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有感而发
文章探讨农村学生进城上学政策带来的影响,指出其可能加剧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危机,呼吁重视农村发展与资源保护。
闲来无事,看看新闻,正巧碰上“走基层”。今天讲的是华池县把农村的学生都弄到了县里上学,废弃的教室又搞这又搞那,左好右好的,一派欣欣向荣,看着确实不错。教育局长大人在接受采访时,更是趾高气扬,拉起官腔讲道:农村学生来县里上学,环境好,质量高;家长陪读,还有助于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一年4、5万不成问题,要是在地里,挣不来许多,还得靠天;这样多好。
嗯,是呀,这样多好,咱局长大人的政绩着实爽了一把,没准又升个什么市教育局干干。
然,可曾想过农民不种地都进城打工,必将造成粮食危机;就算一个月赚100万,也只能靠喝西北风过活了。有人讲,你老土了,这都什么年代了,经济全球化,啥都可以进口啊!笔者只能说你“太单纯了”。伟人毛主席早就说过“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中央电视台是中央的媒体,办“走基层”栏目的目的可想而知是,先了解人民的疾苦,然后解决。然而“华池县的事”在笔者眼中,则是在鼓励农民用“不种田,去打工”的方式“脱贫致富”,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而且是在极化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笔者的家乡,如笔者这般大的孩子——大体是86年以后的,基本都不愿意呆在家里务农,他们更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于是都去城里发展了。农村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年轻力壮的几乎没有,每逢回家,笔者都有一种衰败的感觉,煞是凄凉。发展要靠丰富劳动资源,劳动资源匮乏,那么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村劳动资源大量外流的“表象”原因如下:
一是,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和城市比的话,真是天壤之别。
二是,种田利润微薄,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三是,老一辈都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这种困境。
此三点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的各种问题。留守老人与儿童相依为命,孤寡老人生死无人照料;劳动力紧缺,劳动价格不断上扬,再有农药、化肥、种子等“配合”,吞噬的是农民微薄不能再微薄的利润;更甚者,有些田地已经荒废了,国家的18亿亩红线岌岌可危。
我国是大国、穷国,并且还是农业国,根基在农村。农村的问题需要面对,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是转移,也不是掩盖。农民需要政府,政府更需要农民,二者最好相辅相成,希望政府着实。
嗯,是呀,这样多好,咱局长大人的政绩着实爽了一把,没准又升个什么市教育局干干。
然,可曾想过农民不种地都进城打工,必将造成粮食危机;就算一个月赚100万,也只能靠喝西北风过活了。有人讲,你老土了,这都什么年代了,经济全球化,啥都可以进口啊!笔者只能说你“太单纯了”。伟人毛主席早就说过“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中央电视台是中央的媒体,办“走基层”栏目的目的可想而知是,先了解人民的疾苦,然后解决。然而“华池县的事”在笔者眼中,则是在鼓励农民用“不种田,去打工”的方式“脱贫致富”,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而且是在极化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笔者的家乡,如笔者这般大的孩子——大体是86年以后的,基本都不愿意呆在家里务农,他们更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于是都去城里发展了。农村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年轻力壮的几乎没有,每逢回家,笔者都有一种衰败的感觉,煞是凄凉。发展要靠丰富劳动资源,劳动资源匮乏,那么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村劳动资源大量外流的“表象”原因如下:
一是,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和城市比的话,真是天壤之别。
二是,种田利润微薄,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三是,老一辈都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这种困境。
此三点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的各种问题。留守老人与儿童相依为命,孤寡老人生死无人照料;劳动力紧缺,劳动价格不断上扬,再有农药、化肥、种子等“配合”,吞噬的是农民微薄不能再微薄的利润;更甚者,有些田地已经荒废了,国家的18亿亩红线岌岌可危。
我国是大国、穷国,并且还是农业国,根基在农村。农村的问题需要面对,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是转移,也不是掩盖。农民需要政府,政府更需要农民,二者最好相辅相成,希望政府着实。
很赞哦! (103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