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知识经济出卖了什么

火烧 2009-04-2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1
文章探讨知识经济的本质,分析其如何导致社会分裂与劳动异化,指出经济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知识与劳动的统一性,反思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知识经济出卖了什么  

   

知识经济是不是更高明些呢?不是。知识经济意味更彻底地分裂、褪变,以及劳动的新生。

   

一、泛经济时代

   

经济,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中国人对于经济的理解,一直就是站在群体的角度,因而,我们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治理具有先天的亲和力,政治经济在民族的遗传里显得密不可分。西方人则不同,经济的思想最先从家庭生活的进出来往开始,尽管经济概念随历史而发展,西方经济思想的不同流派还是极力在穷其经营的各类淫技。结果,我们的仁人志士乃至千古风流人物习惯于“家国天下”,大而化之;西方人则有马克思思辨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顺而应之。

历史地看,经济是由人的社会化决定的。由于人必须依赖其社会性而存在,为了适应人类自然生存的自由,就要在个体之间建立社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调节机制。这种利益长入到社会个体的意识里,这种机制就是社会里人所能及的经济。经济从人的社会性里出发,最根本的在于生产劳动的不断适时调整,是生产劳动与知识形成的一个辩证过程。社会体系实现了无限的交流和勾通,单个社会个体的知识劳动会与整个社会的经济越发趋向于一致。

   

当代经济思想与市场经营密不可分。于是,所谓经济的理论,无不建立在买卖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钱的问题。这种经济思想与今天的社会物质生活相互印证,恰当地说明了目前的政治生态。我们进入了一个泛经济的时代,一切因经济而起,一切在经济而止。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张口皆说经济,伸手便要经济。“经济人”的理念非要求社会个体都重新改头换面,“经济学术”也像灌了高科技的兴奋剂,放卫星似的满天飞。新概念就像新概念车,不断花样翻新。自然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实体经济,资本经济,虚拟经济。如何界定呢?是以怎样去为人类的生存发展而生产,还是以人类的劳动活动生产的社会产品?温饱问题不再是国人面临的首要事情,社会精英们自鸣得意于知识涵养出来的高贵,极力宣扬由资本家到“知本家”的辉煌,俨然已经改写了以往的历史规律。殊不知,这无非只是要求“哲学家、学者”治国治世的最新翻版而矣。

   

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物质生产,人类发展的动力是意识的进化。人类的自由是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内部的对立统一。知识是当代生产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知识也是当代生产需要获得的产品。如果不是刻意的在社会问题上形而上学地搞分裂,我们都能自然地认识到,知识与劳动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

   

二、信息化不可阻挡

   

所谓的知识经济,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项人类新技术,即以计算机生产与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经济学中,有人说,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以看出,尽管科学家们说,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反正信息是什么,我们普通人不知道,且很难搞清楚,但是,社会对信息的普遍重视程度深入人心,大至国家层面,小至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信息技术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信息化不可阻挡地来到人类面前,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知识的悲哀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真正具有政治意义,对人类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决定性的因素是知识产权以法定形式的确立。知识经济形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并不断得到巩固,是人类教育产业化的步伐使然。是不是知识经济就更高明些呢?不是。知识经济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关系必然调整的历史阶段,她的劳动实践基于信息化的普及,政治基础仍然是私有制。

   

知识造就了信息,信息构成了知识。知识产权的建立,知识精英们便有了一个政治手段,他们运用信息垄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利益。但遗憾的很,高贵者的愚蠢在于他们对自己过于庞大而细致的知识体系产生了迷信。实质上,知识作为意识运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真理只有一个”。知识的形态只会遵循着一个规律向前进化。社会精英们堕落地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是,科技信息在这帮人心里成为玩物,他们迷恋于天才,不知道真正有生命力的科技必须在劳动实践里积累和沉淀。规律很快回应了现实,信息化前期,高科技泡沫迅速破裂。顽固的既得利益者顺势更进一步异化知识,把产权扩大到文化专利里面。法律、文化、道德,这些社会上层建筑得到泛经济化,在市场上成为买卖的产品。在科技领域,信息越分割,经济才会越活跃,信息越泡沫化,信息量才会越大。在人文领域,与社会的虚拟实践有机对应,扎实的必须浮躁才能充满空间,镶嵌在意识形态里的文化和道德必须被出卖才能获取价值。每个具体人格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意识运动的随机性成就了各有特色的信息分布。在意识形态里,构成人格的科学素养、法律文化道德内涵等在泛经济的时代,变成商品化的信息。简单地说,知识经济归根结底出卖了人格。

   

教育产业化的观念与知识经济的思想相互接纳,以知识这种特殊运动为出发点,创建了人类社会最为庞大而完美的传销模式。社会主义运动早于知识经济的产生,社会主义运动的义务教育思想改造了人类社会本身,形成了巨大的信息资源红利。教育在知识经济的环境里,创造性地形成了商业化的产业链条,发展了现代营销模式。一个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后,便被纳入了教育产业化的链条。在爬攀过程中,最终目的是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得以分享产业体系的红利。特别是在教育体系内部,由本科生到研究生到博士到博士后,每一位导师用自己的信息为别人洗脑,以明文规定和潜规则累积着收入。每一位界入者,争先恐后地要站据一个新的传销端点,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体系。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这样的知识传销接受社会的管理,经济收入在一个官僚体系内自由流淌,便具备合法的外衣。相信当代的寒门学子在考研道路上,都有心痛的经历和褪变的灵魂。虽然没有外国留学的经历,但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方鸿渐式的人物以及海归们难以令人信服的学术水平,这充分说明,国内与国外的教育产业化没有本质的区别。海归当中也可能会产生伟大的人物,但这与国内文化土壤里产生伟大人物一样,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中出现的针对社会个体的偶然现象。

   

四、劳动的新生

   

信息产业会彻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在解放了个体意识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进化达到一个新的质变。信息的出卖,本质也是个对立统一。知识经济需要信息的分裂、泡沫化和琐碎化,由此,信息的利润才会最大化。知识经济也必须随信息市场的不断扩大才能得到发展,由此,各类信息的传播人为的得到了加强。

   

私有制的政治环境下,马克思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依然会正确地再现。无产者的队伍逐渐庞大,社会分裂和社会矛盾成为历史进步的内在力量。知识经济促使的信息分裂造就了不同的知识分布,这样的差异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矛盾。社会的分裂与信息的分裂相互交叉,彼此融合。信息化生产的改造,会快速地摧残传统的无产阶级队伍,农业和工业包括所谓的第三产业都不堪一击。没有革命知识武装的工人、农民充满无奈和迷茫。知识经济的传销模式和当代资本主义实践将造就一支新型的无产阶级队伍,即知识劳动阶层,他们蕴藏在已经熟练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工人队伍里,蕴藏在毕业即失业的学生里,蕴藏在打工经历励炼而成的技术工人里,蕴藏在处于等级化世俗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里,蕴藏在彻底觉悟的真正社会精英里。知识劳动阶层必将成为新世纪社会与文化革命的领军人物,以新型的劳动和强势的信息技术作风引领人类进入大同。

   

具体在什么时间,劳动才会得到新生呢?是在所有的希望破灭以后,是在知识劳动阶层排除了干扰的信息,遗忘了无妄的虚想,使知识与劳动成为意识运动统一的两方面,知识劳动阶层必须面对眼前的生存而展开实践之时。劳动的新生,就是冲破旧的制度设置,创造新的劳动方式,就是人类产生新的价值,社会调整各类关系,使意识运动适应自然规律的演变,在天人和一以后,还能够寻找天外之天。不良的信息就是勾引你的众多希望,我们在人生里不要忘记鲁迅先生的提醒,正如他所说:“希望是娼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