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百姓住不起房的根本之道是恢复房产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剪报》第17期头版转载了《法制日报》邓海建“『一人只能买五套房』不只是政策笑话“一文,从百度搜索到的是他在《中国青年报》、《三湘都市报》等稍有改动的文章。附《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于后。作者已经剖析的一系列问题,我就不讲了。只就几个数据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发表一点意见。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列宁讲不懂黑格尔就读不懂《资本论》,因为《资本论》就是资本的辩证法。资本主义的起点是商品,终点是资本。《资本论》就是讲商品一分为二,产生货币,货币一分为二,产生资本。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就是消灭资本家,消灭资本,暂时保留不是商品的“商品”,保留没有资本家的,取消了、限制了资产阶级权利的商品关系。社会主义不是发展商品关系,而是从限制到最后消灭商品关系。社会主义不能保留资本、资本家,而是消灭资本和资本家。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都坚持了这个基本原理。如今的某些改革者说要发展商品生产,极力美化和复活资本家,为资本家表功,说资本家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谁养活谁的道理重新被他们颠倒了回来。社会主义实行依然是资产阶级权利的按劳分配制度,但绝不能让工资再变成资本。我们某些人提倡个人收入或财产变成资本,占有别人的劳动。鼓励人们获得财产性收入,投机股市和房产就是例证。所谓改革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产品——房产私有化,变成商品,进而提倡有钱人把房产商品变成资本。即算限制,还可以买5套,正如作者分析的,实际可以更多。一天可以涨50﹪,80﹪的房产变成了投机资本。还怎么让百姓住得起平价房,这还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美国还有所限制,难道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投机剥削比资本主义还厉害?解决老百姓住不起房的根本之道,是恢复房产的社会主义公有性质,禁止将房产变成资本牟利。深夜4点了,只说到这里了。
限购:一人只能买5套房!
邓海建
三亚的房子热得烫手。海南省三亚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洪海 2月2日 披露,称该局已于上月底下发关于抑制楼市炒作的通知,准备对前往三亚购房的外地人采取限购措施,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买5套房。(《扬子晚报》 2月4日 )
一张身份证只能买5套房,这是三亚重拳出击抑制楼市炒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通过后,当地房价暴涨,三亚更是明显,某楼盘甚至一天涨价50%。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三亚已售楼房中,投资投机性购房达80%以上。面对此般“喜人”景象,开发商自然乐得赚个盆满钵满,投资客也幸福地看涨,只苦了当地未曾来得及或未能买房的市民,自然怨声颇多—独独当地政府的姿态复杂得很:房地产是支柱,涨落都关乎GDP,涨多了固然高兴,但民生层面又说不过去,不抑制这种非理性增长就显得枉负责任。
百般纠结,终于祭出这个“一人只买5套房”的禁令。禁令一出,众生哑然。“一人只买5套房”,还不如说“炒楼打屁屁”、“炒楼刮鼻子”可爱。随便弄个身份证,就能以5套的倍数大肆购楼。这个政策顶多也只是提醒那些准备去三亚炒房的爱房人士:以后去炒,得多带几张身份证!想了半天,我实在没想不通:为什么一张身份证买5套之内就不算炒房,难道一人住5套房才叫合理需求?于是有人说,这政策可以拿到春晚去压轴了。但显然,我们低估了这貌似滑稽的抑制政策的“醉翁之意”。
一方面,这个政策披着“抑制炒房”的外衣登场,不管老百姓捧场还是砸场,起码形式上回应了民意,也堵住了那些对炒房深恶痛绝的人士的嘴,政府责任这一关算是过了;另一方面,“一人只买5套房”类似于电视直销节目中声嘶力竭的忽悠——只剩下最后N组备货,先到先得!
尤记得2008年,当地政府官员就曾表态,“把三亚的房子贱卖了是一种犯罪”,及至眼下与房子专门打交道的部门,出台如此“抑制炒房”的公共政策,恐怕不只是一个笑话吧。海南要建国际旅游岛,但正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言,“观光区能否成功与地产发展成反比”,比如去拉斯韦加斯就是去游玩,因此,美国政府坚决不允许开发商打着旅游区名义随意抬升房价。回到房子问题上来,房价让我们愁肠百结,其实并没有人指望它卖得比水果还便宜,只是长期诡异如斯,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还是温总理说得好,房价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决心”——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决心。对此而言,“一人只买5套房”也许是个值得玩味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