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掀起你的盖头来:对消费的再认识

火烧 2010-10-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重新审视消费本质,指出消费有成本且有限,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生产与消费关系,分析技术突破对消费的影响,提出消费与生产需同步发展的观点。

掀起你的盖头来:对消费的再认识  

向西行  

作为经济要素中的重要一面,消费和生产一样,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环节。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消费的认识似乎依然比较模糊,特别是经常和社会因素中的阶级、阶层、贫富等混在一起,使得消费的本质变得更加模糊。  

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我们得承认,消费是有成本的。这一方面是对生产者所付出的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有效避免我们吃白食的手段。因此,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无论是个人的消费,还是社会的消费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说,消费是有限的,这和我们常说的人欲壑难填似乎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认可消费是有成本的,则必然不难理解消费是有限的。一个人能吃多少,能用多少东西,只要我们将他的支付能力考虑在内,那一定是有限的。同理,一个社会的支付能力当然也是有限的,不管我们如何地公平分配收益,但总量还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如果再考虑到我们现在才逐渐明白的自然环境的承受力,则对于有限的概念理解得理可以深一点。  

所有以前的理论之中,我们对于消费的理解似乎总是无限的。在此前提下,我们认为经济失衡的原因当然只在生产和分配方面,因此我们强调生产资料的方式,关注收入的分配方式。对于经济危机,我们就认为是生产和分配的不平等造成的,因此社会革命总会在危机时刻发生。但从一战过后的经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这不是根本原因。尽管通过社会中的分配平衡,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以大机器生产方式为标志,生产的效能成倍提高,人类的消费开始无法跟上生产的步伐,只要我们不是那种动辄要进行人人都有的社会平均分配论者(那种理想状态只有在梦里才会有,道理很简单,消费是区别的,有成本的),应该清醒地看到,生产过剩的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人类的消费,是和生产一样,都是在人类已掌握技术的平台上进行伸展,他们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技术能力的支撑和制约。只有技术的发展,才既为生产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消费提供了扩展的可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内燃机没有发明之前,我们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而只有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汽车才能成为公众的消费品,这就是技术造成的消费代差。当汽车产业扩展开来,产生的生产和消费领域要比马车产业大到无可比拟程度。其后,还有飞机这样的商品等着消费呢。所以,我们再次看到,能源及其应用技术的突破,对于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有多大。  

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教课书中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可以改一下:其一,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影响分配方式,不同的分配方式会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同,但完全平等的分配方式是不存在的。按劳分配是相对公平的,但也会产生贫富差距。其二,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只要是以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模式,生产一定会超越消费,造成生产过剩,产生经济危机的。其三,私有的社会生产方式,由于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大,社会资源的调节效率较高,因此产生危机的机会更多一些。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因计划能力的不同,生产效率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低于私有的生产方式,因此产生危机的周期更长一些。  

马克思当年面对着人类历史上最初出现的经济危机,在无法考察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完整形态情况下,凭着良知认为是因为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私有化下社会分配的不平等,造成消费能力的收缩,产生了经济危机。因此,他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强烈地批评,并预言人类能够通过社会化的生产计划避免危机的发生。但经过前苏联、中国等一大批国家的实践,我们开始明白了危机产生的根源并不在此,这是时代的发展提供给我们考察这一问题的机会,并不表明我们比前辈聪明。  

到了现在,我们再也不会奢望将来会有一天,“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消费实现按需分配”。人类的天性中的阴暗面已经使这一美好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草成于2010年10月9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