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战略——不止施于战争

火烧 2011-10-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通过齐楚两国的经济策略,探讨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强调谋略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历史案例分析如何通过经济渗透和军事改革实现战略目标。

 陆军上尉   方步清  

孙子云:上攻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善之善也。所以说,最好的战略方式,是出于谋而非出于力。

而忆往昔前苏联的谋败交戈,就是最好的例证。冷战期间,苏联有世界最大的常备军,有世界上最多的核武器,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卫星,然而面对着美国的军事诱骗,经济的打压,文化的渗透,在内乱中失去了抗衡的能力,苏联解体,经济崩溃,人民贫困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是否时刻把其当成是战略的失败,进行深刻的反思,历史不会复制,但是历史是不简单的重复,在我们的身边还在上演着一场上攻伐谋的大戏,让我们聚视一看。

一、假例示谋

古代有两个国家邻国,一个是强齐,一个是弱楚,强齐之所以为强,是因为他有完备的经济系统,国民生活较为富裕,而且驻扎着一只凶狠的雄师;而弱楚之所以为弱,是因为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经济发展欠佳,国民生活较差,但其有一只誓死保卫国家的劲旅。齐国,在多年的对楚作战中,虽战多负少,但往往都是以罢兵修和结束了战争,但是战争的代价却大量消耗了国家实力,而弱楚更不敢小视,不断的扩充军备,虽然其同时发生战争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降低,人民更加团结了。

为此,齐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这样的消耗下去,既不能战胜楚国,而且还有可能让自己衰退下去,甚至出现内乱的情况,怎么办呢?此时,齐国的宰相仲管(文里借用古代历史人物的异名)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实作为宰相的他早就观察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其招纳的3000门客中进行悬赏以求伐楚的策略,并答应各门客,如若大王用上哪家的策略,本人还将赏银万两,如若计策达到目的,将建议大王赏万户侯,赏赐万两黄金。而门客也是牟利而动,各门派各抒己见,而其中有一个叫军不懂的作为领军的门客阐述了他的观点,因为他姓军,少时不言武,所以家人给其起名为军不懂,而其从小在家务农,种过小麦、柴桑,养过蝉,做过贩卖粮食和布匹的生意,后研究政治、经济、军事到了仲管家,建立一派成为了门客。而且军不懂又结实一个叫做齐鲁的来自楚国学习经济的研究生,遂心生一计,并将此计交付了仲管,仲管当即赏赐1000两白银,同时,仲管也悬赏了其他的献策者,

当齐王问及如何应对楚国的时候,仲管此刻便献上了军不懂的妙计。此妙计就是,1、罢兵修和,经济渗透。利用楚国经济薄弱的条件,与其进行修和,开启两国经济贸易无壁垒交易,并将我国的经济预设好的知识传授给来此学习的楚国研究生齐鲁,让他把这套不能持续发展的理论带回去,发展楚国的经济。2、规划策略,定向发展。我们齐国以粮食发展为主,而把所有的蚕桑等布匹的经济作物让给楚国来做,具体就是大王下一道旨意,让齐国的所以有身份的人都必须穿丝绸制的衣服,而农民只能种地,不得种桑,如若发现违令者格杀勿论。而蚕桑短时间内就会成为稀缺品,而我们打开的国门正好是针对楚国的,楚国必然全民种桑,贩卖丝绸,其不过几年定无蓄粮,而此时,我国可以对其进行粮食供应,当我国完全控制了楚国的粮食,也就控制了这个国家。3、供给互动,绑架发展。利用楚国想发展经济的现实,我们跟他谈条件,也就是让他们多赚的钱再借给我们,我们给他打借条,让我们帮他们花销,而后他们会赚更多的钱,楚国必然会认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势力被壮大了,因为他们都成了债主了。而我们供应他们廉价的粮食,买他们高价的丝绸,他们也一定会认为是大赚而特赚。4、人员渗透,加以利用。现在的这个齐鲁就是最好的帮手,因为他看到的都是我们齐国好的方面,而且我们交了他如何处理经济问题,回去后也就是所谓的楚国专家,一方面会被国家重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人牟利的本性,收买他,而且并不伤害其楚国的利益,无非就是通过他协助我们把计划在楚国实施下去,想必齐鲁对齐的感情,必然能影响楚国的国王,进入我们的圈套。5、裁军减员,深化改革。要想让楚国放松警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减少兵力,让他们确实看到我国修和的诚意,而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裁减下来的军费,进行军队的改造升级,提高现代化水平,增强军队的整体战斗能力。

而计划正如仲管想象的那样,齐鲁作为楚国年迈丞相如相蔺特派的使者,回到楚国后很轻易的就说服了丞相如相蔺,而如相蔺也向楚王报告了齐鲁在齐国的学习历程,和齐国准备修和的诚意,楚王有感于国民生活的贫困,而且又觉得这是壮大自己的天赐良机,遂批准了此事,并将有关法令颁布楚国上下,而此时身居小官的原屈看出了究竟,并上书说明齐国的原意,并言辞激烈的说,不过几年我楚国,将国将不国,而他的上书被已当上户部尚书的齐鲁当成祸国殃民、破环和平环境的反动言论,上报给了楚王,而楚王此时,正在欣喜于国家的繁荣,百姓的乐业,没有慎重的考虑原屈所提到的警示,遂安排齐鲁进行处理此事,齐鲁便将原屈深拘大牢。同时,齐鲁还将原屈的犯罪“事实”公诉于天下,此刻以在无人敢直面君王。

就这样楚国轰轰烈烈的搞起了经济发展,大量出口的丝绸赚来了难以计数的外币,而通过外币买来的粮食又非常的便宜,楚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很多青壮年也不愿意再下地干吃苦受罪的农活,都变成了商人进了城市,盖起了洋房,享受了舒服的日子。而同时齐国通过打欠条的方式,在楚国更是欠了不少的钱财,而其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其在丝绸上的贸易损失,也用白条的方式给平抑了,而其发展起来的农产品行业却独步天下,军事科技也是高人一筹。

再过几年,楚国的人民饱暖思淫欲,开始吃喝嫖赌,丧失了报国的热情,人生活在极度的空虚之中,而齐国却真正的成为了厚重坚实的强国,人民还在为今日的创新发展感到骄傲而自豪。就这样齐楚的经济差距减小了,精神差距加大了。

当有一天,齐国的国王问及仲管我们的策略发展的怎么样的时候,仲管恢复了齐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遂齐王下达一道指令,从今天开始任何人员不得穿着丝绸制品,必须穿布衣,粮食价格上涨十倍,胆敢违令者斩。结果楚国不攻自乱,齐国不战以胜。

当楚国即将覆灭的时候,原屈再次走到汨罗江畔仰天长啸“荡胸升浮云,齐鲁青未了”,转身投江而去,但不知后人是否还能有人纪颂他。

二、智者与智囊的PK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我国传承的一句谚语。而三个皮匠是否能够担当的起诸葛亮的重任,不用说这简直就是在说笑,而如何看待皮匠与诸葛亮的智慧,我觉得可以分成三个层级。

学者,我所谓的学者是学而用之。例如,学习了法律从事了法律方面的行业,所以对法律方面的知识相对了解,但是都划归在书本和老师授予的框框之内,跑出了框框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是能够按照所谓的定论和原理办事,脱离了这个工具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现在国家的很多学者都应该划归于此,就是拿着本本当圣经,一问书上说,某人说,就没有自己的想法,首先说我所熟悉的战术,一搞演习科目,问为什么这样,是因为老祖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作战时期的)留下来就是这样的,教授教的就是这样的,而如若有一点创新和异议那就是错误,更是反叛,怎么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授课的教授。再说经济领域的凯恩斯主义,简化的说就是政府刺激经济计划,这个纯粹是拿来主义,而且是外国开的药方,我们只看到了他短时期激发经济发展的热情,没有考虑其随之附带的副作用,如若有疑问,那现在的齐鲁又会出来说话了,你懂不懂经济呀,毕竟齐鲁的心情很复杂,他还有情为了。所以说学者不可用,不可取。

智者,我所谓智者就是研而用之。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创造出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而这种理论往往是系统的,而且具有自生性,做事情有说服力,有能够给人讲明白的道理,而非当辩驳不过的情况下,掏出本本,拿出尊者。但作为一个人来说,做任何事情势必会百密一疏,就如同诸葛亮用马谡,遗失街亭一样,谁也没想到马谡那么不顶用,就会纸上谈兵。而作为开国的主席毛泽东,大家也都会尊其为智者,并且在大的方向上和战略上他推到了三座大山,打败了强悍的日本侵略者、美帝和苏联帝国,而在国家发展上他也出现了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败笔,不是他不够强悍,毕竟一个人的学习经历是有限的,阅历是有限的,对事物的掌控能力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对抗无限广阔的地域、空域、时域难免有些捉襟见肘。所以说智者可用,但当慎用。

智囊,我所谓智囊指的是智慧的集团。记得有关报道里发表过中国智库的问题,而且明确指出中国智库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特别是2009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担任理事的智库的出现,更加体现出了中国智库恢宏的气势,然而,我国智库的质量如何呢,我不敢乱下结论,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尽如人意,想想连续的通货膨胀没能解决,高利贷风险的提高,地方债务的高起,是我们的智库出招不利,还是没被重视呢?想想美国最著名的智囊团,兰德公司,原本就是一个无政府支撑的小公司,而其能够准确判断中国朝鲜战争的出征问题,和准确判断苏联载人航天飞机上天的时间,并且相差不到一周,可见其预见性以及准确性,权威出自什么,信誉来自哪里,也许实力才是最好的见证。这只是美国众多智库中的一隅,而高盛投行、标普、惠誉、穆迪评级等也都是久负盛名的智囊,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智库也许重的是势力,而民间的智库又不敢涉足国家行业,毕竟位卑言轻,而涉猎的领域又相对独立,势必影响智囊的发挥。所以说智囊必用,但要善用,更需要独立。

三、规律与惩戒

揠苗助长,必将死无可获。这个谚语故事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而且教育我们种在地里的庄稼不能看着它矮就把它拔高了,这样苗会抓不住根,自己死掉的。这样的道理小的时候大家都懂为什么长大了就都不会了呢?难道是时间变化快,追赶的无奈。

人穷不是一天就受穷的,暂时丢了一万块钱,你一年怎么也能挣回来,如果就可一天来挣,不是累吐血,就是高风险。想想大到一个国家也是一样,我们国家从18世纪末就开始衰落,就更不用说被别人宰割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带来的影响了。而我们要靠30-50年的时间赶超人家2个世纪的劳动成果,而且人家也在进步,人家在国土上没有发生过战争,毕竟人家本来比你强大,而且人家也在进步,这样的勇气可嘉,这样的道理很难行得通吧。喜欢幻想没有错,但是从小教育让我们脚踏实地来着,难道是让时代的春风吹动了小时候的根系。

再看看我国这30多年来的追赶的足迹,国民生产总值早已翻两番,人民住上了高楼大厦,前段时间有报道,中国各大城市争先要建创世纪的宏伟标志,都要成为世界之最,而且动不动就是超过400多米以上的建筑,而在空洞的钢筋水泥面前,更看到了羸弱的身躯,我们国家的重要行业,除了航天工业是一脉单传的,其他的基本上都已失血,从小的说,我国的小型仓买,街头市场早已经被外国的零售业大户绞杀,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林立各城市中心,而挤兑的是中国的零售市场,收益的是外国利益集团。往大的说,中国的汽车蜂拥城市,甚至比蚂蚁还多,现在没有地方停车都已经听到了公路侧道上,而我国的品牌汽车呢?奇瑞吗?汽车领域的低能儿,而满道的路虎、奔驰、丰田、本田、现代、别克都是哪个国家的,没错是中国制造,我们挣的是中国人民的钱,而我们赚的是手工费这个零头,而且耗费的是我国资源,给人家送的是技术研发费用的大礼,再看看航空工业,多少年才出来的运十,刚出生胎死腹中,又过了多年才衍生出V919,动车的“中华之星”没到量产,就被日本的系列动车给挤兑了,而付出的更多的是技术费用,而造成的车祸却要中国人自己承担。再有中石油、中石化的拆分海外上市、联通、移动、银行、各互联网公司的海外上市,哪个不是出于高盛的手笔,人家的智囊为我们办事,我们是在送豪礼吧,每年的中国公司海外分红都是罕见的上千亿美金,是想这样的发展我们不是在吐血吗?而且导致了我国经济的高危状况,很可能一处击破,一击就溃。

前车可鉴,后车有辙,我们不是第一辆,也不是最后一辆,但愿我们的行驶仅是爆胎,而不是报废。让历史来见证未来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