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为什么18年未实现?

火烧 2011-03-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探讨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的原因,指出政策执行不力、缺乏监督与问责机制是主因,呼吁加强监管与追责,确保教育投入到位。


  2011年3月8日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报道: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从1993年到现在,前后历时18年,这一目标仍未实现。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该报道感叹道: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作者注:该报道还没有提到每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高达9000亿元的花费,算是笔下留情。)


  该报道只是提出了问题,却没有深入分析造成长达18年没能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原因。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还涉及“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大概不便说,不好说。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条:


  第一,人大会议只管举手表决,只管审议通过,不管跟踪考核,既不追究责任也不履行罢免和弹弹劾的权力(也许人大会议根本就没有罢免和弹劾的权力?)。


  第二,对没有实现既定目标负有责任的部门和官员没有实行严格的惩罚办法,导致这些官员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毫无紧迫感,毫无畏惧之心。


  长达18年的时间,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没能实现,却没有一名官员受到撤职处理,人大会议年年开,却没有一次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叫到现场质询这个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所以,这两条是导致目标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只要把这两个根本原因解决了,中国的事就好办了。时值两会期间,希望人大会议对此引起应有关注。


  有消息说: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在“保障经费投入”中再一次提到了“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并将实现这一目标定到了具体年份,“2012年达到4%”。—— 我们希望在2013年的人大会议上追踪考核一下这个目标是否实现,如果没有实现,该下课的下课,该撤职的撤职,该双开的双开,该严惩的严惩。以给全国人民一个交待。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308/01/6UJ9E7120001124J.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