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雷锋是包装出来的吗?

火烧 2009-05-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雷锋是否被包装,分析雷锋精神的真实性与宣传方式,强调尊重不同阶层的表达方式,指出雷锋的伟大在于平凡,呼吁以包容心态看待雷锋及类似人物。
雷锋是包装出来的吗?


寒梅冬雪


其实“包装”并没有什么错 --- 把好的一面给别人看,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出门先整整衣冠,还要对着镜子调查研究一番,那么拍照片,就更要修饰一下了,这有什么奇怪呢?


有次我在农村,正是夕阳西下,一只正在犁地的牛,慢悠悠一边甩着尾巴一边前行,后边是扶犁的老伯,橘红的阳光洒在耕牛和老伯身上,一幅田园悠闲。 我刚把相机举起来,被老伯发现了,老伯对牛喊了句什么,然后特认真严肃的面对我,端正好姿势,又整理一下草帽衣服,还拽了拽牛,让牛也看着镜头。 我跟老伯说“不用这样,继续犁田吧”,老伯不肯,跟牛两人一起,“端端正正”的站那儿让我拍照。 当然,我要的感觉都没有了,但是觉着老伯分外可爱。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中国人,尤其越到底层、越到劳动人民阶层,越是尊重别人,总想把最好的一面给别人。 去过贫困地区的,接触过底层的,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走进一个穷家,主人即使家徒四壁,招待你的时候,也会尽量表现一些“讲究”,比如把你坐的地方扫扫干净,尽管弄得更尘土飞扬,用抹布擦擦碗,尽管那块布已经黑黑的了,用手洗洗给你喝水的茶杯,尽管那茶杯已经很多茶垢、洗茶杯的手看着“脏脏的”。 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太不卫生了,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他们对你最大的恭敬。 我每去农村,心灵都会净化,因为看了太多淳朴善良的人们。 被精英们“熏陶”了30年的城里人,现在知道吃饭不要给人夹菜了,不卫生,可是我去农村,尤其是那些老人们,他们仍然会热情的把他们认为最好的菜夹给我。严格说,那上面都沾着他们的口水,但只有看到我狼吞虎咽,他们才会特别开心。如果我们爱他们,真的尊敬他们,就应该做让他们开心的事。


最好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那些跟自己生存环境不一样的人们。 对今天是这样,对过去的雷锋也是这样。


张峻老人说了什么,我们只看到了媒体在炒作。 他给雷锋拍照,雷锋摆摆姿势,要弄好看一些,这不是很正常吗?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照片,不也有摆出来的吗?问题在于是新闻真实是不是生活真实的忠实反映。



“包装”雷锋的事迹,有什么不可以呢?无非是把雷锋的事迹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加以概括,从而树立起“雷锋精神”。当然,雷锋精神和现实中的雷锋本人是有区别的,因为雷锋是人,而不是精神,更不是神。任何偶像,任何精神的标志,都是如此,都是只“展示好的一面”,不仅对雷锋,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精英们不是更是这样吗?有谁听过哪个精英谦虚吗?或者不加粉饰的展示自己“不精英”的那一面吗?


雷锋之所以伟大,正是在于他的平凡。从行为上说,雷锋能做的的事,我们人人都能做。 精神化雷锋,当然化的是他可以为人楷模的那部分。 他有些不能为人楷模的,宽容心态去理解,才算厚道吧?人无完人。 有人如果非要把雷锋当作神来看,非要他完美无缺,伟大的无可挑剔,用今天的眼光发现了一点“暇”就要讽刺挖苦取笑,我觉着那不是雷锋的问题,而是今天的人的问题了。


我认为当年张峻老人策划宣传雷锋的时候,一定不是今天的思想感情状态。 假如他那时候就像现在一样看,那他就不是怀着真诚和热情去参与雷锋的宣传了。 谁真,谁假了呢?


其实,关于那句美国访客说的“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别人怎么知道的”,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他们不会这样说的,要真这样说了,应该就是句玩笑话。 美国,或者西方有句俗语“if you do no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then don't say anything”(大概这样), 意思就是“如果你不能说好话,那就什么也别说”,这是西方人信奉的最起码的礼貌,从小父母就会这样教他们。 知道了美国人思维方式,以后不管是碰到老外夸我们还是贬我们,平常心对待就是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