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巫炳源王永增蒙难纪实 》--兼评以巫炳源王永增照片为基据的相似帖
评《巫炳源王永增蒙难纪实 》
——兼评以巫炳源王永增照片为基据的相似帖
《巫炳源王永增蒙难纪实》(以下简称《纪实》)李振盛2007年4月5日清明节写于北京
http://lizhensheng.blshe.com/post/38/36342
《巫炳源王永增蒙难四十周年祭(以下简称《年祭》)李振盛2008年4月5日写于纽约
http://lizhensheng.blshe.com/post/38/192876
李振盛用像机记录了一段真实历史;用笔写了两篇小说;这就是上面的两篇文章。
1968年,巫炳源、王永增被中国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判定为“反革命集团主犯”处“死刑”;2008年,巫炳源、王永增被美国纽约李振盛在《纪实》中,表述为“政治犯”“蒙难”“被害”。可见立场不同、结论迥然不同。就象汪精卫,中国称之为汉奸,日本则称之为良民,如此而已。
一《纪实》中缺失对巫炳源、王永增的判决布告
对于已经发生的史实谁也无法改变,不管你“纪”还是不“纪”。60年代,对于判刑的罪犯都要由法院院长勾决,由人民法院发布布告,或由军管会发布布告,广而告知,力求作到家喻户晓!这就是史实!也就是说:对巫炳源、王永增的判决应该发布了布告。 特别是《纪实》已经说“这被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解释为 "一心向着北方的苏修"”,“此事件被定为全省重大的‘6811反革命案件’”,那么,如此重大的案子,黑龙江省或哈尔滨市一定存在对巫炳源、王永增的判决布告!即哈尔滨市大街小巷特,特别是巫炳源、王永增的居住地更应该贴有布告,而且巫炳源、王永增的家属应当存有这张布告或与此布告同内容的通知书;问题也就由此而生:为什么《纪实》和《年祭》中均没有出现对巫炳源、王永增的判决布告?
《纪实》说:“当时我是一名27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出于新闻摄影职业的好奇心,凡有这类事件我都前去记录下来,也许这会成为社会历史碎片,以供后人研究。”
《纪实》又说:“后来,每当我在暗室里昏暗的红灯下放大这些被打死的人的照片时,总是默默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变成鬼魂的话,请不要来找我。我只是想要帮助你们,我拍这些照片是在记录历史,我要让人们知道,你们是被冤枉的。’”
李振盛 这两段话说明:李振盛是有心人,早1968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李振盛就已经作好了用这些照片为巫炳源、王永增呜冤翻案的准备。而且用了“总是”以表达其仗义呜冤之决心。
那么李振盛这些照片真的就能证明巫炳源、王永增“是被冤枉的”吗?显然不能。即使用十部电影摄影机从十个方向全程记录刑场全过程,也只能说明:巫炳源、王永增死了。至于巫炳源、王永增是否被冤枉,“6811反革命案件”是否是冤案;则必须有足以推翻对巫炳源、王永增的判决布告的证据,然而《纪实》没有出示这样的证据。布告本身也能表现罪与非罪,对当时的李振盛而言,要拍摄这张布告的图片应当是唾手可得。因此有必要重问一次为什么,为什么李振盛不把足以为证明那个“世道”“黑暗”的证据,且极易获取的史料拍摄成图?
二 《纪实》涉嫌隐匿《向北方》小报的内容
下面【】中文字是从《纪实》中节选。
【1968年1月1日他们在街头散发张贴一张传单,这是一种用腊纸刻钢版油印的16开小报,报名为《向北方》,这被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解释为 "一心向着北方的苏修"。当年的党报一律在报眼位置上印“毛主席语录”,他们俩油印的小报也照此办理,在这张《向北方》小报的报眼上印了“毛主席语录”,是一段文革中人人都能熟背下来的“最高指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光,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他们在这段语录下边又加上了两句话:“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允许任何人篡改和代替。”这被解释为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此事件被定为全省重大的“6811反革命案件”,发动群众限期破案。很快便破获。当时就有人私下议论,千错万错就错在这两个人因有文化而太有思想了,太忧国忧民了,否则也想不出后边那两句话。】
这段中与“罪”有关的文字是
⑴,“他们在街头散发张贴一张传单,这是一种用腊纸刻钢版油印的16开小报,报名为《向北方》,这被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解释为‘一心向着北方的苏修’。”
《纪实》弱化淡化“6811反革命案件”“罪”,强化深化文革“罪”就是从“在街头散发张贴一张传单”开始。以西方和现代人的观点,“散发张贴一张传单”不能为“罪”,但在《纪实》语境中就涉“罪”了。历史真象怎样呢?李振盛在《年祭》说:“16岁的哥哥正在读初中,看到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的传单和大字报,他并不知道父亲油印的那张小报会成是‘反革命传单’,可能因为曾帮助父亲上街去张贴或散发这张小字报,也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因属未成年人而未关进监狱,安排在居委会监督劳动改造。”
从“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的传单和大字报”中,可以推论出并不是所有“在街头散发张贴一张传单”都是“罪”;
从“他并不知道父亲油印的那张小报会成是‘反革命传单’”可以推论出只有“散发张贴”“反革命传单”是“罪”。
即然如此小报《向北方》是否“反革命传单”呢?
根椐《纪实》,《向北方》小报的全部内容如下:
《向北方》:“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光,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允许任何人篡改和代替。”
难道这就是两个“技术员(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师),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用腊纸刻钢版油印的16开小报”吗?!
对这85字符的小报《纪实》说:“当时就有人私下议论,千错万错就错在这两个人因有文化而太有思想了,太忧国忧民了,否则也想不出后边那两句话。”
如果这85字符就是小报《向北方》全文:那么这就是对“技术员(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师)”文化水平的奚落,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奚落,就是对“知识分子”的奚落。
也是对《纪实》的奚落——如果按《纪实》的语境暗示“后边那两句话”就是“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允许任何人篡改和代替。”那么这“两句话”担得起“太有思想了”吗?!担得起“太忧国忧民了”吗?!实际上这“两句话”在文革中司空见惯。
因此可以结论:《向北方》小报全文决不仅仅只有上述85个字符。
(附一条关于“这被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解释为‘一心向着北方的苏修’。”的参考消息: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士兵越过江面登岛,拦截并殴打我方17人巡逻队,打伤我方8人,抢走冲锋枪2支。1969年1月4日,苏军再次殴打我军巡逻队,打伤我军20多人,抢走6支冲锋枪,3支半自动步枪和子弹数百发。类似的情况在2月又发生了5起。1969年3月中苏边境的珍宝岛发生之战。)
三 《纪实》是李振盛用真实的老照片创作的小说
《纪实》真照片多,文字信息量少。特别是表述核心内容的文字信息量少;表述“6811反革命案件”的信息量少,表述巫炳源、王永增罪行信息量少。这是因为:“6811反革命案件”的信息量少,“6811案件”被定为“反革命案件”就越显荒唐;巫炳源、王永增罪行信息量越少,巫炳源、王永增被冤枉的结论就越强烈;获得读者同情的概率就越大,就越发凸显文革的荒唐!就越发凸显那年代的黑暗!就越发凸显那个人的坏!这就是《纪实》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创作目的。
《纪实》说:“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召开的数万人参加的宣判大会上,……。当巫炳源听到‘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时,他仰天长叹,大喊一声:‘这个世道太黑暗了!’随之便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在宣判大会后的游街示众,直到押解到刑场枪毙时,他至死都没有再睁开眼睛。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采用闭眼赴死的方式作最后的抗争,以此表示不管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个世道’都是黑暗的。”
《纪实》小说穿帮也就在此:
1,“数万人参加的宣判大会”会很安静,以便于让李振盛可以清楚地听到巫炳源的喊声吗?当时李振盛在什么地方?要知道,那地方应该足以听到“大喊一声:‘这个世道太黑暗了!’”那地方应该足以看到,“他仰天长叹,”“随之便紧紧地闭上了眼睛”。《纪实》没有告诉此信息来源。《纪实》这样告诉读者:“报社领导也没有派我去采访拍照,……。我又一次背着报社领导和摄影组同仁,自作主张地跟随公安局军管会的车队先去参加游街示众,最后到了刑场,……。”——“领导也没有派我去”,(我)“先去参加游街”“后到了刑场,”证明李振盛没有处在足以听到喊声,足以看到闭眼地方。
2,“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采用闭眼赴死的方式作最后的抗争,以此表示不管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个世道’都是黑暗的。”
李振盛是怎么知道这是“最后的抗争”?李振盛用什么证明他这种“表示”就是在“表示”“‘这个世道’都是黑暗的。”?《纪实》没有告诉。
或许有人说有照片为证;对,确有照片。但这是39年以后对此照片的解读,特别是这是李振盛在去纽约前的解读。该组图是没有形成证据链的孤图,对孤图必然存在若干小说式的解读。
现依据李振盛的照片解读一例如下: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召开的数万人参加的宣判大会上,……。当巫炳源听到“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时,他仰天长叹,大叹一声:“我有罪!无颜见江东父老!”随之便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在宣判大会后的游街示众,直到押解到刑场枪毙时,他至死都没有再睁开眼睛。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采用闭眼赴死的方式作最后的懺悔,以此表示不管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个世道”都是光明的,完全是自已没脸见人。
用真照片写小说仅仅只有李振盛吗?非也。
举三例。此三例也可以证明本文所述:没有形成证据链的孤图,必然存在若干小说式的解读。
例1: 《文革中被错杀的"现行反革命"临刑前照片(图) 》
[ 赵资料 ] 发表时间: 2009-12-17 18:13:19 人民网
由于油印了个刊物"向北方",被定性为投靠苏联修正主义
一共两人,都是主犯,一律判死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6530840&boardId=60
照片还是那张《纪实》中的照片,小说情节相对于《纪实》减除了许多,但是抹黑那年代的效果却增加了许多——看看吧!“文革中”“油印了个刊物”“一律判死刑”!——那世道岂止万恶!
然而过份了就会有人质疑问难,现抄一回复如下:
第18楼 具体案情一字不提,什么意思?
[ 老马小兵 ] 发表时间: 2009-12-21 22:55:32 [ 发短信 ] [ 回复 ] | 投诉 | [ 树状 ]
具体案情一字不提,什么意思?
或许是因为[ 老马小兵 ]的 质疑,[ 赵资料 ]创作了第二篇小说。
例2:《由于油印了个刊物"向北方“被枪决》
[ 赵资料 ] 于2010-01-21 12:56:34 上帖
由于油印了个刊物"向北方",只出了一期,就被定性为投靠北方的苏联修正主义。一共两人,都是主犯,一律判死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pageNo=1&id=97307967&boardId=60
(《按赵资料提供的这些照片……》回复关系第三条)
同一个人,对同一张照片,相隔一个月,写出两篇小小说全长不足60字符,相差了一句话:“只出了一期”。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据常理:“出了”对应“得逞”,即“刊物‘向北方’”发行得逞。在例1中没有“只出了一期”这句话,即没“出”——“未遂” —— “刊物‘向北方’”发行未遂。
例3:有人根椐毛主席上衣口袋凸起的老照片,解读出了里边有半支烧鸡。
http://bbs.feirds.cn/thread-44707-1-1.html
四 李振盛暗示:“6811反革命案件”不冤
说了许多“6811反革命案件”究竟冤不冤?应当有个答案。
那个年代,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右派,二是文革;这两事后来官家都有定论。
一,反右斗争被定性为扩大化。对“打成”的“右派”要平反昭雪,事实上对真右派也进行了平反,比如著名经济学家、货真价实的右派茅予轼都平了反。
二,文革被定性为“浩劫”。这种定性可比“扩大化”严重多多了!因此对文革中的被冤的“反革命”“政治犯”(《纪实》中用语)理应坚决、彻底、尽快平反。对“6811反革命案件”平反昭雪能更加有力的证明文革是“浩劫”。
即然有此大好良机,“6811反革命案件”平反了吗?美国的李振盛又作了些什么呢?
李振盛在《年祭》中说:2008年“我先后两次与巫炳源的女儿通了电话,第一次是3月17日,纽约已经进入夜晚时分,……,那时是中国大陆的北京时间18日上午9:45,……。”
这一自然段没有谈及能证明是冤案的证据与平反情况。此自然段436字符。
与此自然段相隔两个自然段的是:【自1970年代开始,她哥哥曾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为自己的父亲遭不白之冤作申诉,希望能得到一个说法,长时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他一直坚持上访,从哈尔滨市到黑龙江省,再到北京,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大量的申诉材料,直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总算是有了一个很含糊的说法:量刑过重,撤销原判,死刑不变。
我第二次与巫女士通话是4月3日纽约时间21:18至22:25,谈了一个多小时,她说看过我的博客以后,对哥哥说起这件事,他哥哥为父亲的冤案奔波多年,找到哪里都是推托不管,哥哥已是心力憔悴,早已心灰意冷了,不再报有任何期望,不想再去奔波了。】
为了表示《年祭》中的原样原文,本文用了【】。特别注意【】中没有双引号,即【】中的所有文字应该是李振盛在2008年所作。注意到【】中的:“她哥哥曾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大量的申诉材料”。疑问再次产生:李振盛为何不要来这些“材料”并公诸于世以呜其冤,以明当年之志,以诉“那场可怕的文化大革命。”的“可怕”?
疑问之后,冤与不冤的答案也应该有了。通过本文的分析,特别是有右派与文革的对比,再加上李振盛在《年祭》中画龙点睛之笔——“总算是有了一个很含糊的说法:量刑过重,撤销原判,死刑不变。”
至此“6811反革命案件”冤与不冤的答案可以说清楚了。此答案就在“量刑过重”与“死刑不变”之中。 2010年2月19日
相关文章
- 江苏高考满分多少分 刚高考完,分数480分左右,请各位前辈指点一下报考哪个学校比较好(二本)。
- 大学录取分数线 全国录取分数线在500---550分的大学都有哪些?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今年高考生跪求大神指点迷津,这道不等式题怎么写?第一问的图该怎么画求详细过程
- 本科分数线 我是国内一名重点本科大二的学生,想申请去美国读研,请问具体流程是怎样,需准备什么?
- 河北师范大学 为什么以前的高考时,报考大学,非要在成绩发布前报考呢?很想明白这种报考制度基于什么原因。
- 广东财经大学 大学二本与三本合并是真的吗?
- 高考分数线2019 我弟弟今年参加山东高考,成绩560分(文科),想报考青岛的大学,哪一所可以呢?
- 大连交通大学是几本 我是准备上大连交通大学2+2的高考生,想咨询你后两年在拉筹伯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是否得到国内认可?
- 何碧玉高考分数实际分 我是今天的高考生,本人不才,才考到367分,能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吗?被录取的机会大概有多大?
-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我是辽宁2015年高考理科女生,434分上什么学校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