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感
本文是对《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的观感分析,内容涉及对人物事迹的反思与社会现象的批判,探讨政府角色与社会支持的缺失,引发对社会教育与公平问题的思考。
《感动中国》观感
陋县小民
昨晚打开电视,央视1套是《感动中国》节目,片头第一个出现的是钱学森,我便放下遥控器,想往下看看。谁知一路下来,总觉不对劲,但又理不出头绪,懵懵懂懂地看完,又似有所悟,也不知对否,只好录下来请网友评议。因本人迟钝,大部分名字都已忘记,只是一些过程,见笑了。
节目全称是《2009感动中国10大年度人物》,第一个闪亮登场的的邓小平同志的夫人,评委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她一路风雨伴小平同志走了过来,拉开了改开搞的序幕后,就低调地站在了幕后,小平同志去世后,又代小平同志见证了港澳的回归,溢美之词之多、之美,文邹邹的,很是难记,其实,套用一句老话是极易记、极贴切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高大的女人。哎,评委真笨,还不如一小民。不过也无伤大局,但后面就有一些毛病了。
说的是维族的一个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电视语)”收养了19个孩子并把他们都培育成人,依靠的经济支柱是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和自己打些零工。现在,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你就是把他的工资涨100倍,涨到4500元(且不说很少人能达到这个水平),他能养活19个孩子吗?这不是对前30年的肯定,对后30年的否定吗?
更有甚者,是在现在和谐的年代,竟然有两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个靠母亲,一个靠残疾的父亲来苦苦支撑,政府哪去了?社会关爱哪去了?这不是诋毁政府,丑化社会吗?
还有社会教育,改开搞后,贫富分化了,教育资源也分化了,农村和边远地区成了社会教育的盲区,要靠两个小女子来奉献,一个千里迢迢,一个倾家荡产,着实让人心酸。
也有让人振奋的,一个热血男儿,为了祖国的尊严,单艇只身,破浪犯险,绕地球走了几万公里,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但也不见政府的影子,这可能是国际惯例,也不必计较。
美丽的滇池湖畔出了一个疯子农民,30年来,在全民改开搞时,单枪匹马与精英们委蛇周旋,几经生死,妻离子散,替政府守住了一方净土。
看了一晚上,没见到钱学森,快结束时,见到了歼——10的设计师,也蛮不错的,可他也太不合时宜,主持人问话时,竟说“毛主席说,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咋听咋像钱学森说的“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领导下,我做了一些事情。”搞的主持人很不好接话。不过歼——10比运——10的运气是要好多了。
最后是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他们也见证了人间的邪恶。他们在领奖台上会作何感想呢?
不知编导们本意如何,但给人的印象是政府不作为,傻瓜讲奉献,精英偷着乐,道貌且岸然。
陋县小民
昨晚打开电视,央视1套是《感动中国》节目,片头第一个出现的是钱学森,我便放下遥控器,想往下看看。谁知一路下来,总觉不对劲,但又理不出头绪,懵懵懂懂地看完,又似有所悟,也不知对否,只好录下来请网友评议。因本人迟钝,大部分名字都已忘记,只是一些过程,见笑了。
节目全称是《2009感动中国10大年度人物》,第一个闪亮登场的的邓小平同志的夫人,评委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她一路风雨伴小平同志走了过来,拉开了改开搞的序幕后,就低调地站在了幕后,小平同志去世后,又代小平同志见证了港澳的回归,溢美之词之多、之美,文邹邹的,很是难记,其实,套用一句老话是极易记、极贴切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高大的女人。哎,评委真笨,还不如一小民。不过也无伤大局,但后面就有一些毛病了。
说的是维族的一个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电视语)”收养了19个孩子并把他们都培育成人,依靠的经济支柱是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和自己打些零工。现在,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你就是把他的工资涨100倍,涨到4500元(且不说很少人能达到这个水平),他能养活19个孩子吗?这不是对前30年的肯定,对后30年的否定吗?
更有甚者,是在现在和谐的年代,竟然有两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个靠母亲,一个靠残疾的父亲来苦苦支撑,政府哪去了?社会关爱哪去了?这不是诋毁政府,丑化社会吗?
还有社会教育,改开搞后,贫富分化了,教育资源也分化了,农村和边远地区成了社会教育的盲区,要靠两个小女子来奉献,一个千里迢迢,一个倾家荡产,着实让人心酸。
也有让人振奋的,一个热血男儿,为了祖国的尊严,单艇只身,破浪犯险,绕地球走了几万公里,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但也不见政府的影子,这可能是国际惯例,也不必计较。
美丽的滇池湖畔出了一个疯子农民,30年来,在全民改开搞时,单枪匹马与精英们委蛇周旋,几经生死,妻离子散,替政府守住了一方净土。
看了一晚上,没见到钱学森,快结束时,见到了歼——10的设计师,也蛮不错的,可他也太不合时宜,主持人问话时,竟说“毛主席说,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咋听咋像钱学森说的“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领导下,我做了一些事情。”搞的主持人很不好接话。不过歼——10比运——10的运气是要好多了。
最后是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他们也见证了人间的邪恶。他们在领奖台上会作何感想呢?
不知编导们本意如何,但给人的印象是政府不作为,傻瓜讲奉献,精英偷着乐,道貌且岸然。
很赞哦! (103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