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美国
自清末鸦片战争国门被大炮打开以后,一些中国人中就有了媚外思想。起初媚英,后来媚日,再后来直到今天媚美。媚外思想最严重的时候应是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这个阶段。为数颇是不少的中国人,穿起黑色军装作伪军,穿起黄色军装作保安团。伪军与保安团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媚外先锋了。他们开口闭口“大日本皇军”,已经俨然以“大日本皇军”的儿子自居且很以此为荣了。阿“Q”因自认为姓赵便洋洋自得,固然可鄙,然而他毕竟不过自以为姓“赵”,还不是自以为姓“日”或“田中”、“东条”、“小野”之类,所以阿“Q”比起伪军或保安团来,怎么也能算是个“比较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了,那可是可爱得多了。
朴实的百姓,媚外的不多。他们往往也不知道爱国等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这不奇怪,很多所谓的知识人往往也只是口头上喊着爱国,其实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是爱国,爱国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百姓虽然不知道爱国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但从心底里却能表现出爱国情结。看到神七上天,看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看到运动员夺取金牌,他们都会衷心地傻笑。中国的老百姓很傻,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傻子多了,对一个国家未必是坏事。但聪明人多了,是很成问题的。不仅知识阶层中有一些聪明人,老百姓中也有。但老百姓中的聪明人是跟着知识阶层中的聪明人学来的。八十年代,知识阶层中有人经常以这种语气开始他的表白:“人家美国……”,以这种语气来结束他的谈话:“咱们中国,唉!”从表情上看,一说起“人家美国”,就眉飞色舞,一说起“咱们中国”,就“唉!”引领世界几千年发展的中国,一到他们嘴里,便只有“唉”的份儿。这两年他们不使用这种语气了,因为会挨骂。他们毕竟是聪明人,而且是知识阶层中的聪明人。所以他们开始使用更加严密、逻辑更强的理论来论证“人家美国”了。但他们开创的“人家美国”式的开场白方式,却在一些百姓中传开了。乘公共汽车、在路边喝啤酒,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不时冒出一句“人家美国”来,刺激着你的神经,然后突然形象高大了一些,撇撇嘴,充满自信、略带不屑地看一眼周围的人,然后再去“人家美国”。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也要看一看周围,看是不是周围已经坐满了美国兵。当发现没有的时候,我的心里更凉了一些。“人家美国”的兵还没来,我们的某些同胞已经投降了。“近者悦,远者来”,美国人竟然做到了。于是我心里也不免稍稍升起了“人家美国”的念头了。
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想来他的理念里也是有“人家英国”这样的含义的。我感觉,他也可能使用这样的公式:“人家英国”,“咱们中国”。但他的表情应当是:在讲到“人家英国”时,神情是平静的、理性的,讲到“咱们中国”时,应当是充满信心的,而不应是“唉!”这或许是魏源与当今“人家美国”论者之间的不同。
别人有长处,自然应该向别人学习。“人家美国”论者或许有人家的道理。我只是担心持“人家美国”论观点的人将来某个时候会再次成为伪军或保安团。但愿我这只是杞人之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