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敢于彼得比拼的帝王——普京

火烧 2011-10-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54
文章对比普京与彼得大帝的崛起之路,分析其政治斗争、内部整合与经济改革,展现帝王气质与领导力。

陆军上尉   方步清

在蒙古帝国的征服下的东斯拉夫民族,吸收了东方文化中的封建集权统治的基因,而当俄罗斯突破了蒙古的“金帐汗国”的统治建国后,也同样形成了封建集权专制的国家,这种集权制度的建立却成为了俄罗斯国家强大的基石,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发展必须需要强有力的民族领袖进行领导,古代“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而今日的普京跟彼得视乎有些相像,同样有帝王的资质。

一、时局变迁临危授命,

翻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彼得和普京都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彼得在10岁时便成为了沙皇,然而,由于宫廷的内斗,年少的他不得不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给了他的姐姐索菲亚,而自己却从小住在了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这样的一个小地方。然而,随着年龄的长大他整合了自己家族的其他成员,通过索菲亚的外交政策上的失利,地位的动摇,一举夺权成功,将索菲亚逮捕关进了修道院,也从此,成就了彼得大帝一生的辉煌。而普京的上台虽然跟封建的皇权继承相差深远,但其上台确实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前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布尔什维克长达70多年的统治,而当时的叶利钦利用手中的职权和民意的推崇撺掇了最高权力,当“休克疗法”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同时,人民发出了愤恨的怒吼,叶利钦在换届选举时不得不交出手中的权力,而其所在的利益集团又怕当年的布尔什维克重新当政,剥夺他们的所得,这个时候叶利钦便将中间派的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席普京推到了历史的舞台,成就了这位强悍的总统。

二、内部斗争力挽狂澜

在动乱的年代,要想能够整合内部的政治资源,为己所用,必然要有深远的谋略,强力的手段,而他们都不乏此术。十七世纪俄罗斯的政厅制度达到了顶峰,已经达到了80个,而这些杜马政厅的存在却缺少分工,成为了各个地方集团势力争夺权势的工具,而彼得当政后,在肃清敌对的同时,废除了臃肿庞大,职能混乱的政厅衙门制度,建成了由沙皇指定的由九人组成的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下设九院负责具体工作。彼得还划分了全国行政区为8个州50个省。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维护了其集权统治的权威。而普京则是把因苏联解体而分散的、几乎瘫痪的中央权力进行了重组,铲除各州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一是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政权体制,二是建立总统领导下的联邦区。由宪法立法会议通过了普京提出的有关政权改革的法律,从议会上院中撤去地区领导人的职务,使之失去了不受侵犯权,赋予总统解散地区议会和解除破坏联邦法律的领导人职务的权力。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目的就是要各地区承认并无条件地服从中央。为了保证垂直领导体制的成功运行,普京向国家杜马、各联邦区、各州派出“总统全权代表”,代表总统行使权力,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三、内部经济强力整合

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而这两位帝王执政的前期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他们都成为了经济改革的操刀者,打通了经济振兴的道路。彼得采取的是西学的方式,当时西方各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俄罗斯还处在农奴的社会形态下,为此,彼得把农奴驱赶到了工厂做工,形成了俄罗斯的最初的工业。同时其改革税制,增收“人头税”,此举大大提高了俄罗斯国家的财政来源,为俄罗斯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而通过90年代的“休克疗法”,到普京当政时,许多大型国企已被私有化,巨额国家财产被少数寡头瓜分,人民群众大量失业,陷入极度贫困。普京上台后,通过司法手段或市场手段,将战略行业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大型企业重新国有化,并亲自确定相关的1063家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为国有战略企业,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同时,加强对国有战略企业的监管,使之忠实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并向国库上缴利润。由于能源价格的提高,俄罗斯不仅扩大了财政盈余,同时,也通过财政拨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稳步向好。

四、精神统御提振权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特别是国家的强盛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为此,两位都王者都运用了育民之术,撑起了自己发展的天空。在新教的影响下,彼得得出结论,认为教会独立是有害的,应该出于世俗权力之下。为此,他成功地改组了教会,用圣宗教会议取代了都主教的管辖制.。在1700年阿德里安都主教去世后,他不准任命新主教,而成立了一个教士委员会,后来改称圣宗教会议。在枢密院之下,设有宗教事务管理局。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通过教会统御俄罗斯的民族精神。而普京则是鉴于“颜色革命”的教训,严防政治精英分裂,避免从政权内部产生反对派。他的具体办法是设立政治地位很高的“社会院”,权衡各社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和意见,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在其重新推崇“东正教”的国教地位的同时,注重维护民族荣誉,通过唤醒俄罗斯民族的优越感,从而振兴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从侧面上来讲,也提高了他们的民族威望,普京长年支持率超过80%就是佐证。

五、注重军事强化改革

国家强盛,军事的强大是标志,也是基石,两位王者深知这个道理,为此,他们将军事改革当成是其执政的重要任务。彼得的出世,正是在欧洲战乱纷争的年代,为此,战争贯穿了他的一生,当彼得逼退索菲亚推出皇位后,便下诏组建一直新型常规军队,他从农民、城镇居民中进行招募,使用欧式装备和编制,手中的大斧头也换成了长统火枪。也正是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建立起整建制的常规军队,正是由于这种常备军的存在捍卫了彼得的王位,也打开了俄罗斯的开拓之门。而职业军人的普京上台,更彰显了其强力的一面,其大刀阔斧裁砍军队,将俄罗斯常备军从近200万,缩减到了130万,并大量裁减准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在缩减武装机构的同时,他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让军事领导人进入行政领导班子,提高军队政治地位。而普京更是将那些敬仰崇拜自己的俄罗斯青年组织起来,建立起新一代俄罗斯青年近卫军——“纳西”,人数达十万之多。他们的任务就是打击卖国势力,宣传爱国主义,拥护普京的一切政策,反对一切挑战普京的人。纳西的建立,极大地强化了普京的声望和力量。

六、提升修为注重形象

如果说国家的发展靠的是执政者的施政纲领这个大家都会给予认可,但是作为集权制的国家,不仅仅需要执政者的施政纲领,更需要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彼得和普京就不乏这样的光辉形象。1697年,彼得以一名普通成员的身份到西欧国家学习技术,他在英国下到船厂学习了造船、架势技术,在普鲁士学习枪炮的制造技术,回国后,他又先后担任炮手、海军的指挥员等角色,成为不可多得的技术专家,更为其辉煌的人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而普京是克格勃出身,而作为特务出身的普京更是个多面手,其上天能架势轰炸机,入海能够操作潜艇,更会擒拿格斗的看家本领,不论哪个方面,在俄罗斯人民的心里,普京都是挽救民族崛起的神,这种对神的向往,必将带来着俄罗斯的崛起。

七、合众联恒抗击霸权

世界是跌荡起伏的,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势群体,当强者出现的同时,必然出现几个弱者的联合抗衡,但结果往往是达到了平衡,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公平的。彼得的执政时期,正是土耳其和瑞典最强盛的年代,而为了维护波罗的海的稳定,彼得主动和乌克兰、波兰等国联合抗击强大的瑞典攻势,在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争中,在消耗掉了瑞典的精锐后,奠定了俄罗斯的胜利,而对于土耳其的战争,是以拖待战,消耗土耳其的锐气,虽然在彼得在世时,没有改变现状,然而,当时隔多年土耳其出现内乱后,俄罗斯却抓住了机会,成为了统治欧亚的霸主。而普京的出世,更是在美帝所带领的西方势力对俄罗斯的围追堵截之下,由于俄罗斯的衰落,一无远亲,二无善邻,为此,普京带来的政治集团,在提高本国实力的同时,修和近邻,加强和中国、中亚、前苏联、伊斯兰地区的合作互信,联合欧洲,撬动巩固的欧美联盟,同时,通过出重拳打击依美的车臣和格鲁吉亚,从战争中既捍卫了国家的权威,更显示了俄罗斯的王者归来。

历史不能复制,但历史是不简单的重复,如今的普京是不是彼得的化身,我们无从考证,但伟大的彼得大帝以及作古,而当今的普京正如日中天,他能否力挽狂澜,实现俄罗斯民族的振兴,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