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所经历过的三次运动

火烧 2011-02-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三次重要运动,包括新三反运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重点描述了群众参与、检讨与批判过程,体现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我所经历过的三次运动  

   

我的青年时代,亲身经历过3次较大的运动:“新三反运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三次运动,都是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地地道道的“群众运动”,任何一个正常的成年公民,都不可能袖手旁观,必定是身临其境。我是一个贫农子女、共青团员,是三次运动的依靠力量,也是顺理成章的积极分子。  

   

新三反运动  

   

50年代,“新三反运动”有两次。 1953年1月5日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在“三反运动”(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大规模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新三反运动”。那时候我还是孩童,压根儿就不知道那回事。  

第二次“新三反运动”在1960年,内容跟1953年的新三反运动不一样,而跟老三反运动则完全一样,仍然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那时我刚刚进入文艺团体,是个十几岁的小学员。领导看我忠厚老实,家庭出身好,又是共青团员,就吸收我为“新三反运动领导小组”成员,主要任务就是抄抄写写,作会议记录等。  

首先是人人做自我检查,然后是互相揭发——大会小会可以明着说,也可以写检举信、写大字报。那时候,走廊里、会议室里贴满了大字报,我的任务就是抄写那些大字报备案。剧团里上百号人,除了我们那些娃娃学员少数有浪费现象,其他人无论干部群众,几乎都存在贪污、浪费问题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所指的“贪污”问题,只要不是属于个人应得而据为己有的都算,哪怕是拿了几枚图钉回家贴年画,也要做检讨。  

当然,那些属于多吃多占的小问题,领导小组和群众都没有过于追究,甚至也不要求退赔,但对每个人的思想触及很强烈,大家都牢牢记住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决不能伸手。剧团团长因官僚主义作风,受到了群众批判和行政处分;舞美队里有一个制作道具的木工师傅,由于贪污各种原材料累计价值80多元,被剧团开除。  

我至今还在想,如果类似的运动经常搞一些,那就绝对不会出现今天的遍地腐败现象。  

   

社教运动  

   

“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那次运动起始于1963年,结束于1966年,是全国城乡普遍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1964年,我在农村长期深入生活,社教工作队进驻后,很快就把我作为团结依靠对象。  

四清运动的初衷,主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斗争目标是干部中的腐败分子。后来,XXX向下派工作组,扩大了打击面,整死了一些人。他的夫人率领的工作组,还在天津郊区搞了一个“桃园经验”。1964年,毛主席纠正了XXX的极左错误。1965年初,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四清”确定为“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  

我们那里派下来的工作队,认真学习了“二十三条”,纠正了前期主要矛头指向“地富反坏右”的错误目标,将矛头直指“当权派”。工作队首先发动群众,揭发检举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同时将全公社的大队干部集中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开展自查、互帮活动。  

那时候,许多农村干部确实沾染了腐败风气,脱离群众,作风粗暴,贪污浪费,多吃多占的情况很严重。再不搞运动,腐败现象会迅速蔓延膨胀。社教工作队严格执行毛主席的“二十三条”,在一年多的四清运动中,全公社干部只有一人自杀。那个自杀的大队支部书记是个色狼,他把全大队(村)有点姿色的女人几乎搞遍了,人人都说他死有余辜。  

我是文艺工作者,工作队支持我活跃社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创办了一个农村基层文化室,业余时间带领社员学政治(主要是学毛著),学文化,学科学,学雷锋,排演文艺节目。后来,文化室活动经社教工作团在全县推广,各大队、生产队都建立了文化室。当时没有听说别的地方有基层文化室,也不知道我创办的那个文化室是中国第一个文化室。  

社教运动,是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民主生活的伟大运动,对干部有意见尽管公开提出,谁也不敢打击报复。最重要的是,遏制了干部队伍的腐化堕落,缓和了日趋紧张的干群关系,从思想上挖掉了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萌芽。我不理解,一些人全面否定社教运动,究竟是处于何种居心?  

   

文化大革命运动  

   

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XXX、XXX再次背着毛主席,向下派工作组。那时候,我们的社教运动起步晚,还没有结束。社教工作队受命,摇身一变,变成了“文化大革命工作组”,矛头不是指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是挑动群众斗群众。  

我那时不明究里,跟随工作组一起斗争群众。发动群众揭发一些人的错误言行,然后拉出来批斗,再戴上“坏分子”、“黑帮”、“反革命”帽子。《三进山城》电影中刘连长的原型,那时候是个回乡务农的普通社员,因为说“电影里的刘连长就是我”而遭到批判,说他“诬蔑英雄人物”,被批斗后戴上了“坏分子”帽子。后来证实,他没有胡说——他正是当年的特务连连长,原书作者赛时礼就是当年特务连一排排长,时任山东省军区干部。  

1966年底,毛主席又一次纠正了XXX、XXX转移斗争大方向的错误,全国取消了工作组。1967年春,按照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指示,给群众斗群众过程中被错误批斗的群众平反,恢复名誉。我们又去揪回已经撤走的工作组长,回来给群众平反。那位戴了几个月“坏分子”帽子的刘连长,平反后毅然决然参加了造反派组织。  

那是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年代,人民群众有结社、言论自由,有游行、罢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自由。但是,农村的造反派一般都是少数派,当权派背后操纵的保皇派实力大。因此,大多数当权派根本没有遭到批斗,因为人多势众的保皇派在保着他们。  

当权派和保皇派穿一条裤子,对造反派恨之入骨。但是,他们又不敢公开对造反派下毒手,就对倾向造反派观点的四类分子大开杀戒。我所在的大队,就将地主成分的父子二人抓起来,严刑拷打,致使父亲被折磨死,儿子被打断腿,成了残废。据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父子倾向造反派(他们所在的生产队造反派势力大),主要原因是那个地主解放前经商,知道当权派过去倒卖解放军物资的罪恶历史,当权派实属杀人灭口。  

整个文革时期,我在农村所见到的是走资派还在走,没有谁敢批斗甚至关押他们。到了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时候,成员还是原先的走资派和他们的狗腿子保皇派头头,造反派即便有一两个名额,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只能受窝囊气。走资派和保皇派掌握政权之后,便开始整治造反派。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农村,听说那个刘连长被整得神经错乱,落入井中淹死了。  

文化大革命后期,我支边在某农场工作。因为当权派在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营私舞弊,偷梁换柱,将群众推荐的大学生换成他的亲信,团支部书记和一批共青团员、青年职工写大字报揭发批判,结果遭到残酷地打击报复。当权派深知我在职工中有很高的威望,要求我站在“党委”一边,带领职工批判写大字报的人。我“不识抬举”,几次都严词拒绝。结果,我也被牵扯其中。再度上台的当权派,那时候气壮如牛——文革的疾风暴雨都闯过来了,如今还怕什么?他们采取停发工资,扣发口粮等惨无人道手段,害得我死去了一个儿子,妻子被迫离婚而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由于党内右派势力太大,难以正常地顺利进行,造成了许多地方革命不彻底,造反派群众反而遭殃。尤其是毛主席逝世后,成千上万的造反派和支持造反派的革命干部,惨遭关押,批斗。我认识的一个著名的造反派头头,在被“隔离审查”时遭到暗杀,他们设计了假现场,说成“畏罪自杀”。  

有些人说我:文革害得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前途断送,你怎么还这样说?我说:如果以个人的得失为准则去评价一场运动,那就太狭隘了。  

如今,很多老干部由于在文革中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便对文化大革命耿耿于怀,甚至波及到他们的子女,也对文革有抵触情绪。我认为,这就是以个人得失去衡量运动的狭隘之处。至于一些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及其子女,他们仇视文化大革命,仇视无产阶级专政,仇视工农大众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因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反对资本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大革命,而他们朝思暮想恢复他们的资本主义天堂,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定是水火不相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