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先富”、“后富”论初探

火烧 2010-03-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社会变迁,分析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反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与现实问题。

盛行中国的“改开搞”已有三十多年了,我们都取得了什么成就?如果除去主流媒介声嘶竭力的拼命鼓吹,哪么中国、中国的大多数人民到底得到了什么?恐怕每一个身体力行、身感同受的中国人都心知肚明。“特别是”三十年来,中国竭力否定建国三十年国家取得的一切成就,其意昭然若揭。在尽力为某些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外,其实质就不能不考虑是路线上的修正了。

中国的社会现在对外依然号称社会主义,但与以前有所区别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其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宗旨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它不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形式,其终极目的是追求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的。由于这个伟大目标的号召,无数的奋斗者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与贡献。而秉承了赵ziyang新论断的中国,从社会主义社会突然蜕化成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原本无数人民追求且为之奋斗的走共同富裕道路已变成了这一所谓理论的蛊惑下,中国人民被迫放弃了坚守多年的信念,在“改开搞”的大旗下奋勇争先,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先富起来。其实也莫慌忙,如果不幸真没有钻进先富的阶层,且耐心了等,等待先富起来的哪部分人再带动着自己然后也富起来。

这个社会无论有着怎样的不堪,但这一点却是极富感召力、极具人情味的。无论视这个社会怎样的残酷,如何的“丛林”,最终都还是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先富裕起来的哪部分会带动着待富者也富起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初级阶段理论。于是,善良的中国人民如果相信执政当局的舆论宣传,哪对于他们的就是“不争论”,甩开了膀子干,倘若干了还不行,就耐心了等待,总归是会富裕的。

我以为,要论及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还要数第二代领导集体顶聪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的引领者无数的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建立了新中国……这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现在看来竟是彻底错了。哪些革命领袖、先烈及追随者当时都没有发现“先富能带动后富”的“光辉”理论,造成结果是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和战争内耗。试想,旧中国的新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之前什么地方没有先富的人?从众所周知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到遍及全国城乡的资本家、地主、富农,这些人们都将是引领着中国人民“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先进力量。但极其可悲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被那个社会尊为“精英”,反倒被做为了革命的对象。至今思之,岂不可叹、可悲乎?

按唯物史观论分析,社会总是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梯次发展的。比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建国后前三十年在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后来又自己定性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幌子下,就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猫论”出笼了。按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和资本主义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比资本主义社会多了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旗幡,其实质不过在画饼充饥。好比让你去打一口井,从已掌握的水文资料明明告诉了这根本就打不出水,但你被要求必须打下去。

经过了三十年中国特色的“改开搞”,在中国和资本积累相伴产生的无产阶级生活状况贫困化趋势日益显现了。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追求剩余价值,这就决定了资本家总是拼命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后果是,在一极财富总是愈来愈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在另一极,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却日益陷于贫困之中。不能忽视的是,受此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底层劳动者受失业、物价上涨诸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比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社会矛盾渐现端倪。

如果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有所谓的“理论”,我们不妨把这种“理论”分为两步来看。第一步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点业已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实现;第二步是由先富者带动后富,然后走共同富裕道路。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的富裕阶层和暴富阶层已实际形成,但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带动”?又会如何带动着中国绝大多数人共同致富?这一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伟大“带动”何时才会出台实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