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没有无产阶级不可用无产阶级专政名号

火烧 2015-10-1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形成背景,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与阶级矛盾,强调无产阶级在先进国家中的主导地位及其面临的剥削与困境。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理论, 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英国工业革命处于完成阶段,工业产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首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许多生产部门已采用机器生产。德国虽较落后,但机器工业也已出现,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尤其是毗邻法国的莱茵区,已成为工业最发达的区域。此外,比利时、瑞士、西班亚等国的资本主义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引起技术的革新,而且引起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和农村逐渐分离,行会手工业制度日趋崩溃,资本主义大企业排挤着家庭手工业作坊,巨大的工业城市纷纷出现。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但它的发展,又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从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大约每隔八至十年左右循环一次。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破环,使无数工厂、银行倒闭,大批工人被抛上街头从而加速了阶级的两极分化。(见《世界通史》张艳玲等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4月版1745页)

  这是马克思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按照这样的条件发展下去,资产阶级为了积累更多的资本,还把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转嫁给工人阶级,对工人阶级无限制地加大剥削的力度,使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对中、小资产阶级在自由竞争的幌子下进行逐个、逐批地鲸吞,也使他们变成无产者。使中间等级趋于消灭,无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大。所以,他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写道“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那么,剩下的这两个阶级,人数的比例应该不会是对称的。国家越先进,无产阶级人数占的比例越大,发展到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恐怕资产阶级只能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而无产阶级则要占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由之一。

  “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

  “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已经被消灭了。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摘自《共产党宣言》)

  请注意!如果在人数占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以上的,没有财产、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关系、一无所有的赤贫工人阶级的社会里进行革命并成功地取得了政权,肯定是要执行无产阶级专政。因为那时候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再没有其他阶级了。所有的中间等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都被消灭了。(当然不再会是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为了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现实)。这时候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也就是群众专政,因为无产阶级人数占绝大多数。毫无疑问“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引自《共产党宣言》)所以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态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见《世界通史》张艳玲等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4月版1762页)

  可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只有两个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样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时至今日从未出现过。究其原因可归为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她不仅使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另一方面也使资产阶级变得聪明起来。他们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方式,给工人一定养家糊口的工资,使工人阶级不会变成赤贫。不再生产自己的“掘墓人”。所以一百多年来,社会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出现,看来今后也更难出现了。据说现在一些富余的资本主义国家,搞起了“福利”国家;国民全部实行免费医疗;对失业者发放足够生活费用的社会最低保险金;还有劳、资股份合作经营等收买利用措施, 从而缓和了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那么,按照您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我的回答:绝对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无阶级的社会,是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只有它,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固有的各种弊病。如: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导致的政治腐败;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不正当竞争导致的黑社会势力形成,战争的必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的无计划生产,产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社会不安定因素导致的庞大社会管理机构;不管怎样的劳资关系,资方都是以剥削为前提的,劳方仍然受剥削等等。

  前苏联模式曾经建立过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前都没有达到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中间等级特别是农民占绝大多数。仅有少数的工人阶级也都没有到马克思、恩格斯笔下形容的赤贫程度。他们进行革命的力量,几乎完全是下层中间等级(特别是农民)的力量,这种革命实质上就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了。根据习惯的说法,我们应该叫它“工、农联盟”革命。当然在管理体制上,也就不应该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因为没有无产阶级。

  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核心的中间等级革命队伍,在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暴风雨式的夺取政权斗争中,各中间等级都能“存大同,共小异”地为了夺取政权而奋斗。如苏俄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不久, 就以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战胜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入侵,同时平息了国内白卫军叛乱。1920年的苏联工业总产值只有1913年的15.5%,到1927年,只用了7年时间恢复到了1913年的水平。1928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用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德、法、居欧洲第一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物质损失达6790亿卢布,占25%的社会财富。1944年德国投降,到1950年6年时间,工业总产值比战前的1940年增加了73%”。(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中学教课书《世界历史》第二册)她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辉煌的奇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力量,因为她能调动出所有除了资产阶级、土地主外的各阶级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人们都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政府,都渴望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们时时、事事都无需细想地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努力拼命完成上级党交给的各种任务。

  事实上他们革命的阵营内, 几乎没有无产阶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政权后,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使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把仅有的少数无产阶级也给消灭了。同样他们的领导核心,也不是无产阶级所组成。

  这样,革命成功的功劳既不是某个军阀搞的政变,又不是某个个人力量夺权的改朝换代,而是各阶层中间等级的群众性革命运动。根据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改朝换代,还是谁打天下,由谁坐天下。这次是群众性革命运动取得的天下,当然应该由群众来坐天下,群众来管理国家大事。即各级管理人员的授予、升遣、更替必须由群众认可,国家大事必须由群众决策,说了算数。

  为什么斯大林要在没有无产阶级的情况下, 还要讲无产阶级专政呢?

  仔细想来他的这一失误,决不是一般工作中的失误、也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斯大林1879年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中学读书时参加了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后,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从1922年4月开始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41年5月6日又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后来的部长会议主席)”(见《世界通史》张艳玲等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2904页)根据他成长的年代分析,他所看到听到最多的是沙皇帝国的统治,即帝王将相,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管理体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从来没有别的管理方法。若不是前苏联解体,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我们也不会想到与自上而下相反的管理方式。)根据他的出身与历史来看,他没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也就缺乏真正的无产阶级感情。所以,他也不会知道无产阶级想的是什么。

  当然,并不是说出身决定一切,不是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就不可以具备无产阶级思想。而是要看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假如像马克思、恩格斯笔下所形容的无产阶级领导劳苦大众,在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的国家进行革命,革命成功了,夺取了政权。他会怎样进行这个国家的改革呢?他肯定要在某些条件成熟的地方,都要尽快地按照《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去改革。对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则留待以后的改革进程逐步解决。他决不会把所有的无产者,重新组织成“家庭”。因为他没有家庭及其子女关系等生活习惯,对资产阶级那种家庭及其子女关系等生活习惯, 深恶痛绝。他要尽量向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靠近,尽一切可能尽快地实现它。在管理体制上,肯定是民主的与剥削社会相反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无产阶级(社会最下层的劳苦大众)革命与历史上的剥削阶级相反。斯大林不懂得这一点,更可能是他不愿这样做。他要效仿的是帝王将相,明明知道没有无产阶级却还喊着无产阶级专政。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自己如何对别人实行专政呢?如果认真地实了“民主”,把大权交给广大的人民他就不能在“肃反”中得心应手地杀害那么多与自己意见不合者。所以,他必须借“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发号使令,否则就没有任何理由效仿帝王将相们的权势。

  因为没有了无产阶级,也就没有了无产阶级标准。怎样划分无产阶级?他们不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论述划分的。而是模糊地把一般工、矿、企业的工人,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党、团干部,凡是参加了革命工作,个人没有了生产资料的人,都说是无产阶级。如果成了领导当然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这样也就是“说你是无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说你不是无产阶级,就不是无产阶级;还可以今天说你是无产阶级,明天又可以说你不是无产阶级”。这样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就变成了权力专政,谁掌握着政权谁就是绝对的无产阶级,他就可以对任何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们在业已认为的无产阶级人群中还要以我划线,凡是我看着不顺眼的就可以划成“阶级异已分子”,成为专政的对象——阶级敌人。斯大林领导的前苏联“肃反”,不就是明显的例子吗?不是把昨天还是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将军,今天就以叛国罪送上了断头台吗?在下边的各级领导机构、政府部门的领导层都以自己为中心,只有“我”是无产阶级。谁对“我”有抵触情绪,不满言行即可对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形成了层层可以独裁的体制,伤害了不少好同志。我国的“反右”是最典型的实例,伤害面之广、人数之多、伤害人员时间之长,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根据“十三中全会”以后,给右派全部平反看,这些右派份子并不是反党、反人民的反动份子)。还有“文化大革命”中,不管那一派都自称是无产阶级。结果两派开始是打嘴仗,继而拳脚相加,再后来两派无产阶级动起了枪炮。由于这种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各国效仿,在中国发生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很多良将、功臣受到了无情打击,有的甚至失去生命。在阿尔巴尼亚,恩威尔霍查的忠实伙伴在晚年也被逼自杀。“1981年12月18日,连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27年之久的谢胡突然死亡,当天宣布是‘因神精失常’而自杀。一年后,1982年10月11日霍查在选民会上说:‘谢胡给外国情报机关办事’。接着对政府进行了大清洗。”(见《世界通史》张艳玲等著致公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3435页)柬埔寨的波尔步特在晚年,也想把宋成搞掉。这都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的后果。如果实行真正的民主制度,这些惨无人道的事件,怎么会屡屡发生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这些决不是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者的所作所为。这就是没有无产阶级,任何人都可以借用无产阶级的名义,迫害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任何人。

  这样伤害了很多好同志,给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不是无产阶级人数占绝大多数,不能乱用无产阶级专政。

  “工、农联盟”(实际上还包括士、商、学、兵等阶层)革命成功, 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非无产阶级的绝大多数中间等级,为了生存,也反对资产阶级专政以及封建主的压迫与剥削,也像无产阶级同样拥护马克思主义”。所以,十几个曾经建立过公有制的国家,基本情况相同,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核心进行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政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的工农联盟革命运动,是多种阶级成份组成的革命队伍,它的管理体制应当是彻底的自下而上的民主决不能使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来管理社会。因为它没有无产阶级,即便是有也是极少数。在这样情况下,如果用无产阶级专政名义来管理社会,就会给某些个人“专政、独裁”留下借口,反而抹杀民主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它是在有利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范围内实行民主。那就是说必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主,不像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开放党禁,致使前苏联解体纷纷放弃了共产主义道路。它与资本主义民主也有所区分,不是以金钱为基础的民主。

  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主,也不能像前苏联模式的民主,必须是彻底地把管理国家日常事务大权的管理员,由全国人民自下而上地逐级选举产生,任命、调迁、更换、罢免必须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说了算。想当官、升官必须得到人民的许可,这样官风就会正起来。

  共产党领导什么呢?⑴要主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要监督当选者对人民的许诺兑现的程度,考核当选者的工作业迹。⑵要领导人民大众走向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大力作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使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前苏联模式是以党代政,把党的工作庸俗化、事务化、政务化,没能很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全国人民很少有人知道马克思主义;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的人就更少了,甚至还有不少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知道的人那就更寥寥无几了,连我这个喜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在2000年前还不知道。我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李延明研究员的帮助下,看到他的著作《沧海横流,方显出真理本色》一文,才知道“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第一阶段,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什么样子”。恐怕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究竟我国有多少个人系统地学习过或阅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有多少人读过10本以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怕是没有几个人,不要说百分比,在千分比,万分比上也占不上比例数。这说明了过去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很不够,应该加强。以后除了大力宣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主义或思想外,又增添了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我国人民公社失败的新内容。使广大的人民清楚地了解这些事变的来龙去脉,知道这些都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失误,不是共产主义不好,把思想恢复到五十年代那样热爱共产党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精神面貌。

  孙锦云 2004年10月 电话18738359019

  [email protected] 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中街村 邮编4537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