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张志坤: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心究竟是什么?

火烧 2015-09-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深入探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心,分析不同观点并提出独到见解,揭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战略意图。

  美国要对中国干什么,它究竟对中国下了怎样的战略决心,这是一切关心中美关系的人不能不首先搞清楚的问题,因为一切具体的行动举措,包括言与行等各个个方面,无不是一定决心下的产物,特别是对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而言,只有定下决心才有具体的战略设计,这是基本常识。

  这是一个在中国长期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对中国一直怀有强烈的理想化情怀,殷切希望中国变得和美国一样民主、繁荣、强大,美国对中国的决心,就是把中国打造成第二个美国,为此美国一直不遗余力的帮助中国,推动中国向着这一理想而伟大的目标前进。持这类观点的人,一部分是美国那些冠冕堂皇的政客,他们历来用这样的花言巧语欺世盗名,以为自己阴谋而丑恶的活动遮羞,他们对全世界都是这般,对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还有一部分就是中国的普世民主右派,在他们的眼里,美国就是人类的灯塔,而高举灯塔使之光芒万丈的,就是那些美国政客,所以举凡美国官方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眼里都是至高无上的,即使蹲在那里拉泡屎尿,也会被中国的普世派民主派描述得十分神圣,比如对美国政府的网络窃听与间谍行为,全世界一切正义人士对此无不嗤之以鼻,而只有中国的普世派民主派们对此大加赞扬,颂出一片叫好与赞扬之声。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当然不认可过去与现在的中国,但美国一直希望通过“接触”、“合作”、“互信”等办法等途径,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实现一体化,促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其中“负责任”的一员,让中国人过上西方那样的幸福生活,让中国走上西方那样的康庄大道,成为另一种摸样或另一个版本的英、法、日、德。所以美国一直在提携中国、带领中国,只不过中国如同一个初生之犊,顽固地不服驯化,所以中美之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

  还有更多中国人认定: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权,是当代的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美国一直千方百计地要搞垮中国、灭亡中国。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但把美国针对中国的一切举措都进行这样的定义,而且进一步把中美之间发生的一切都解读成美国的阴谋设计,以至于一个时期以来,什么美国中情局针对中国的多少条戒令、美国在卖给中国的电子器件中埋藏了后门暗器,在卖给中国的粮食中含有生物灭绝的基因等等,这样的传说甚为流行。总之,美国的阴森与可怕超乎想象,“一切都是美国阴谋”的阴谋论相当盛行。

  但是,笔者以为,上述三种观点,要么荒诞无稽,要么有所偏颇,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决心。其中,第一种观点屁话连篇,这种连美国政客们自己说来都脸红害臊的话,违反了基本的战略常识,其之所以还为一些中国人所津津乐道,这只能证明这些中国人奴性十足,他们经常攻击别人什么“舔菊”、“奴性”,其实他们自己才真的是满身一股洋奴味,只不这些人对这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罢了;第二种观点一厢情愿,这种观点放大了美国国内对华接触派的作用,而且即使是接触派,与鹰派或者强硬派也不过是手段上的分野,其实不管什么派,总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派别之分。这些人人把手段当目的,并且因此给美国弄出了一个“亲华派”,其实子虚乌有。个人感情代替不了国家利益,西方的政治历来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中国人主要是那些饱读西方著作、深受西方教育的人,而且以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多,其理论基础是命运共同体学说,他们宣称,中美之间没有结构性矛盾,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只能合作,除了合作别无出路”的命运共同体;第三种说法过于简单绝对,这种观点没有解读美国对华战略的复杂内涵,况且美国本身也非铁板一块,并非像阴谋论所描述的那般众志成城、举国高度一致,因而不能把中美之间的一切关系和一切交道,统统都解释成为阴谋的产物,这样做没有说服力,也难以服人。

  那么,现阶段美国对华战略决心究竟是什么呢?

  要考证这有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基本事实出发。

  第一,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已经转到亚太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有关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究竟应该放在哪里,是欧洲、中东还是亚太,在美国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对美国而言,这个最大最重要的战略决心曾经在一个短时间内悬而未决。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逐渐清晰明朗,最后终于确定,这就是“重返亚太”。也就是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已经转到亚太,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二,美国已经越来越不认可中国,现在已经接近于全面的否定

  曾经何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得到了以美国为首“国际社会”的热情支持与鼓励,这是美国对中国政治上的认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其与美国的密切联系也得到了美国的赞许,这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认可;有相当一个时期中国武装力量极端落后,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并且同时还以庞大的常规兵力有力地牵制了苏联,因而得到了美国积极评价,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安全认可。也就是说,曾经有相当一短时间,美国在总体上对中国是认可和认同的。但是现在,上述所有认可统统都不复存在了。政治上,美国把中国列为极权轴心国,这在奥巴马的历次讲话中表露无遗;经济上,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指责中国操纵经济、操纵人民币;军事与安全上,美国更指责中国咄咄逼人,给邻国及亚太带来了威胁,在美国的战略定义中,中国扩张已经成为亚太乃至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这是对中国在和平与安全上的否定。总之,在美国的战略哲学中,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成其和平与发展的力量,美国对中国的否定是战略性的,已经接近于全面与彻底的层面,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三,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心是明确的

  因为中国现如今号称是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所以中国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给予命名曰“老二”,美国是老大,中国是老二,而且这个老二展现出了超越老大的趋势,于是,中国就成了美国眼里其“世界领导”地位可能的替代者、竞争者,为了应对这一趋势,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并把这种转移视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无可争议的举措,这已经在全美上下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美国就是要以中国为对手,打好世界第一的保卫战,这还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因此,根据上述三项已知,可以推导出如下两个基本判断:

  其一,遏制并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与首要目标。

  维护霸权(按照美国政客们的话说就是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不动摇)的第一要义就是遏制和消除一切对霸权的挑战,所以,将所有的挑战排排队,厘清其中的轻重缓急,这是一切霸权的本能;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霸权头号对手,就要成为霸权倾尽全力进行打击的目标,而不管这个目标是谁。现在,中国“有幸”成为这个队列中的第一号,因而当仁不让地成为美国头号战略敌人,这无关乎中国的主观愿望。也就是说,中国当局打算挑战美国也好,不打算挑战美国也好,美国都会把遏制直至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当成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与首要目标,至于委内瑞拉、索马里或者苏丹之类,即使这些国家当局时刻想挑战美国,美国都不可能加以任何理会。

  其二,具体办法与途径还有一定的争论,还处在持续的调整之中。

  美国准备具体采取怎样的办法来遏制直至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呢?应该说,这是当今美国社会在战略领域争议最大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争论之激烈,从美国总统大选的候选人辩论中可见一番,众多美国政治的风头人物就具体对付中国的办法与途径展开交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状况让一些中国人着实自我感觉良好起来,以为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举棋不定,还在摇摆晃荡,所谓“决心难下”云云;以为这将给中国提供很大回旋空间和周旋余地,中美关系有可能因此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向,跳出什么修昔底德陷阱,等等。其实不然。笔者以为,这种争论恰恰反映出美国政客们在国家战略上的高度一致性,他们所交锋的不过是具体的方式与途径而已。事实上,大国争衡历来是综合、全面和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炮就灵、一招见效,在长期复杂的博弈过程中,任何一方内部都必定要出现有关路线与策略的争论,都要在争论交锋中进行战略上持续不断的调整完善,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美国也不例外。所以,不管美国内部关于中国问题的争论多大、多激烈,都不影响对华战略总任务总目标的持续推进,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必定是多管齐下,有明有暗,有打有拉,其政治精英群体在分工上也是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即使他们不会有意识的分工,也会下意识自然而然地出现分工,过去对待苏联就是这样,对待中国也不可能有什么例外。

  基于以上两个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心,简单地说是:把中国当做战略对手,长期较量下去,直到决出最后的高低胜负。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决心美国有,并且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与此相反,这样的决心中国却真的没有,对此更谈不上什么共识。这也许就是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别。

  如此一来,我们该怎样评价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中美关系呢?

  ——以为中美之间只有竞争而没有斗争,是肤浅而幼稚的;

  ——以为中美之间的斗争可以人为地加以平息,也是肤浅而幼稚的;

  ——以为中美之间的斗争仅仅就是若干具体的分歧,同样也是肤浅而幼稚的;

  ——以为中美之间的斗争短时间内就有结果从而成为过去时,注定也是肤浅而幼稚的;

  那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

  结论有如下三点:

  第一,这是此前一历史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的结果

  在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前,美国的对华政策以“接触+遏制”为主,其中主要的手段是“接触”,美国的战略企图(或者决心)是,通过与中国的接触、合作,促进中国向着美国所期望的方向转化。应该说,这一战略努力美国已进行了三十年左右,大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段相吻合。但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基本上失败了,现如今的中国虽然出现了许多美国所期望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根本的战略层面上,现如今的中国完全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标志着美国三十年对华政策的总体失败。

  其实,类似的失败与破产历史上已经有过多次。第一次显著的失败发生在1945——1949年间,在这一期间,美国与中国的国民党政府结盟,支持国民党蒋介石政权打内战,结果遭遇惨重的失败,用美国政界的战略术语说就是“丢掉中国”,为此美国国务院还出了一本白皮书为自己辩解;第二次失败发生在1950——197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对新生的中国采取封锁扼杀的政策,形象地说明这一政策,可举中波轮船公司为例,成立伊始的新中国连轮船都不能出海,而只能成立中国与波兰联合海运公司,远洋货轮只能挂波兰的国旗出去。可是,这一政策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结束,标志性的事件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到中国来破冰,一个美国现任总统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共产党国家去访问,这在人类外交史上算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而这一大事没有此前的战略性政策失败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所提到的最近这一次失败发生在1980——2000年代,这是美国对华关系的第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战略失败的结果,就是中美关系开始进入第四个历史时期,即中美战略博弈与较量的历史新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遏制+围堵”,这是在此前“接触+遏制”政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这个战略政策破产失败的结果。当然,中美关系的第四个历史时期应该很漫长,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对华战略政策将出现诸多调整,“遏制+围堵”只是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第二,这是霸权本性的必然产物

  现在,有关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挑战谁的问题已经十分清楚了,实际的情况是,中国不愿也不敢挑战美国的霸权,可以说,不想与霸权发生直接的正面的冲突,这是当今中国在战略领域最大最重要的诉求。但问题是,美国的战略诉求就是要干预决定中国的崛起,就是要把中国的民族复兴框限在美国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就是中美战略矛盾的由来及根源。而美国之所以这样干,完全是其霸权本性所决定、所驱使的,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前几天《美国对中国很“恐惧”,奥巴马见到习近平要发抖吗》一文再次做了说明,此前笔者在《美国的世界霸权将怎样走向衰落》(2009年文)等一系列文章对此已经喋喋不休地说了很多,于此不再赘述。这里只是进一步强调说明,所谓中国挑战与威胁美国,完全是美国捏造出来借口,是为美国战略服务的那帮子“专家”、“学者”们用来为美国对华战略决心打掩护而炒作的舆论,战略真相不是中国挑战美国,而是美国挑战中国,这无关乎中国的意愿,这是霸权的本性;中国躲不过去,也躲无可躲,这是中国的宿命。

  第三,中国不可能改变美国的战略决心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既定的战略决心,中国不可能加以改变,这里的“不可能”有两层涵义:

  一是无法,也就是没有办法。对于这一点,一些中国人相当不甘心,他们或者对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估价过高,认为这种联系足以平衡中美之间的“分歧”;或者对自己与美国人的联系估计过高,以为凭借良好的哥们情谊,美国不会对中国太过分。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所以这些中国人总以为能通过人为的勾兑改变美国的霸权本性,使中美关系走出既有霸权与新兴大国关系的旧逻辑,开辟出一个人类大国国际关系的新天地。应该说,这样的愿望是不错的,但在具体做法上也出现了两条路径,其中有的人为此不惜低三下四,他们对美国进行各种献媚、绥靖,如同过去旧中国的亲英美派,比如“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之类,指望据此打动美国,这可能体现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色;还有的人指望通过外交手段与美国达成交易,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目标,从而改变美国的战略决心。前一类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市场,后一类的活动空间现在仍有一些,但正变得也越来越小,最后也难免归于湮灭;

  二是无力,也就是没有这个力量。其实,让美国改变战略决心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中国力量真正达到与美国势均力敌了,美国的战略决心就会发生动摇;如果中国力量超越了美国,并且得到确凿无疑的证实,在此之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心自己就改变了,而完全不需要中国来操心。现如今的中国上述两点都不具备,并且相差甚远,所以任何想改变美国战略决心的企图,都无疑是水中捞月。

  最后归纳本文的主旨,还是那一句老话:美国霸权只听得懂一种语言,那就是“你到底有多少个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