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年”
“再过二十年”
80年代有首歌开始唱的透熟,后来忘了。回想一下,大概是:“再过二十年,咱们来相会……建设四个现代化,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二十年早过去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在“四个现代化”中各自如何表现的?无从查考。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如今都己老矣。
人到老年都有些毛病,一是喜欢回忆过去,二是喜欢啰嗉。倘若“过去”是好的,“啰嗉”是好的,不单自身高兴,别人也快活:反之,则自己沮丧,也让别人讨厌。我就属于后一类人。
80年以后,虽然本厂产品与“四个现代化”的高、尖端有些距离,但大多数工友们按照毛主席提倡的“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雷锋精神,不辞辛苦地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国家富强做出忘我的贡献是有得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老一套“现代化”观念被“商品经济”淘汰,雷锋被讥笑,质疑;毛主席被丑化,诬篾,我们这个很兴旺的企业也抵挡不了大势所驱,被全卖光。都“下岗”了,去和“主流”媒体盛世大合唱和董文华去唱“春天里的故事”。回头看看,除了自家原先厂,养了杂草,养蚊子,在全国范围内,资本“精英”果然利害:城市乡村,山山水水,是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当中一部分“胆子大点的”,也真的富起来了!富的满世界转悠,风光无限,单是“形像片”个人摄影也可以给后人留下一笔无法沽价的文物遗产。而胆小如鼠,被白猫、黑猫抓了个稀巴烂,或早退,或直接下岗的工人,走不出原先的生活节律,要保持一份与时代不合拍的“尊严”,陷入了千差万别的生活窘境时,就只能从北方赵本山的“卖拐”怱悠,南方周立波的“时事”调侃中,找乐趣了。
“人总是要死的,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太多的老工人即将如“鸿毛”样的死去。然而,靠不择手段残害老老实实做工的人,以书写他个人臭历史,非鸿毛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