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阿凡达》热潮看审美和智力的滑坡及西方媒体的高明

火烧 2010-03-1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9
本文分析《阿凡达》在审美、暴力内容及思想深度上的问题,指出其反映西方媒体操控与思想浅薄,探讨电影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及观众审美与智力的滑坡。

先从纯粹的审美角度剖析一下这部影片。阿凡达、翼龙与各类动物的造型均缺乏美感。阿凡达躯体的线条和比例不优美,翼龙象巨大的蝙蝠,森林里的动物则都象高倍放大的昆虫。这个感觉的形成跟设计师对它们的表皮的处理有关 ─ 均被设计成单一的,类似昆虫或青蛙体表的质地,有些象半潮湿的塑料。这种非常欠缺感官之美的皮肤被无一例外地覆盖在阿凡达人、巨大的翼龙、“锤头龙”(头像锤子,身体象犀牛的动物)、马(阿凡达的坐骑)、狼等所有动物的身上。这造成影片象一个巨大的昆虫世界而非可爱的动物世界。而且,这些生物身上也没有出现过优美的颜色。可见设计师的色彩修养不是很好。

自然环境和植物的处理要好些,有几个不错的画面。参天大树的形象颇能满足我向来的一个幻想:地球上的参天大树都象加州红木那样笔直单调,我一直想象有磅礴无朋而形态生动的大树。这次算是在影片里看到了。还有,浮山垂瀑的景色也比较清新。但总的来说,影片里各类造型大多不够自然,欠缺说服力,刻意造作的意向过于明显。例如象海底植物的通灵树,而环绕它漂浮的“水母”仿佛直接抄袭自地球的水母形象。那些象卷好的餐巾,碰到就马上收缩的圆锥形褐色“蕨类植物”感觉十分不真实。而一踏上去就象电灯一样发光的花草则是看似浪漫实则甜俗的设计了,只象数十年前《灰姑娘》一类的迪士尼动画片里的某些构思。儿童童话的元素并不合适这儿的成人童话。好比可爱的儿童玩具被成人抓在手里把玩只会使人看着好笑。

各类生物的运动形态也不美。阿凡达的动作举止、翼龙的飞行和着陆起立的姿势、阿凡达坐骑的奔腾形态等大多显得粗暴凶悍,似乎反映着设计师欠缺审美方面的考量和修养。

阿凡达的面部表情或轻薄或严厉,罕有良善的气息。Jack(附体阿凡达)的面部表情大多时候轻薄。女阿凡达和他谈情时也是如此(这个情节本身就俗,眉目轻浮就更显俗了)。其余阿凡达人的表情则多严厉凶恶。

总体来说,就视觉而言,包括上述动静两方面,这部影片并没有给我留下审美的印象。相反,走出影院时感到有些别扭和不快,觉得它是典型的美国式粗俗和琼瑶式审美的生硬焊接。算是kitsch。上面提到的几个视觉亮点远不能抹去这个不快。

再看影片的内容。“绿色和平”(Green Peace)的主题在道德政治上自然是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此片虽绿色却不和平。片子的重头戏在最后一段血与火如烟花般喷放的气势磅礴的杀戮。在这个冗长的段落里,导演与摄影师把杀戮的震撼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完全可以想象观众沉浸在那段暴力庆典中,兴奋得象罗马斗兽场里的观众。什么绿色正义都忘了,此刻只为暴力的辉煌欢呼。在欣赏完战机瞬间炸成火朵、参天大树在烈焰腾空中倒下、四散奔逃的人员在烟山火海枪林弹雨中血肉横飞的正餐后,导演再奉上一份精致的甜点:凶悍得歇斯底里的队长驾驶着机器人,握着大砍刀跟身高三米的女阿凡达使尽浑身解数从天上杀到地面,险象环生,直至胸膛被阿凡达的大箭洞穿。。。我认为好莱坞电影充满了在美国观众中长盛不衰的暴力庆典正是出于这个一脉相承的罗马斗兽场传统。所不同者,罗马人在斗兽场的现实世界中完成这个娱乐,而美国人则在电影院的虚拟世界中得到这个娱乐。

当然,如果突兀地编进这样凶残而持久的场面难免让人感到与故事的象征意义相悖。因此这段杀戮发生在Jack与他的女同僚尝试说服队长放弃侵略而失败之后。这个极其简短的“政治上正确”的情节安排便相当于解除了编剧的道德责任 ─ 这里暴露了片方的真正趣味和意图。如果由我来编的话,我会把整个影片的核心情节放在这里:Jack与他的女同僚最终导致队长放弃暴力(自然,其间有连串冲突,因此影片还是有机会表现战斗场面的特效)。这样才符合“绿色和平”的主题,亦更有深度。就算出于吸引观众的商业考虑而安排战斗场面的话,我会安排一场作为和平前奏的战斗,压抑杀戮的程度,把焦点放在诸如翼龙与战机的缠斗(制服战机而不是抓着摔爆),着力于表现其美感和奇幻,而不是凶暴和可怖。另外,Jack最后选择向自己的种族 ─ 人类开火的内心历程当作为影片最有深度的地方而展开精神的探索。现在这部片子完全忽略了这最有张力和拓展空间的一点,与其说是败笔不如说编导从来就没有为这个问题烦恼过。

然而,好比一个人礼貌地打了个招呼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满口污言秽语,那个刻意安排的小插曲(即Jack尝试说服队长和平)真能抵消精心制作的杀戮场面传达的信息吗?如果一首歌的词说的是和平,却谱上杀气腾腾的曲子,用暴虐声音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唱,传达的究竟是什么信息?片子流露的不过是对以暴易暴的赞同和欣赏。还有就是一旦在一个抽象的理念上找到理由,如Jack的绿色正义理念,那么他就可以向自己的种族开火而不需要皱一下眉头。如果这也算一种哲学和信仰的话,我此刻想到的似乎就是圣经故事中那个在听到神谕后向自己的孩子举起屠刀的父亲。只是这里,一个抽象的理念代替了神的角色。

退一步说,如果编剧确信阿凡达的正义之战不可避免,那么战争是否应该由阿凡达人主导打赢,而非由Jack来拯救他们?道德上Jack应该是配角而非主角!而现在我们事实上看到的情节是否在反映着西方人的一种心态:无论是善还是恶,他们都要当精神的主导。从正面说,这体现了西方人的主人翁精神 ─ 这却是五四心态下面对西方时处处反主为客的中国人应该学习的;从反面说,这是否显示着西方人对自己几百年来在这个世界上斑斑劣迹的成因依然执迷不悟?

就这样一部审美低俗,思想虚伪冷漠的影片却在全球造成热潮!世人审美能力的昏睡和智力的滑坡真使人慨叹。同时,不得不佩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运用媒体操控世界、诓人诓钱达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计划周详,令人窒息的全方位宣传浪潮、一掷万金,令人咋舌的投资,志在收回百倍利润的宏伟气魄,现今除了美国人谁还能做得出来?最厉害的是它能让别国人认同它的作品是美与道德的化身。它代表的是最正确、最神圣、最时尚、最酷的东西。不认同它就是不正确、不神圣,就是落伍、不酷。譬如,如果一个中国人批评这部影片,马上就有别的中国人诅咒他不喜欢这部影片是因为他自己的心灵龌龊、思想庸俗守旧,等等。(注:我在海外论坛批评此片,受到一些华人的嘲笑)

现在的西方就象一个大气功师,通过天罗地网一般的媒体神经把整个世界,起码是城市文明的世界都纳入他的气场里了,使世人象纸船一样随着它的气浪起伏。

据闻该片的导演,那个满身铜臭,艺术修养低劣的家伙已经被很多人追封为“天才”。似乎还有人突然发现他原来与传奇画家梵高极为相似。如果西方可以把一部平庸的电影做到这个程度,那么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呢?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理念又何尝不是以同样的运作方式对世界进行操控?如果时候到了,西方在真善美的高处发出号召或指示,是否会有许多中国人一如英雄的Jack向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民众举起正义的屠刀?

然而,这种行为不是没有后果的。它造成了世人,包括美国人西方人自己审美触觉的麻痹和智力的滑坡。正如俗气的美国服饰、音乐和餐饮成为世界潮流,那种“政治上正确”即可,而无须顾及他人他民族的历史和生命感受的,看似正义,实则冷漠而浅薄的思维亦已渗透了许多非西方国家的思想界。许多这些被称为精英的人就象附体的阿凡达,正用箭瞄准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尊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