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可以休矣!
梁 勋
2010年2月8日
世界经济似乎进入一个神秘而令人惊悚的“百慕大三角”。“金融危机”、“主权信用危机”、“国家破产”等等史无前例的经济地震频发,就像没入“百慕大三角”的轮船和飞机一样,使得世人惊惧和迷茫。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形成了这样一个经济的“百慕大三角”呢?
经济的原本的功能是保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社会活动。我们知道,远古时代的经济活动是在“拾取”基础上的“互通有无”,中古和近古的经济活动则是在“掠夺”前提下的“强买强卖”,而近现代经济活动则演变成一种“非武力”的“资本赌博”。
就中国经济而言,自九十年代初期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出现至今,人们再也无法摆脱“通胀”的缠绕,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普通民众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了,小心翼翼地在“菜市”、“楼市”、“股市”等所织成的皮筋网上跳着生存,更类似于中国南方的“竹杠舞者”。
这些年来,我们所看到的政府的最多的经济策略无非是“消费消费再消费”、“投资投资再投资”、“加息减息珠心算”。
“消费主义”是什么?“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越正常生存水平的“购买活动”,甚至是一种超越正常支付能力的“购买活动”。在“消费主义”渲染下,“能花钱、会花钱”成为一种时尚,且美其名曰为“为经济腾飞做贡献”。
常态的生存需求是不需要“刺激”的,而“消费”并不等同于常态的生存需求,这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政府和大大小小的经济学家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保经济增长”,那就是“GDP增幅”!经济增幅为什么非得要“保持”8%、9%、10%,甚至更高的水平呢?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政绩”!为了保证“增速”,怎么办?鼓励老百姓“花钱”吧,“刺激消费”吧,“超前消费”吧,“拉动内需”吧。
老百姓有那么多钱“消费”么?当然没有!怎么办?“调息”啊,“放贷”啊,“投资”啊,到处喊得震天响。这就如同“混世魔王”程咬金的“三板斧”,一遍又一遍地舞个不停应。舞来舞去,8%、9%、10%...的GDP增幅保住了,然而,老百姓的“购买力(消费能力)”却越来越下降了!
那么,这个“增幅”是如何实现的呢?“印钞”然后“放贷”,首先做出“贡献”的是房市,其次是股市、车市、油市,然后胁迫菜市也要做出“奉献”,水涨船高,GDP增幅保住了,于是,期盼下一年继续“保增长”,年复一年......
现实是十分可笑可悲的: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购买力下降。根据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当供大于求时,物价应该是下降,可是物价不降而反升呢?各级地方政府和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们都十分明白:中央政府是不会使物价回落的,因为物价的回落就等于增幅回落。要使得供求等式的两边都保持在高位上,方法只有一个:放大“公约数”(经济泡沫)。中国“房地产”的持续攀高,就是开发商们摸准了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脉搏”。据说最近“房地产”政策要调整,不知中央政府是否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房居产”政策出台?抑或是“两会”前的临时“安民”措施?
其实,供求等式的两边是零还是某个天文数字,对于“民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对于政府而言,数字越大,“政绩”也就越突出!
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来看,资源正在枯竭,那么,“刺激消费”无疑就是“竭泽而渔”!事实上,在这个“竭泽而渔”的过程中,真正“逮住大鱼”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部分人只能是望鱼兴叹,哪里有什么“消费”能力?而在另一端,捞得大鱼的人们可以“消费”得起每平方米几十万元的天价豪宅!这才是真正的“消费”!远远高于生存需求的“消费”!
“刺激消费”、“超前消费”、“拉动内需”等等的“消费主义”主张所关注的并不是真正的“民生”。“消费主义”不过是“GDP主义”、“资本主义”的强心剂而已!“国家破产”、“主权信誉危机”、“金融海啸”等经济地震频发的元凶就是发源于美国的“消费主义”!而这一“消费主义”在中国也开始显露出它的狰狞面目!
“消费主义”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