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两个30年的感想

火烧 2010-03-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顾中国前30年与后30年的发展对比,反思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指出工业水平、教育投入及GDP增长背后的隐忧,强调发展需平衡与可持续性。

本来国家大事不容我等草民操心,但在下自诩为“位卑不敢忘忧国”之士,厚着脸皮也要直抒胸臆,畅谈对这60年的共和国发展历程的一点感想。  

自从有了记忆,就从没愁过吃穿,物价涨幅也没有留下多深刻的印象(除了前年粮肉涨价比较大)。20年来父母的工资从100元涨到了2000多元,从住集体房到有了自己产权的房子。总之,给我的感受就是生活越来越美好了。前段时间电视里老是放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自己看着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但我觉得自己还是要很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后30年和前30年比起来,物质生活确实有显著的提高,这是大家都感受得到的。现在我们可以将两个30年的成就拿出来摆一摆。前30年完成了国家绝大部分统一和民族独立,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权利,人的寿命从35岁提高到70多岁。50年代末60年代初基本建立了门类齐全的轻重工业体系。10年前在几千日军的驱赶下就溃不成军的中国军队,在50年代初就成了一群虎狼之师可以与世界最强的美军一较高下。1956年中国就能制造汽车,1959年前就能生产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59式坦克。而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四了,国产汽车仍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与外国合资多年不仅没学到技术反而壮大了外商。IT业的芯片、造船的钢材也都严重依赖进口。日本、台湾通过30年的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我国改革发展了30年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创收的产品多是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和“血汗工厂”生产的衣服、玩具等。创造GDP的企业中还有一大批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的,他们的利润能否为我所用还是个未知数。所以,现在我已不会为我国GDP又高了几个百分点而欢欣鼓舞了,数字游戏没意思。  

后30年确实发展了,但不应为此沾沾自喜,因为这点发展是应该的,我们透支了那么多森林、矿产、水源、人力。而单位消耗所创造的产值还比不上印度。远的不说,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都在发展,光看到自己的发展也要看到别人的发展。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一百多名,基尼系数超国际警戒线。  

中国的工业水平是前30年和西方的差距大还是后30年和西方的差距大?中年人都有记忆,前30年我国的学费是很低的。我国喊出科教兴国的口号,可当政者把教育当产业来搞。2006年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3℅,而印度是7℅,日本是5℅。教育费用占家庭支出比例,我国是30℅,日本是13℅。教育费用已成为我国普通家庭的沉重负担。  

医疗同样令人忧心,“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百姓最头痛的事。前30年,我国人民享有医疗福利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如今已落后到最后几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说,“中国无需学习国际经验,只需看看自己在80年代以前的状况就行了。”综上所述,我不是认为走老路才是对的,而是希望不要退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