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请听马馼如何为网络监督正名

火烧 2010-03-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马馼对网络监督的正名展开,强调其在反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官员对网络监督的不同态度,指出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请听马馼如何为网络监督正名  

国家监察部部长、中纪委副书记、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两会间隙向中国日报记者表示,不能因个案偏差否认网络监督(中国日报网)  

其实,对于网络监督,在各级官员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一种是惧怕网络监督、抵制网络监督。惧怕、抵制者中有贪官是毫无疑问的,还有就是内心深处容不得、容不下百姓批评、监督的官员,这两类官员的共同特征就是厌恶网络监督并专挑网络监督的刺,千方百计想让敢于网络监督者吃不了兜着走,像“诽谤政府罪”的被发明、滥用就是佐证。  

另一种就是高度重视网络监督、充分运用网络监督。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是光辉典范,不仅亲自与网民加强交流,还每天抽空关注网上舆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们在线交流时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温家宝总理2月27日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海内外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也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倾听网民们的意见,开创了网路问政的新风。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监督的重视和关注,在某种程度上会进一步加剧一些官员对网络监督的恐惧感,从而加大对网络监督的防范、控制、打压的力度。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官员会不惜运用权力,跨省“灭杀”他们认为有“负面影响”的帖子,而一些网站在这方面“配合”得很密切,同一帖子在诸多网站,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删除了,足见他们的能量有多大了。用网民的话说,就是帖子“被和谐”了,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帖子没有丝毫反党、反政府、反社会、反人民的倾向。  

就是在温家宝总理在工作报告中的“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批评政府”后,我们还是听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是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发出的。郭庚茂3月9日在与凤凰网、中国青年网联合对话时说,在监督的时候要考虑到监督的社会效果,应当真实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错误引导舆论的做法。(中国青年网

另一个声音是马馼发出的。对于时下盛行的网络反腐,马馼说,“对网络的举报,监督,我们非常重视。而且非常充分地肯定它的积极作用,这是老百姓能够参与反腐败的重要渠道,也是行使话语权,监督权的重要表现。”谈到在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马馼说这是一个可以在这个进行过程当中不断地规范的方面,而且网民的自身素质也会不断提高。“我们没有要先规范这个,”她强调。“不能因为出现一些不实就否定网络的监督,还是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给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对于网络监督的两种态度、两种声音的取舍,其实是监督与反监督之争。为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健康发展,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批评政府”,而网络监督也因此任重道远。  

马馼的话,代表了国家权威纪检监察部门对网络监督的组织结论,也可以说首次公开正式为网络监督正名,希望各级官员能好好听听。  

   

2010年3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