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何必一味求“和”?

火烧 2011-02-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为何立孔子像象征‘和为贵’,反思一味求和政策对内对外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弘扬的片面性,强调毛泽东思想与斗争精神,批判当前以‘和’为核心的治理方式。

孔子像竖起来,究竟有没有什么政治深意?我认为,还是有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比较扯淡。儒家文化从来都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话,最起码也得再立韩非、商鞅、申不害、墨子、老子、庄子等一大堆人像,才算是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若是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最先进的代表,那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从来也不仅是泊来的,按定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按我的理解,同时也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最先进文化整合提升而创立的理论。所以真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算立个像的话,要么立一大堆,要么单立毛泽东像,单立孔子像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然而却还是单单只立了孔子像,何也?其中奥妙大约在于孔夫子讲过一句很合今天时宜的话,“和为贵”。  

毛泽东思想并非不贵“和”,只是其认识到“和”只能从斗中来,所要非常强调斗争。近年来强调“和”,把“和”推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即“稳定压倒一切”,这样的指导思想很难从毛泽东思想中找到根据,于是在将毛泽东思想淡出某理论后,就抬出了孔子,“和为贵”了。然而中国的大儒差不多从清代就死光光了,所以如某女士之类对儒家思想半通不通的“小儒”或“疑似儒”也被热捧起来。连小学生都强制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了,当然,近期又说“不妥”了。  

于是就“和”一番。对外求“和”,“核心利益”逐渐缩小而至彻底放弃,终于得“和”,终于显示了高超的外交战略。不仅如此,据说还具有“战略意义,全球高度”。中美关系相向而行,和而不同了。道指七连阳,中国股市年初开门黑,的确不同。此“不同”,正是美方所求,所以求“和”自然容易。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被否定了,国际关系一投降就“和”却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对内亦是求“和”。上访受打压,问题被掩盖,简直“和”得一塌糊涂。困难群体的日子难过一些,过年发点小钱,每人一百至一百八十元不等,虽无大用,却有小补。夺富济贫的办法断然不用,国家拿出一些钱来,安慰穷人,也不妨碍富人的幸福指数,还是“和为贵”。房产税征收也必然执行“和为贵”这一铁律。没房的人闹得欢了,就说要征,炒房的人闹得欢了,就缓征、不征或澄清。一切皆可变,唯“和”不可变,如是而已。  

立孔像既是对此前“和为贵”政策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今后将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一个宣示。就算本人没有对毛泽东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么这种以“和”求“和”的办法,果真能得“和”么?即使能得“和”,这种“和”又是我们想要的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