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把民生“关怀”成什么样子了?
看到“从细微处透出对民生的关怀”这样的说法,不仅感觉脊梁骨上直冒凉风。面对当前高扬的物价,竟然还能说出这等话来,着实令人纳罕。
物价无序上涨,通常意味着社会秩序失控的来临。虽然每个人都清楚物价涨幅过大决不是社会的福音,但有很多人并不清楚,隐瞒物价的真实涨幅会产生什么结果。所以有人一直在向社会公众传达一个虚幻的福音:物价没有上涨多少。
统计部门诚信作用的发挥往往有滞后性。比如,起先统计部门是诚信的,所以公众都相信他们发布的数据。当统计部门开始发布虚假统计数据的时候,公众在一定期限内可能还是会选择相信。这个“一定期限”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最终持续多长时间,与数据的虚假程度高低有关系。在公众对统计部门丧失信心之后的某一时间,统计部门又洗心革面,开始发布真实数据,但公众还是不会相信。等到公众开始相信,又要等上三年或五年。现在统计部门已经走到了失信于公众的时间段,至于他们会不会洗心革面,这不太好说。
公众越来越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认识与判断。他们通常会拿身边最显眼的事物来推测整个社会的状态。比如,他们发现房价、米、面、油涨幅过高,就会认为全面通胀已经来临。再比如,他们到政府机关办事时,遇到一个贪官,就认为所有的官都是坏的。公众的这种认识经常遭到驳斥,“考察不够全面”、“分析不够专业”之类。但“全面”、“专业”的部门经常造假,却还要指责公众的场景,真是很有些滑稽。
指责、批评之外,比较搞笑的就是这“从细微处透出对民生的关怀”之类了。民生被“关怀”成什么样子了?远的暂切不说,就说近二年吧。2009年,统计部门发布的房价上涨数据为“1.5%”,2010年统计部门发布的物价上涨数据为“4.4%”。如果这些是真实的,那虽然还是不如不涨,但也足以算是关怀了,公众感激当何如哉了。然而,是个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到,无论是2009年的房价还是2010年的物价,涨幅有低于30%的么?2010年初,鸡蛋从三元左右涨到年末的五元,现在回落了一些,四元五左右。再看米、面、油,哪一个涨幅低于30%了?工资涨了多少?鞋小裤裆浅,大家自己心里清楚。再联想几年来连续的物价涨幅与工资上涨幅度的差距,民生是更艰难了还是更幸福了?这还需要回答么?“关怀”的成果就是这些?令人欣慰的就是这些?
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大量接近中产的人掠夺得精光,在制造了百分之零点四富豪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贫富对立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房地产,真正的关怀民生,必然从坚决打击高房价开始。打下去打不下去是一回事,有没有坚决的态度又是另外一回事。然而制造出“从三十个关键词的细微处透出关怀民生”的先生们,有过坚决打击房地产的态度吗?当前的态度坚决吗?不仅谈不上坚决,而且还非常不坚定。不信大家等着瞧,只要房价挺上三个月不涨或是降了,马上又会出来救房市的政策。铁了心要把房地产这只老虎养得肥肥壮壮的,这有一点“关怀”民生的意思吗?保障房,别逗了,真有决心,用得着搞这么个不着边际的玩艺儿吗?
医保正在做得越来越好,这不假。但医保用在每个人身人的支出有多少呢,每人每年能超过五百元吗?但房地产从每个人身上掠夺走了多少财富呢?三代六口人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全部被掠夺一空,还有余生的几十年。这就叫“关怀”?
笔者想问问整出“细微处透出关怀”这样言论的人,你这样说话,不感觉有点不要脸么?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