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城市农民的“春天”
期盼城市农民的“春天”
今年的春晚,城市农民的代表、公众关注“旭日阳刚”,唱了他们成名的歌曲《春天里》。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投票中,农民版《春天里》力压赵本山小品,成为网友“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并不是说这个节目有多完美,两个人的演绎有多精彩。但投票也是一种态度,寄托了公众太多的情感和诉求。
这首歌,并不是写给农民的歌,“信用卡”“小公主”“破木吉他”,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农民相去甚远,分明是一个曾经的文艺青年在缅怀逝去的岁月。但是,经过农民粗砺质朴的演绎,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内涵。尤其是那一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这是整首歌的高潮,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全社会关注城市农民的地方。
当下中国农民大致分三种,第一种单依靠土地过活,叫单一的农民。第二种拥有很少土地,同时兼顾其他业务的农民,叫复合型农民。第三种是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完全不依靠土地生活,叫城市农民。
第一种农民依靠30年前农村改革分得后经过后来一系列改革获得土地,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要靠这些土地获得“柴米油盐酱醋茶”,在靠天吃饭的现阶段,他们中许多人生活的非常艰难,有的只是维持简单的“活”;第二种农民要好许多,他们兼营的副业有的种植果树、药材,有的养家禽畜,有的经营其他。这些农民的副业很好地补充了土地上的收入不足,同时这些经营带来大大提高了收入,生活有了大大地改善,这是新型农村以及新型农民发展的目标和形式,也是中国农村改变的根本出路。
第三种农民也叫城市农民,他们部分在多方面都要好于第一种农民,有的还要好于第二种农民。但其艰辛程度和生活压力要远远高于以上两种农民。虽然他们目前生活在城里,是前两种农民的眼中是“城里人”,但是他们的许多方面都没有城里人的待遇。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农民,不少没有改变自身的属性,他们没有享受市民的待遇,在现有的户籍和用工制度下,城市农民的境遇,不仅是“老无所依”的隐忧,还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获得报酬的权利,教育、就医、社会保障,乃至追求精神文化的权利,都还没有平等。
中国的农民进城始于30十年前,第一批进城的农民目前都在50多岁,有的已在城市扎根,有的仍然漂泊。扎根的人,很少取得城市市民身份,大部分还没有取得。目前这些人后代,暂且称“农二代”,他们的历程重复父辈的足迹,现在都陆陆续续加入城市打工潮流中。这些人有的在农村长大,有的在城市生活。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说应当算是城里人,但他们的大多数没有享受城里孩子所享受的一切。尽管生活在城里,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大部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高科技的深入和广泛,企业工人的成分和用工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就造成没有得到良好教育、没有知识、没有技能的年轻“农二代“,很难像他们父辈当年那样靠体力找到好工作。他们面临着他们父辈同样的生活困境和压力,其中的艰难一点不小于他们的父辈,某种程度上甚至要超过他们的父辈。他们的吃苦耐劳和承受能力没有父辈强,生活环境同样或高于父辈艰辛,在严酷现实面前,促就成了“富士康的n跳”。
现在城市农民以及“农二代”的困境和悲哀,是现在社会的困境。他们的“春天”在哪里?成为全社会的课题。春晚上“旭日阳刚”的一首歌以及之前网络的走红, 改变了这两个人的命运,同时为上亿城里农民带来无限希望。今年春节过后,各大城市的大街上多了不少是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他们有的是探亲后返城的,有的是第一次出来讨生活的。这些人有的兴奋得东张西望,有的显得拘谨沉默。他们很多人的装束和神情,都像极了春晚舞台上的“旭日阳刚”,他们不少在心里哼起了那首《春天里》。他们中多数人,一定是收看了今年的春晚,听到了那首“代表”他们的歌,知道了旭日阳刚的经历,被感动到热泪盈眶,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他们来到城里,憧憬着能够复制“旭日阳刚”的经历和成功。
“旭日阳刚”这两个人的成功仅仅是特例。这两个人的成功有必然,但更多的是偶然。因此未来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但这些道理许多农民不懂得或需不愿懂得,他们凭着春晚看到的以及后来的“道听途说”,足以让许多农民生出希望,生出憧憬,并为之奔波。因为中国许多农民要求不高,他们不求大富大贵,改变目前生活足矣!
“三农问题”每年都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国家越来越感到这个关乎几亿农民的民生问题,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当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入城里,成为城市农民的人数将越来越多,再加上“农二代”,庞大的这一群体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将会越来越大。
春晚的一首歌感动了许多人,在感动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旭日阳刚”两个人的命运,关注进城的农民这个群体,担忧他们的现在命运和将来。如何避免农民“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然后“悄然离去”,如何真正摆脱农民属性,让农民成为“工”。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更是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政府的职责和良心”。真心希望国家各层级的决策者能够听懂《春天里》受热捧背后的诉求,尽快改变农民用工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他们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让他们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当农民歌手不再成为一种标签,当一个群体不再因为身份而获取特别的同情,或许,那才是真正的“春天里”。
随着中央对城市农民群体的进一步重视关怀,随着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快拆除户籍藩篱,相信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民走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