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改编不容易
红色经典改编不容易
杨景水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刚演到十一集,就使我再也不能沉默了,因为与50年代的电影《董存瑞》相比,它不仅逊色不少,与原著所弘扬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思想更有相悖之嫌。
原著表现的是,董存瑞在火热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一个胸怀朴素阶级感情、有点“刺头儿”的好强不服输的民兵,锤炼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舍身炸碉堡的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在描述董存瑞与王海山的纠葛上,电影和电视剧给人以南辕北辙之感。电影让我们看到的是:六连为推选攻打隆化的爆破队长,五班长王海山为争取自己当选,严词反对六班长董存瑞。董存瑞当选,意味着爆破任务就落在了六班肩上,这一光荣任务与五班无缘了。但董存瑞当选后并未像王海山想象的那样,而是把火力组长的重任交给了王海山,使王海山深为感动。这体现了团结立功的集体英雄主义的精神。然而,电视剧却把两人的纠葛扭曲了,扩大了。当王海山伤愈归队见自己班长的位置被董存瑞代理了,很不高兴。连长让他去五班当班长,他虽服从了,但提出一个条件:把小安子带走。为此和董存瑞上演了一场攻防闹剧。在训练中,郅振彪当着董存瑞的面说:“我配佩服的不是你,是王海山!”惹火了董存瑞。于是,董存瑞气冲冲地找到王海山,两人大打出手,损害了董存瑞原本高大的形象。
连长要董存瑞把六班带成尖刀班,竟让董存瑞在全连任意挑选人材,当选到五班时遇到王海山的极力阻挠,俩人发生了肢体冲突。这是电视剧最大的败笔。任何一个军队的组织配置、人员调动,哪能由自己挑选?何况是组织严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董存瑞与王海山的矛盾,在电影《董存瑞》里是为爆破任务之争;而电视剧里却是职位之争,资源之争。前者无可挑剔,后者就就不那么光彩了:是革命英雄主义,还是个人英雄主义?同在一个连队里,为自己的班争人才,是集体主义,还是本位主义?
在电视剧里,赵连长处理董存瑞与王海山的矛盾,没有思想工作,采取体罚不仅有悖于人民解放军的治军原则,更是对人民军队的无中生有。赵连长对属下好用“你小子”、“看我怎么收拾你”、“滚蛋”等极为粗鲁的语言。“看我怎么要你狗命!”也竟是董存瑞对战士邹二狗使用的语言!尽管他们对下级也表现了不少“爱兵”之举,但也无法抵消旧军阀作风的恶劣影响。电影《董存瑞》里的赵连长,对董存瑞虽也有严厉批评,但那是饱含热情地思想帮助,使对方感到关爱、温暖。
电视剧较好地反映了解放区里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是应当肯定的。但只突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一主题,而对原著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原本主题却明显地打了折扣。也许改编者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年代的锤炼,用今人的视角诠释当年的事物,把今日的竞争意识硬塞到当年大公无私的革命战争年代,难以保全英雄人物的本色。
联想到电视剧《小兵张嘎》,由于白洋淀当年外景条件的退化,再加上改编者缺乏对白洋淀风土人情的体验,所以与电影原著相比,总感乏味不少。
对待红色经典,与其改编走样,还不如重放原著为好。 2010.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