里面的辈分儿,可以换成“叔叔”、“姑姑”、“姨妈”、“大哥”、“兄弟”、“姐姐”、“干爹”、“干妈”等。如是亲爹、亲妈,那么自己就不用操心了,他们会替你想得很周到。就算你没有这种打算,他们也会想方设法逼着你去已经安排好的位子上就位。有人说这个时候中国的爹妈很贱,这么说有点过头了,太伤爹妈的爱心了。即便是姑舅之类,也不见得真有血缘关系,或者有着八杆子划拉不着的亲戚关系,或者五百年前是一家而已。所以听到一个人称呼另一个人上述称号,千万当不得真。  

   

大概是我们祖上有这么个习惯。见人就大哥、大姐、大伯、大姨的叫,其实根本没有这层关系。这也不是坏习惯。和谐安定的人际关系,多好啊。无论见了谁,这么一叫,关系立马近了许多。尤其是喝了酒以后,叫一声兄弟,再搂搂肩膀,那还有啥事办不成的。  

   

其实祖上还有许多敬称,比如:兄台、阁下、君之类,现在已经大半不用了。否则会被人斥为孔夫子放屁——文绉绉。后来西方思想蔓延过来了。据说最初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人们的称呼也变了,对男士称先生,对女人称小姐或女士。再后来又时兴不分男女,不分是否志向,一律称同志。现在称同志又土气了,改回称“先生”、“女士”。“小姐”这个称呼,被黄色污染了,容易跟妓女混同,所以一般是罢黜不用了。  

   

表示血缘关系“舅舅”等渊源流长并具有特定含义及特定目的的词汇,因其在拉近人际关系的实用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性,所以近些年又被捡起来了。虽然叫得很乱,但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求于人者一般向被求者如此称呼。本身的位子如无可求之处,一般别人不会对自己这么客气。很少听到称呼乞丐为“舅舅”等称呼的人,即便从血缘关系上确有此种辈分,一般也没人会去认亲,往往避之还恐不及。所以本身并非舅舅却又被称为“舅舅”的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总之这个舅舅不是凭空得来的。现在也有人称这种“舅舅”为“姓毕的姥爷”,用词不同,其义一也。  

   

正因为有相关利好存在,所以官场上或生意场上“舅舅”的外甥特别多,尤以官场为最。安徽“白宫书记”的相关事迹可能最具有代表性。然而“白宫书记”是因为倒霉被媒体揭露了,像这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奇事,绝不会是安徽特产。  

   

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一陀自己的真外甥与假外甥,固然是人性化的体现,是亲情关系的体现,却也是官场的灾难。人们多对用钱买官深恶痛绝,其实用“舅舅”的称呼换官更其恐怖。因为用钱买官还比较容易查处,而用“舅舅”换官就很难查处,尤其舅舅是假舅舅的时候。不要认为假舅舅就不会办真舅舅的事儿,就目前我们的心理来看,这声称呼的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其实我们大加挞伐的“我是国家罗汉”、“我是市长的司机”、“我是检察院的”等糟官,全是傻瓜。大家想想,如果舅舅安排的外甥老老实实的拿工资、享福利,公款吃喝,坐公车,公款旅游,而不是那么嚣张,会被发现吗?说不定模范是他,奖章获得者是他,先进是他,优秀还是他。至于工作,说好说坏还不是一句话?我们今天对干部的考核机制真地那科学合理,真地被认真执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不要说是外甥,就是儿子,只要有工作能力,又愿意为群众工作,舅舅或老爸就把他安排在自己手下,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当然这不符合法律及纪律规定。然而法律或纪律无法禁止的换手捞痒,还有是照样大行其道?  

   

麻烦的是,无能的外甥们并不认为自己无能,反而可能认为国家强大、民族富强,舍我其谁?一旦上任,便大刀阔斧。这条路不行,得趴,那个楼不行得拆。刚刚建了一年啊,感情不是花自己的钱建的。如果该外甥一上任再撑圆了腰包捞钱,唉,那当地群众就认倒霉吧。军阀混战的时候,吴佩孚的一位同窗请吴安排其到河南任省政府主席,吴批示“豫民何辜?”而今天的舅舅们,怎么就没人明白这个道理呢?  

   

然而真外甥假外甥还是这么叫着,真舅舅假舅舅们还在这么为各位真假外甥这么安排着。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家公权力还在这样被舅舅们或姓毕的姥爷们瓜分着。对于卖官的贪官,有关部门抓了不少了。但对于这些舅舅们,他们能做的似乎只有“眼睁睁”。  

   

忽然想起《走西口》里的一句歌词,“什么时候是个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