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报称:美国两党制濒临崩溃

火烧 2010-03-1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指出美国两党制濒临崩溃,引发政治动荡和国际关注,提及北京共识可能取代华盛顿共识,同时强调医保、能源等改革难题加剧政治瘫痪,影响经济复苏。
美报称:美国两党制濒临崩溃


托马斯•弗里德曼 

    

    作为政治晴雨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通常会出现一些发人深省的、能反映全球气氛的风向标,今年也不例外。在这里,我听到其他国家的人散布着一种关于美国的说法:“政治动荡。”老实说,我从未听说过这个说法。 
    “政治动荡”一词一般为俄罗斯、伊朗或洪都拉斯等国专用。但如今,一名美国商人在达沃斯对我说:“人们向我问起有关美国国内‘政治动荡’的情况。在世人看来,我们已变得不可预测了。”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喜欢批评、嘲笑和埋怨美国。这是惟一比足球更流行的全球性运动。但以前,人们在这么做的同时也明白,美国是全球基石,总能指望它发挥领导作用。但今非昔比。今年,很多国家的人(特别是亚洲人和欧洲人)会把你拉到一边,问你一个类似的问题:“告诉我,你们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
    我们正在让人们变得紧张不安。
    银行、跨国公司和对冲基金在对某些地方进行投资之前,往往会雇用外国政策专家做个“政治风险分析”。它们可能很快就不得不把美国列入需要观察的国家的名单。
    我们能理解外国人为何会感到不安。他们看到,美国总统以多数票当选,借着乐观情绪的东风上台执政,并控制着参众两院。但一年后,他的立法计划的重中之重医保议案却无法获得通过。
    美国硅谷一家燃料电池公司布卢姆能源公司的创始人K•R•斯里达尔说:“当所有事情都需要大改,而非小改时,就意味着美国两党制濒临崩溃。我说的是医保、基础设施、教育和能源问题。我们眼下需要一项马歇尔计划。” 

                   “‘北京共识’正取代‘华盛顿共识’?”

    在达沃斯,我闻所未闻的说法还有:“‘北京共识’是不是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一词创始于冷战结束后,意指美国提倡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及全球化政策。正如卡特琳•本霍尔德本周在《国际先驱论坛报》所写的那样,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找比现已支离破碎的‘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自由市场、浮动汇率和自由选举的方法,更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稳定的良方”。与此同时,“有关‘北京共识’的讨论越来越多”。 
    “北京共识”是一种得到一党专政国家庇护的“儒家思想—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混合体。在这一共识下,政府的行政指导行为大量存在,资本市场受到严格控制,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能专断地作出棘手的抉择和长期投资,不必顾忌日常民意测验的结果。
    我不会这么快就摒弃“华盛顿共识”。理由是,“华盛顿共识”之所以濒临衰亡不是因为促进经济开放和贸易的各项原则,中国近来在执行其中多项原则时比我们做得还要好。问题主要出在华盛顿身上。 

                            阴云笼罩奥巴马美好愿景

    人们在读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国情咨文时,很难不被他的愿景和有关惯性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认识搞得无所适从。这种惯性和特殊利益集团制约着他,更不用说制约整个共和党了,进而使得实现这一愿景变得极其困难。这正是“陷入困境”的含义。眼下,我们正陷入困境。 
    哪怕只有6名或8名共和党参议员愿意以中间立场就削减赤字、能源、医保和银行业改革问题与奥巴马会面也好,在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在该州国会参议员选举中输给了共和党———本报注)拉响警报后,奥巴马其实是会以中间立场跟他们见面并在这些关键问题上作出妥协的。但到目前为止,共和党只是一个唱反调的政党,在政治上已唱了一年的反调。 
    美国正在四处弄钱,为的是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多提供几十亿美元来帮助失业者和小企业,而最重要的刺激因素就在眼前。那就是结束政治瘫痪状态和消除笼罩在医保费用、能源支出、大银行的经营之道等问题上的阴云。 
    如果民主、共和两党能走到一起,消除笼罩在这些问题上的阴云和人们有关美国政治陷入瘫痪的日益强烈的感觉,那么多一分刺激经济的钱,我们都不需要。投资和贷款情况自会好转。但如果两党继续进行造成政治瘫痪的生死对决,那么一切刺激计划,不管其总额多大,都不会给我们带来我们所需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工作机会。 
    (《环球视野》2010年3月16日第283期,摘自2010年1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