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贫与富?至今也没看到一个靠谱的标准。
    我以为,贫与富不过是人的一种感觉:以花费为富,以吝啬为穷。每天尽己所能、该消费什么就消费什么的人最富有,哪怕他是仅能维持温饱的月光一族;为防病灾意外而节衣缩食的人最贫穷,哪怕他已家财万贯。
    能够去工作和劳动的人(包括乞讨),可以为自己每天的消费能力定出指标。看看现实的情况,很多人尚未温饱,却很少有人饿死;很多人买不起房,却很少有人睡在街上。落脚谋生,各有各的门路,只要有知足感就会有快乐感。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对生活的乐观和信念。
    如此说来,所有围绕贫与富的折腾大都是缘于攀比和不平心态。君可知世上有充满希望的乞丐,也有绝望到跳楼的亿万富翁。乞丐为今天乞讨到的食物比昨天多而喜出望外!富翁为竞争失意或企业的破产而绝望!
    人乃社会性动物,有了为难之事,本就应该由社会来帮衬扶助,社会也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机制。真正大难临头,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所以,我想对所有打算一辈子紧巴着苟活的人们说,用节约下来的钱应对危机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人的困顿只能依靠和谐的群体力量来解决。按我国现阶段人平收入估计,办大事的钱远远高于人们的基本收入。即使你一生不吃不喝,把微薄的收入全部押上,也绝对应付不了购买房车和喜丧嫁娶、应付不了求学深造和求医救命。大多数人都要依靠亲友或社会的借贷捐助才能走过这些人生的坷坷坎坎。这个道理,不知人们有否想过?
    再拿存钱防病来说,真正费钱的倒是一下子死不了的病,而得了不治之症,你就是散尽千金也会于事无补,倒不如坦然地面对生死轮回。对于生命的暂延,必须寄希望于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健全。对个人而言,平时该花的钱花到位,最有可能赢得健康而远离医院;而一旦丧失健康则必然千金难买起死回生。有学者说,人一生三分之二以上的钱都地用在了生命的最后六个月。所以,明智的做法可以是平时买点保险用于应急,对大多数没有步入到老板行列的人来说,千万不必勒紧裤带,愚蠢地存储自己仅能用于养命的血汗钱。
    我们都是赤条条往返于这个尘世,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善待自己、过好一个一个的今天何其重要!每天该干嘛干嘛吧,别管将来哪天会天塌地陷。
    幸福靠感觉,快乐靠心态。想得开才会看得淡。好观念可换到亿万财富,但亿万财富却未必能换到一个好的观念。
    所以,我们宁愿去做没钱的“富”人,也别去做有钱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