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昆明!
新浪网转引大众网消息,昆明拟在全球范围内公选40名博士任副县级官员(链接:http://news.sina.com.cn/c/ 2009-05-05 /072115571603s.shtml)。从消息显示的内容看,候选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一点也是公务员法的要求。
不知道昆明的领导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心理,如果媒体有几天没关注这个城市,该市领导就会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反正近一年来,昆明搞点什么动作总是让人们眼前一亮,或者称为一晃,或者耳中一震。亮过、晃过、震过之后,还留下了什么,不清楚。或许人们会说,昆明市领导,有魄力!或许。
面向全球公选40名博士任副县级官员,显然又是一次地震级的大手笔。如果这次运作圆满完成,效果会怎样?还不好预料。我们可以根据当今博士的特点与昆明市对高级人才使用的需求与预期,做一下先期预测。
博士是干啥的?近些年又干了些啥?去年听说硕士有卖肉的,还没听说过博士从事实践性如此之强的工作。中国的博士多数应该是搞理论研究的,搞经济学的更是如此。即便理工科的博士,经常做一些实验,但也还是倾向于理论研究。我不知道诸位网友是否看过一些博士乃至博导的学术论文,里面有许多小注,说明这句话是来源于哪本书,这句话是谁说的,或者用这引文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者对这引文评说一番。这些都称为学术。也有搞社会学的博士深入到工厂、田间、社区去获得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样的博士真是少之又少。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这只是一句为自己鼓气的话而已,现在很多所谓的学术论文都来自于自己的键盘。为什么我们的博士越来越多,真正的有份量的成果却越来越少,原因就在这里。理论已经脱离了实践,搞理论、搞课题、发论文很多时候也不在为了指导实践,而是为了争取经费,或评级晋职。博士的主要工作就是搞理论,而理论工作搞得也不是太好,舍其优势就其劣势,让其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县一级行政管理工作,效果会怎样?
我们以前选拔干部是很少看文凭的,或者说文凭是一个十分不重要的条件。后来选拔干部时,文凭成了一个硬性条件。虽然说有人极力反对高学历选拔人才的标准,甚至认为高分一定低能,这有失偏颇,但文凭不代表能力,这还是在很大范围内取得了共识的。用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硬性条件,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抵制任人唯亲及干部任用中的权钱交易。我们选择这种方式取得了限制用人主观随意性之缺陷的同时,也丢弃了“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用人观之优点。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读书当然是一种好的方式。但读书不见得就一定要取得文凭,况且不读书或很少读书的人也不见得不是人才。孔明反对治何经典的人才,也许有人会说,所以蜀国后继乏人,但孔明本人却是个大才。举于囚的管仲,举于市的百里奚也皆非当今博士一般的读书人。中国历史上引经据典的大学问家有的是,但任何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均未出于这个行列。原因何在?理论虽然来源于实践,理论也可以指导实践,但搞理论的人才与搞实践的人才还是有差别的。
昆明市要引进的这些人才显然是倾向于实践方面。这些人才走到工作岗位之后,可能要从最直接、最实践的工作干起。比如他们可能要与村里的大叔大妈拉家常,可能要向一线的工人了解情况,可能要与企业家座谈以直接掌握第一手的情况,这些工作,对于那些从象牙塔里刚刚走出来的博士来说,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吗?他们原来接触的可能是萨谬尔森、亚当·斯密,而今却要面对群众·饭碗,这之间究竟有没有差距?差距有多大?
毛、朱、刘等老一辈领导人是什么学历?博士?似乎非也。当今博士有哪位敢自称可以与他们比肩?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从最基层工作做起,对基层的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才能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最基层的锻炼就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做梦。不透彻了解基层情况的领导,根本做不了好领导。为什么有些领导喜欢讲大话、空话,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所以讲不了实话。如今我们这样的领导已经不少,还嫌不够么?从基层选拔领导,确实容易发生任人唯亲、买官的情况,但选一些既没有实践经验,同时也不必然有领导能力的戴博士帽的所谓人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鸡不下蛋,买来骏马就能下蛋?
如果把广东与昆明的情况比一比,就更有意思了。广东选拔公务员的范围已经放宽到了高中学历,而昆明选拔副县级干部却又提升到了博士。谁是谁非?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支持广东的做法。
写这点东西,并不是为了诋毁博士。因为博士搞理论也会发挥很大作用。虽然现在学术界有些变态,但只要正常了,博士搞学术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的。博士如果擅长实践,如果对行政管理工作有天赋,当然也可以当领导。但有一点,一个领导水平与能力的高低,与学位关系确实不大。
个人认为,昆明市的这种做法,显然误读了博士的含义,显然是错误地在学位与行政机关的领导人才之间划上了等号。解决用人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可能还得哪儿出了问题就从哪儿解决。可能没有捷径,投机取巧的办法多半也不会顶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