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的回答,关键在于“评价”
这些问题的回答,关键在于“评价”
半月谈第十七期刊登蔡霞撰写的半月评论,她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在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发生了关于改革的一系列争论。争论的分歧归结起来就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究竞是改革过了头还是改革不到位?是改革本身错了还是改革出现了失误?是反思改革还是否定改革?是应继续深化改革还是要走回头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要继续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向哪里去?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尖锐、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被如此清晰、直白地提出来,就不能再回避、绕开走,每个人都应该对这些问题认真地思索,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问题虽然提得不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即如何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评价不同自然会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如果你认为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就没有过头或不到位问题,也没有错或失误问题,更沒有走回头路或向哪里去问题;反之,如果你认为改革是不成功的或是失败的,那就不能继续改下去,应该审视现实,寻找正确的改革道路。所以,究竟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革。
从当前来看,主流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成功的,最主要的依据是:改革以后生产力发展了,生产上去了。
当然,也有人比如郎咸平就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成功的,其理由是从国企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多方面事实来看,认为改革是不成功的或是失败的。
以上两种看法或评价都有一定的根据,并非是无稽之谈。然而,要判断哪一种看法对,哪一种看法错,是需要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实际上就是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标准。上述两种看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其根据又都有些偏执,即他们用来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标准是不正确的,或是不科学的。
然而,究竞怎样才能做出公正、客观、恰当地评价呢?而要做到这一奌,那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评价标准。可是,什么是科学的、正确的评价标准呢?大家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标准也是判断、评价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唯一科学、正确的标准。问题是用什么实践标准判断、评价社会主义改革,这是一亇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的问题。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改革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去判断、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这就是所说的生产力标准。
不过,生产力标准又分为一般的或单纯生产力标准和特殊的或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两种,它们都是生产力标准,然而它们却存在着重大区别。因此,用哪一种生产力标准来评价社会主义改革,是需要人们认真攷虑的,因为它涉及到能否公正、客观地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问题。两种生产力标准的重大区別在于:单纯生产力标准,它看重的或着眼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力是否发展了。不管这种发展是怎么取得的,即不管通过的是什么途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说,不管这种发展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通过废除丶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只要生产力发展了,生产上去了,即使是通过废除丶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也在所不惜,仍然会认为是成功的,是好的。这样做,往往会把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废除丶改变、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或自我演变混为一谈,甚至还会把和平演变或自我演变误认为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并为此感到高兴和欣慰,这是非常有害和危险的!
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此不同,它不仅着眼于生产力是否发展了,而且还特别关注这种发展是怎样取得的,即特別注意使生产力发展的途径、方式、方法。那就是说,它看重的或着眼点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是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了;二是看是否壮大、强化了社会主义制度,即看是否采取正确的发展途径、方式、方法。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看来,生产力没有发展,生产没有上去,即使坚持、强化了社会主义制度,壮大、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其改革也是不成功的;同样,即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生产也搞上去了,可是,改革却使社会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正在或己经被削弱、被否定、被改变……这样的改革也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已经不是社会主义改革了,而是以社会主义改革之名,在实际地进行废除丶改变着社会主义制度之实。这样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和毁灭。所以,这样的改革何止是不成功,可以说,是彻底失败的!
只有通过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把生产搞上去了,像这样的既能使生产力发展上去,又能巩固、强化、壮大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是好的,是亿万人们所期盼的改革!
那么,两个生产力标准,究竟用哪一个标准来评价社会主义改革呢?很明显,单纯生产力标准只注意一点,很容易把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改变丶废除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和平演变或自我演变混为一谈。因此它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功过与成败;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它关注的是两点,从而克服了单纯生产力标准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客观、公正、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社会主义的改革。事实清楚地告诉人们,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只能用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评价,所以,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是客观丶正确地评价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科学、正确的标准。
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一科学的、正确的标准,不仅可以判断郎咸平教授以及其他人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否科学;而且,自己也可以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那就是不仅要看改革二十多年以来,生产力是否发展了,生产是否上去了;还要看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否更加完善丶健全和壮大了,具体地说,就是第一,要看社会主义存在的根基或基础:公有制经济是越来越发展、壮大了;还是越来越被削弱、被否定、…;第二,要看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則:按劳分配原則,是得到了真正地、认真地贯彻和执行;还是被否定、被破坏,或是被其他分配形式所代替,使它名存而实亡;第三,要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挥和张显;还是越来越显示不出她的优越性,或者,使人越来越觉得不如资本主义,缺乏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热情和追求….;第四,要看社会主义改革,是使人们真正地实现了共同富裕,还是一部分人越来越富,一部分人越来越穷,存在着事实上的收入悬殊或两极分化;第五,要看社会主义改革,是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和信念,在人们的思想上更加坚定、更加牢固、更加得到加强和强化;还是在淡化、冲击、削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和信念,使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更加淡薄;第六,要看社会主义改革以后,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是得到了强化,还是被弱化了?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还是悄悄地向着为金钱服务的方向转变;……通过这些基本的、主要的方面的观察和比较,人们自己就可以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做出自己的评价和结论。不仅如此,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评价标准,还能清楚地区分:什么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什么是废除丶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演变、自我毁灭。所以,掌握,又有利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社会主义改革健康深入地进行,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这一科学的标准,既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