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两个情结:文革与改革
化解两个情结:文革与改革
中国崛起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奔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就要在前人特别是1949年建国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前已说明,我们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历史,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历史,以便发扬其成功的经验,吸取几次失误的教训。只有如此才能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在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时代都有很大的成绩,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当前人们对两个时代的领导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存在有不同看法,且有情绪化的情结。这两个情结是绕不过去的,把两个时代的成功与弯路,领导者的成功与失误逐步议论清楚,才能凝聚人心,振兴文化,以达到伟大复兴之目的。
文革是改革开放前的重大事件,是对毛泽东产生不满情结的重要因素。除前面第六章对毛泽东的功绩与晚年失误的主客观因素的说明之外,实际上毛泽东还有更深层的考虑。从他的思考脉络可以看到,他不但完成了使中国站起来,腰板挺起来的历史性任务,而且还要完善使劳动人民永远当家作主的社会体制,根除今后产生重新压迫人民大众制度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即官和民的政治意识。毛泽东在陕北与黄炎培的著名谈话中所说用民主的办法可以防止历史兴亡周期率的重演。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可以说明毛的话是真实的。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并执行了在红军中要实行官兵平等,在军队中实行三大民主,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最初规则。他一贯提倡共产党人干革命是为人民服务,不能当官作老爷。他的儿子毛岸英从国外回到延安,不是给毛岸英安排工作,而是叫毛岸英背着二斗米跟劳动模范吴满有去学生产,以便了解中国社会,增进劳动人民的感情。1947年土地复查时成立了贫雇农团,不久解放区报纸出现了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他对这种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后成为新统治者思想加以纠正。大力提倡学习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解放后曾多次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1957年的整风和大鸣大放,经过了反右派的一段弯路之后,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大鸣大放高潮。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想用大民主的方法提高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教育干部克服当官作老爷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观念。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鸣放、运动都不能解决问题,说明中国人的官民的思想意识的极端稳固性。这是因为中国长期形成的以小生产意识为基础的封建思想体系所决定的。其中:政治意识,随位变迁,平民百姓,依赖青天,小民顺民,委曲求全,进入官场,事事专权,为民做主,就是好官。“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这些戏曲台词说明官、民思想的长期存在。当了干部就自认为高人一等,是管人的。普通百姓对官(干部)有一种敬畏心理。
为使中国不再重踏李自成、洪秀全的老路,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都不能解决问题,他下决心对于中国文化采取措施,终于发生了那场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革以及他的所有思考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就是为了救中国救穷人,这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人们不论举出多少事实,不论你挖出多少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不论你说他的手段是什么阴谋、阳谋、权谋、权术,你可以指出他的手段、方法、效果有多少错误,但是你永远也否定不了他救中国救穷人这个为之奋斗一生的目的。由于受到文革伤害对毛泽东发泄情绪者,人们可以谅解说服,为配合西方反华战略把搞臭毛泽东作为突破口,以便否定中国现代史,把肢解中国作为最终目标的极个别人物,不论她挖出多少故事,也只能是蚍蜉撼大树,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一生中为了救穷人对中国文化思想意识所采取的最大动作。使我们极为遗憾的是,在文革的全过程中一再发生与他本意、目的相背离的事件。这些偏离毛泽东主席本意和目的之悲剧事件掩盖了毛主席深邃思想的光辉,引发后人对文革的激烈争论。
文革的后果是严重的,受到伤害的人们及其亲属的心灵伤痕到现在也难以抚平,但是一想到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完全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进入现代化社会准备了具有决定性的条件,为后来发展在六个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初期上百年才达到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为改革开放后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政治、经济家底儿。他以高度智慧使我们这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升到世界级强国的行列。到了晚年,他还为后代的幸福而呕心沥血,可惜他太急躁了,想在其余下不多的时间里干成一件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欲速则不达,干了效果与其愿望完全相反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向来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不管内心有多少伤痛,也会从全局着想,把目光投向远方,为我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继续奉献力量。
再一个绕不过去的情结就是对改革开放认识上的重大分歧。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大家都不太满意的社会现象,有些人把它归纠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邓小平产生了情绪化情结。因此对改革开放后的成绩与失误也必须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才能继续前进。
前已说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必经的历史阶段。上世纪的传统观念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对比中,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缺乏活力,被称为短缺经济,人民的生活不如西方。后来逐渐明白这是因为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封建社会结束以后,在到达人们的理想境界之间都要经过一个不能超越的市场经济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生社会化发展生产力这两大任务,以达到物质极大丰富这个人类理想社会的第一个条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要跨过这个历史阶段,故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与这一矛盾不无关系。中国在文革的沉痛教训中深入思考,再也不能死抱着传统教条不放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个洋框框一直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但是谁敢离经叛道?谁敢违反计划经济模式?这时邓小平站了出来,在老干部支持下开创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纪元。开始时只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经过不断地摸索,一步一步地才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阳光大道进一步发展和拓宽。行进在这条通向现代化的阳光大道上,经过30年所取得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GDP增长了100倍,外汇储备达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三峡水电、青藏铁路等一大批世界级工程,载人航天的壮举等一系列伟大成就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硕果,都是改革开放政策浇灌出来的艳丽鲜花。当然没有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经济基础,要取得这些骄人的果实也是不可能的。正是邓小平机智而勇敢地抓着这个通向现代化必由之路的转轨时机,没有让它稍纵即逝,这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建立的巨大功勋。如果当时错过这一历史机遇,我们现在也许像朝鲜一样还在苦苦地摸索呢!
现在虽然存在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提高了。
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划等号,我认为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干不干市场经济,国家节制资本,也就是国家控制、指挥资本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节制国家,甚至绑架、控制了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对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在其进行的过程中都难以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领导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当前一大堆社会问题,虽然不是邓公直接造成的,但邓公的有些讲话却没有加入前提,没有考虑可能的后果。仅举一例。前面提到“发展是硬道理”和南巡谈话是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宝,是“前进速度克服障碍的保证。白猫黑猫论,在经济十分困难时,这话也可以理解,但猫论具有实用主义色彩。国际外交都是讲实用主义的。“发展是硬道理”和“白猫黑猫论”这两句话不是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讲的。后来人们把硬道理和猫论连在一起,用来处理国内事务就出现了问题。1993 年以后在小生产意识中实用主义这一顽疾的作用下,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了部分扭曲。小生产意识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方法只顾眼前,人们把发展是硬道理和猫论连在一起就理解为,不管这个那个,先把经济搞上去再说。最后竟变成只要能赚钱,怎么干都行。各个地方为了GDP指标,竟把压低工人工资可污染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有奶就是娘。这方面在前面已说了不少,不再重复。
邓小平在讲话中对中国可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也有多次警告。举例如下:
“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 ……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会见西班牙副首相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9页)
“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在全国科技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邓小平以上这些警言值得人们深思。
党的十七大以后,继续高举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了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观,已经或正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走了一点弯路,但远不能和取得的伟大成绩相比。
不论有多少社会问题,但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国策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阳光大道。开辟得更为宽广。我国就是沿着这条阳光大道,在荆棘丛生的极为险恶的国内外环境下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全世界为之钦佩羡慕的巨大成绩,也为解决上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条件。因此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是中国崛起路上极为关键的一步,不管出现多少社会问题也遮盖不了改革开放取得成绩的耀眼光辉。
改革开放后同改革开放前一样,也是成绩极大,问题极多。对这两个时代及其领导人都要用平常心态给以全面地评价,并了解两个时代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造成失误的社会思想意识根源。我们必须接受历史,我们要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上,总结继承历史的成功经验与失误的教训,走一条成本最小的发展崛起之路。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史的两位巨人。他们的业绩将永久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