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月围城》看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十月围城》是一部好电影,他是一部功夫片,是一部偶像片,也是一部追忆先烈的献礼片。
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为了保护孙中山先生抵港商讨革命大计,同时躲避清廷的剿杀,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由此展开。片子拍得不错,情节紧张,明星众多,场面也有气势。
刚从影院出来,感觉颇为振奋,剧中的主人公们面对危险倒是从容不迫、慷慨赴死,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革命者为了寻求国家的民主自由的无畏。不过,仔细一想,片中的护孙大军中,除了陈少白、李玉堂、李重光等几个人,大多数人恐怕未必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奋拼死保护一个叫—孙中山的人。如,沦为“乞丐”的刘郁白(黎明 饰)、 “车夫”阿四(谢霆锋饰)主要是对李家父子报恩;戏班“打女”方红(李宇春 饰)是要替父报仇的;被南少林逐出山门,如今靠卖炸臭豆腐为生的“小贩”王复明(巴特尔饰),是被李玉堂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至于“赌徒”沈重阳(甄子丹饰),则是因为与李玉堂“妾侍”月茹(范冰冰饰)的复杂恩怨,最终担负起了保护李玉堂的重任。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由中山先生亲自指挥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以前,中山先生亲自领导指挥了10次起义,无一成功。论其失败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如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像电影里讲的一样,参加起义的大多数人恐怕未必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起义。武昌起义之前,同盟会所发动的各次起义,所依靠的力量,除了少数意志坚定的革命党外,主要就是会党武装。如,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黄冈起义,主要依靠当地会党;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则又依靠的会党武装和反正的清军。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两面性,即革命性与妥协性,无力自己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而在革命的过程中,又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同盟军,因此其结果只能是失败。至于,武昌起义其实是一次偶然的胜利,武昌起义的时候同盟会的两大巨头孙中山和黄兴都不在国内。而武昌起义的最终结果,也表明了如果没有坚定的同盟军,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只能被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的北洋军阀所窃取。
《十月围城》是一部好电影,也是一部好的教科书。最后,用葛大爷的话来结尾,“《十月围城》,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