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消费该找谁
拉动消费该找谁
zhang88
每年3月初的几天,照例都是冠盖满京华之要害时节,所谋所议皆国之大计,事关千家万户芸芸众生。其中,“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无疑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向和模式的转变。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这样一来,无论高层智士抑或田野凡夫,都不免要开动脑筋,智虑也好,愚虑也罢,总之都要琢磨一番:到底怎样才能使内需扩大,让中国的经济转向为内需主导的类型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所谓内需,无非是两个方面,一则消费二是投资。有关投资,早已是说得很多做得更多了,据称已经有过热之嫌,不可能在强调增加扩大之类,所以现在主要考虑的,自然就是消费,也就是说,关键还是要把消费拉动起来才行。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中国国内的消费呢?或者换句话说,找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窃以为,要有效地解决好拉动消费问题,一定要注意找“人”而不能找“民”。
何谓“人”?“富人”是也。这些人或“官”或“商”,富豪榜上著其名,冠盖丛中多其士,总之都是些腰缠万贯之人也;
何谓“民”?“农民”、“市民”之谓也。这些人或“农”或“工”,别称困难群众,亦或边缘人群,总之都是些疲命于养家糊口的老百姓而已。
只要简单对比一下“人”与“民”在消费上的本质区别,就完全知道,拉动消费关键在找“人”而不在找“民”一说,的的实为至要。
首先,就主观动机而言,富人的消费欲望无边无际,而老百姓终究还是惯于节衣缩食。
一般来说,越是富得流油才越穷奢极侈,才欲壑难填。不要看现如今的富豪们早已是宝马香车、云楼广厦、拥黛叠翠,似乎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都有了,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牛刀小试、初尝滋味而已,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财富的聚敛,之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搜刮财富,可不是要将其带进棺材,而是在等待时机。只要条件成熟、政策允许,他们注定要饕餮一场,空前疯狂的。
反观老百姓,每日里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俗话说就是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掰花。月入月出,精打细算;年终岁末,瞻前顾后。间或少有盈余,也巴不得掘地三尺,深埋方安。指望他们大胆消费、超前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除非太阳打西面出来。
其次,就实际消费能力而言,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也远远赶不上少数富人精英。
主观上的动机愿望还只是消费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要看实际能力。就实际能力而言,约占人口80%的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远远比不上约占人口10%的富人。有好事者称,今日中国,这10%的夫人集中了全社会80%的财富。既然这样,如果不向握有80%财富的人要消费而向节衣缩食的人去寻找,岂不是南辕北辙、成天大的笑话吗?
既然富人们才是拉动中国消费的关键,接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是在政策以及社会环境上如何加以支持保障的问题的了。笔者以为,如下几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第一、支持富人获得更高、更显赫的社会地位。
贫者贱富者贵,是人类阶级社会之常理,所谓“等贵贱、均贫富”的愿望自古及今都是一群群不能安全现状,总感到幸福指数不搞的“暴徒”们的妄想,用现代政治术语叫极“左”,网络上一般称他们为“左粪”。正常社会就应该依据贫富的不同而区分贵贱等次,营造稳定的社会金字塔。与世界接轨特别是与西方接轨,中国正加速社会金字塔的重构,比如,有报道说,中国人大代表中的亿万富豪已然超过美国。其中最富的70位财产总额为751亿美元,而美国议员中最富有的70位财产总额是48亿美元,并且至少有38位人大代表的资产总额超过美国最富的议员。这就是明显的进步。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还有更多的富豪没有在中国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只要在未来的发展的道路上让更多的富人阶层进入政府各部门,进入政权的各个机构,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只要哄得富人们高兴愉快,让他们在兴奋之余拿出少许赏给老百姓一点,芸芸众生不就要感到万分幸福、无限美好了吗?
第二,在全社会营造富人敢于露富、敢于用富的良好环境。
尽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喊了三十年有余,但客观的说,直到今天,中国的富人们仍然还是有点躲躲闪闪、扭扭捏捏,很不是放得开。更严重的是,现在还有很多刁民居然增添了“仇官”、“仇富”毛病,让富人们更加心存戒惧。“仇官”、“仇富”问题,一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今日,欣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终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他警告说,要防止网络上“仇官”等不正常心态蔓延,引发社会不安。笔者以为,这里所谓“社会不安”,大概主要是指富人不安。因为百姓之所以“仇官”,大抵都是因为这些“官”富得流油、富得骇人。反之,如果这些官“穷”得如焦裕禄一般,或者干脆与老百姓一般模样,老百姓无论如何也是恨不起来的。所以,“仇官”实质是“仇富”,“仇富”必然也要“仇官”。如此“仇”心,这位据说很著名理论家已经给定了性,称之为“不正常心态”。这样不正常下来,而且还蔓延,还怎么能指望当今中国的富人们敢露富、敢用富呢?
所以,为拉动内需计,今后一方面要决绝打击“仇官”、“仇富”情绪,对那些敢于挑战“官”与“富”的人绳之以法以纪;一方面,还应考虑采取一些必要的举措让富人之钱财有越来越充分的用武之地,比如多多营建一些富豪俱乐部、高级红灯区,等等。这样一来,滚滚金钱如滔滔大潮,其势如摧枯拉朽、横扫一切,还有什么内需不足的堡垒不随之而湮灭呢?1927年到1949年的上海,什么时候有过内需不足之忧呢?
拉动内需到底该找谁?谁来说去,道理明摆着:找“人”而不能找“民”,简单地说,就是该找富人去。老百姓能有吃有喝,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就已经很不错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冠盖京华之济济多士应该知道 “赐浴皆长缨、与筵非短褐”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