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猪为例,说说“贸易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
文章通过猪肉案例解析贸易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说明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强调有效需求与贸易关系。
昨天,木棉树2003网友发帖问《中国外贸依存度究竟是个什么“东东”?》,认为:“拿进出口总额去比GDP本身就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儿,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他并且认为,恰当的“贸易依存度”应该定义为贸易顺差(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按照定义,外贸依存度(或贸易依存度)一般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贸易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
“外贸依存度”一般有三个:
1)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3)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本网友认为,这位网友没有搞清楚:“贸易依存度”这个概念究竟要回答什么问题?
“贸易依存度”,关键就在“依存”这个词;所谓“依存”,就是“必须”。它要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个经济体要实现一定价值的生产,必须要进口多价值的东西少?必须要出口多少价值的东西?
让我们先用2009年我国的统计数据来具体说明一下。
进出口数据:“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朱剑红)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宣布,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33700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让我们先来算算“进口依存度”。
按照定义,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700亿美元”,“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值10056亿美元”。
由此,大家可以算出2009年我国的“进口依存度”=10056/33700=29.8%。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我国2009年平均每完成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必须要进口29.8美元的国外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进口这29.8美元的国外产品,那就不能完成这100美元的国内生产。
这也就是“进口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如果不进口这10056亿美元,就无法完成这337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你要问:为啥不进口就无法完成国内生产?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有些生产资料和技术,是本国不会生产或者没有掌握的。
以大飞机为例:不进口或者少进口大飞机,国内航班需要的大飞机就不够,运力就受到限制,本来可以一年运送一亿人,那可能就只能运5000万人。
接着来看“出口依存度”。
谈到“出口依存度”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必须要指出:市场经济下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在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指生产出来的农业最终产品与工业最终产品的总值,并不考虑这些产品是否全部卖出去了。
比如,养了1000万头完全达到食用标准的猪,按照当时的“市价”算出总产值,这就等于养猪业的“总产值”。
并不是说一定要这1000万头猪都卖出去了,只要是“生产”出来了,就都算“产值”的。
实际上,正因为并不考虑产品是否全都卖出去,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统计数据通常不是算“产值”的,而是直接分别列出各种产品的数量。
例如:猪XXX万头,米XXX万吨,小型农用车XXX万辆,大型卡车XXX万辆等等。
即使要算产值,也是按照市价把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直接加起来,而不是只算那些最终卖掉的产品的价值。
市场经济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不是简单地把“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加起来,而是只算已经到达最终消费者的那些商品的价值之和。
比如,养了1000万头猪,在国内卖掉了700万头,出口到外国200万头,那么养猪业的“生产总值”就只算这900万头。
你要问:剩下那100万头不是也“生产”出来了么?凭啥不算“生产总值”呢?尽管都“生产”出来了,但是没卖出去,那就不能算进“生产总值”里去。
按照市场经济的术语,这100万头最后有卖出去的猪虽然也是“生产”出来的,也达到了食用标准,与卖出去的那900万头毫无区别,但是不算“有效生产”。
与此同时,可能国内还有一部分人没猪肉吃,这部人当然也对猪肉有“需求”,但是却不算“有效需求”,所以就没被满足。
这样,大家就可以正确地理解“贸易依存度”了。
下面根据定义来算一算2009年的“出口依存度”: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700亿美元”,“2009年我国出口总值12016.7亿美元”,于是2009年我国出口依存度=12016.7/33700=35.7%。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我国平均完成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值,就必须要出口35.7美元!
换句话说:如果不把这35.7美元的产品卖到外国去,那就不能完成这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值。
这也就是“出口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如果不出口这12016.7亿美元的产品,同样也就无法完成这337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然,有的网友就会问了:如果没有这12016.7亿美元的出口,会如何?
前面我们刚刚说了:所谓“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内生产出的商品总值”,而是“国内生产出来并且最终卖出去的商品总值”。
如果没有这12016.7亿美元的出口,那么就有12016.7亿美元的产品在国内“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于是“国内生产总值”就将减少为33700-12016.7=21683.3亿美元,也就是减少为实际数值的64.3%!
有人大概要问了:那为什么这些产品不能在国内卖掉呢?本网友答:因为国内的人“有效需求不足”。
这个回答使用了经济术语,通俗地说,就是国内的人没有这么多的钱,只买得下“国内生产总值”的64.3%。
其余那35.7%如果不出口,那就成了“无效生产”;当然,与此同时,国内应该还有一些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但是那些需求都属于“无效需求”。
说到这里其实就算解释完了,不过可能仍然有网友觉得不够直观,咱们下面就以前面说过的猪肉为例。
假设某国有1000万人,为了满足基本营养,每人每年至少要吃1头猪的猪肉(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假设的,并非真实数据,下面的也一样)。
该国某年一共生产了1000万头猪,为了生产这1000万头猪,从外国进口了相当于100万头猪的价值的产品(比如猪饲料啥的)。
然后,生产出的这1000万头猪,在国内卖掉了700万头,出口了200万头,还剩下100万头没卖出去。
我们假定卖出去的每头猪的价格都相等,那么,该国养猪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卖出去的这900万头猪的价值。
而养猪业的“进口依存度”则是100(进口)/900(GDP)=11.1%,“出口依存度”是200(出口)/900(GDP)=22.2%。
有人可能要问:该国1000万人,每人每年至少要吃1头猪的猪肉来满足基本营养,那不是正好等于生产出来的1000万头么?
咋只卖掉了700万头?还要出口200万?居然最后还剩下100万头卖不出去?那不是至少有300万人没满足基本猪肉需求么?
这个。。。可能是该国的猪肉价格太高了,于是有若干人买不起或者买不够1头,用经济术语来说,就是“国内人民对猪肉的有效需求不足”。
正因为国内有若干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在国内只卖出700万,这才不得不把多余的300万头猪拿去出口到外国。
而外国的猪肉价格并不贵,也就是说其实外国的猪供大于求,所以出口也没卖完,只卖了200万头,还剩下100万头,属于“生产过剩”或“无效生产”。
你问那剩下那100万头咋办?早期没啥办法,总不能一直养着吧?只好直接扔到海里完事。
后来知道这样会污染环境,就改成用盐腌等办法加工起来,作为“国家储备肉”储存起来了。
按照定义,外贸依存度(或贸易依存度)一般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贸易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
“外贸依存度”一般有三个:
1)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3)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本网友认为,这位网友没有搞清楚:“贸易依存度”这个概念究竟要回答什么问题?
“贸易依存度”,关键就在“依存”这个词;所谓“依存”,就是“必须”。它要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个经济体要实现一定价值的生产,必须要进口多价值的东西少?必须要出口多少价值的东西?
让我们先用2009年我国的统计数据来具体说明一下。
进出口数据:“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朱剑红)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宣布,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33700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让我们先来算算“进口依存度”。
按照定义,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700亿美元”,“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值10056亿美元”。
由此,大家可以算出2009年我国的“进口依存度”=10056/33700=29.8%。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我国2009年平均每完成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必须要进口29.8美元的国外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进口这29.8美元的国外产品,那就不能完成这100美元的国内生产。
这也就是“进口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如果不进口这10056亿美元,就无法完成这337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你要问:为啥不进口就无法完成国内生产?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有些生产资料和技术,是本国不会生产或者没有掌握的。
以大飞机为例:不进口或者少进口大飞机,国内航班需要的大飞机就不够,运力就受到限制,本来可以一年运送一亿人,那可能就只能运5000万人。
接着来看“出口依存度”。
谈到“出口依存度”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必须要指出:市场经济下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在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指生产出来的农业最终产品与工业最终产品的总值,并不考虑这些产品是否全部卖出去了。
比如,养了1000万头完全达到食用标准的猪,按照当时的“市价”算出总产值,这就等于养猪业的“总产值”。
并不是说一定要这1000万头猪都卖出去了,只要是“生产”出来了,就都算“产值”的。
实际上,正因为并不考虑产品是否全都卖出去,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统计数据通常不是算“产值”的,而是直接分别列出各种产品的数量。
例如:猪XXX万头,米XXX万吨,小型农用车XXX万辆,大型卡车XXX万辆等等。
即使要算产值,也是按照市价把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直接加起来,而不是只算那些最终卖掉的产品的价值。
市场经济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不是简单地把“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加起来,而是只算已经到达最终消费者的那些商品的价值之和。
比如,养了1000万头猪,在国内卖掉了700万头,出口到外国200万头,那么养猪业的“生产总值”就只算这900万头。
你要问:剩下那100万头不是也“生产”出来了么?凭啥不算“生产总值”呢?尽管都“生产”出来了,但是没卖出去,那就不能算进“生产总值”里去。
按照市场经济的术语,这100万头最后有卖出去的猪虽然也是“生产”出来的,也达到了食用标准,与卖出去的那900万头毫无区别,但是不算“有效生产”。
与此同时,可能国内还有一部分人没猪肉吃,这部人当然也对猪肉有“需求”,但是却不算“有效需求”,所以就没被满足。
这样,大家就可以正确地理解“贸易依存度”了。
下面根据定义来算一算2009年的“出口依存度”: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700亿美元”,“2009年我国出口总值12016.7亿美元”,于是2009年我国出口依存度=12016.7/33700=35.7%。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我国平均完成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值,就必须要出口35.7美元!
换句话说:如果不把这35.7美元的产品卖到外国去,那就不能完成这100美元的国内生产值。
这也就是“出口依存度”的经济学意义:如果不出口这12016.7亿美元的产品,同样也就无法完成这337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然,有的网友就会问了:如果没有这12016.7亿美元的出口,会如何?
前面我们刚刚说了:所谓“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内生产出的商品总值”,而是“国内生产出来并且最终卖出去的商品总值”。
如果没有这12016.7亿美元的出口,那么就有12016.7亿美元的产品在国内“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于是“国内生产总值”就将减少为33700-12016.7=21683.3亿美元,也就是减少为实际数值的64.3%!
有人大概要问了:那为什么这些产品不能在国内卖掉呢?本网友答:因为国内的人“有效需求不足”。
这个回答使用了经济术语,通俗地说,就是国内的人没有这么多的钱,只买得下“国内生产总值”的64.3%。
其余那35.7%如果不出口,那就成了“无效生产”;当然,与此同时,国内应该还有一些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但是那些需求都属于“无效需求”。
说到这里其实就算解释完了,不过可能仍然有网友觉得不够直观,咱们下面就以前面说过的猪肉为例。
假设某国有1000万人,为了满足基本营养,每人每年至少要吃1头猪的猪肉(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假设的,并非真实数据,下面的也一样)。
该国某年一共生产了1000万头猪,为了生产这1000万头猪,从外国进口了相当于100万头猪的价值的产品(比如猪饲料啥的)。
然后,生产出的这1000万头猪,在国内卖掉了700万头,出口了200万头,还剩下100万头没卖出去。
我们假定卖出去的每头猪的价格都相等,那么,该国养猪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卖出去的这900万头猪的价值。
而养猪业的“进口依存度”则是100(进口)/900(GDP)=11.1%,“出口依存度”是200(出口)/900(GDP)=22.2%。
有人可能要问:该国1000万人,每人每年至少要吃1头猪的猪肉来满足基本营养,那不是正好等于生产出来的1000万头么?
咋只卖掉了700万头?还要出口200万?居然最后还剩下100万头卖不出去?那不是至少有300万人没满足基本猪肉需求么?
这个。。。可能是该国的猪肉价格太高了,于是有若干人买不起或者买不够1头,用经济术语来说,就是“国内人民对猪肉的有效需求不足”。
正因为国内有若干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在国内只卖出700万,这才不得不把多余的300万头猪拿去出口到外国。
而外国的猪肉价格并不贵,也就是说其实外国的猪供大于求,所以出口也没卖完,只卖了200万头,还剩下100万头,属于“生产过剩”或“无效生产”。
你问那剩下那100万头咋办?早期没啥办法,总不能一直养着吧?只好直接扔到海里完事。
后来知道这样会污染环境,就改成用盐腌等办法加工起来,作为“国家储备肉”储存起来了。
很赞哦! (102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