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临江之麋看今日之中国

火烧 2010-02-07 00:00:00 文艺新生 1030
文章通过柳宗元的《临江之麋》寓言,反思今日中国社会现象,揭示盲目信任与认知偏差的后果,强调自我认知与警惕性的重要性,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蓄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捕得一只小鹿,便想把它喂养起来。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翘着尾巴跑过来。猎人大怒,吼走了狗。从此,猎人每天就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熟悉小鹿,不让它们欺侮小鹿。渐渐地,又让狗、小鹿一块玩儿。  

过了一段时间,狗完全顺从猎人的意志了。小鹿慢慢长大后,忘记了自己是鹿,认为狗真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在一起碰撞翻滚打闹玩耍,与狗越来越亲热。狗害怕主人,只得与鹿戏耍、周旋,玩得很好。但是狗还是不时地舔着自己的舌头,流露出想吃鹿的意思。  

过了三年,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的狗很多,走过去想和它们玩耍。外面的狗见到鹿既高兴又愤怒,一哄而上把鹿咬死吃了,鹿的尸骨被乱七八糟地丢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死。 

 

题解: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的《三戒》中的一篇,它蕴含着深刻的劝惩意义。那么今日之中国是那只麋鹿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