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国情国力·义务教育·反思左祸

火烧 2009-04-04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文章围绕教育部对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回应展开,分析国情国力与教育经费投入的关系,探讨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新京报4.1消息:教育部称重点为巩固9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日前有媒体报道说,现在正在讨论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一是向上普及高中教育,另一个则是往下,多增加学前教育。教育部昨日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计划(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

  教育部同时表示,支持有些地方根据自身财力等状况所做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不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12年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免费教育,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

  此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表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对教育实施水平的目标定得过高,我国的教育能力相对还比较低。(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9/04-01/[email protected]

=================================

  对上述新闻,各门户网站的留言里近乎一边倒的臭骂。我今天倒不想接着骂,为什么呢,其一,来来去去就是那些理由,比如“公款消费那么多钱怎么义务教育没钱?”,比如“贪污腐败那么多钱怎么义务教育没钱?”,都是这些东西,都被说完了,不差我这一点;其二,其实教育部也冤枉,教育部长也不好当,真要是能搞12年义务教育,你以为他不愿意啊?说白了,主观和客观,确实是搞不了,那么他错在哪里呢?何必去骂。

  站在教育部的角度,以“国情国力”为理由,是可以理解的。12年义务教育,按照把“高中阶段”归为义务教育算,根据国家《关于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的数据,当年全国高中生生均教育事业费2648.54元,当年全国高中生2522万(统计局数据),则2007年国家对高中阶段的投入大约660个亿。如果要把这一段“义务”了,假设从2009年开始吧,估计生均投入起码翻番,那么2009年至少要在高中生头上投入1300个亿,生均要在5000元以上。

  然而依据《关于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07年高中生生均教育事业费比上年(06年)增加18.19%。即便08年、09年都按照这个速度来,那么,09年高中生生均教育事业费不过3700元!这证明,生均5000元是个大大超过现实的数字,不可能的;反过来说,如果要在09年实现生均5000做到高中义务教育,那么08年、09年的年均增长要37%以上,等于增速翻番!08年估计是没有的,意味着09年的增速要40、50%都不止。无论如何,这都是不符合现实的,不符合国情国力的。

  进一步的说,假定国家真要年均增加37%的高中生均经费,到09年生均5000,那么高中是可以了,其他层次的教育投入怎么办?还是以07年为例,看生均经费,相比小学、初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高中的生均经费绝对数、增幅都是排倒数第二。对高中的投入一旦大幅度增加,无非两个结果:压缩其他教育阶段的投入,这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整体教育投入,这超出了预定计划,一样不可能。按照07年高中阶段投入660亿计算,占教育投入整体比例8%左右,如果09年真要实现高中义务教育,达到1300亿的投入,那么教育整体投入估计要1.7万亿!这预计会达到09年GDP的5%!而现实情况是,07年这个比例才3.32%,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到2010年这个比例也不过4%,实现5%,估计要2020年了。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要在目前实现12年义务教育,都是眼下的实际情况所不允许的,这难道不是超出国情国力么?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说,有些人你骂归骂,真要一算帐,你还真没办法否认教育部的“国情说”。有人又要说了,公款消费、贪污受贿.....拿一点出来搞教育不就行了么?我却觉得,教育部的的“国情说”已经默认了:公款消费、贪污受贿等等,就是国情;或者说公款消费、贪污受贿等等,没办法短期内压缩下来,就是国情!既然如此,你就别在那些方面打主意。

  教育部是不是默认这个?很简单的反证法,这要不是“国情”,那么在这些地方随便抠一点,几百上千亿毫不困难,增加600多亿达到1300亿的高中投入,是完全可以的;既然教育部认为不可能,那就只能认为公款消费、贪污受贿.....是“国情”了。

  教育部担忧国情国力搞不了12年义务教育,错在哪里呢?

  这个话可能太尖酸了,那么换个角度。假定公款消费、贪污受贿之类的都不是大问题,现实中没那么严重,如果再按照“国情国力”,当下实现12年义务教育确实还是有难度,所以不搞-----这个怎么算?估计再不会有人破口大骂了,的确是现实条件制约了,还能说什么呢。

  可是要是有人不顾这个国情国力,一定要搞,又该怎么说?估计大家这下又要大骂了。骂什么呢,骂句“极左”也许合适,特别是,有人打着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子,声称是为人民服务,然后不顾国情国力,一定要搞某某事情,还一搞就是好多年-----算不算“左祸”?肯定嘛!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当然有!

  比如,截止到1978年的前三十年,全国累计修建大小水库8万多座(相对的,后三十年修了几百座)。如果按照今天的币值,按1亿的平均单价计算,那就是8万亿的基础设施投入,再考虑到除了水库,还有遍布全国灌溉渠、堤坝、机井.....把这些水利设施都算上,都按照眼下的价码,则至少还要翻一番,16万亿。换言之,如果这些工作在后三十年做,那就是16万亿的基础设施投入----仅仅水利方面的。然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后三十年(1979-2007)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才一万六千二百零二亿,即便全国同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全部的投资也还不到三十万亿。

  如今花16万亿去搞水利基础设施?可能吗?绝对的不可能!这远远超过了国力,根本不符合国情。现在不可能,那么三十年前呢,建国初期呢?按照当时的国力,要修这么多水库、渠道,更是天方夜潭,1949年,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总量也才120亿,从哪里变出16万亿投资来?

  然而当时偏偏就有某个人,带领某个党,去干这种事情了,真的就要在当时修建8万水库了,这难道不是“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吗?干这种事情的人,难道不是“左祸”吗?你要说他不是“左祸”,那搞这种完全不顾国情国力的东西算怎么回事情?那12年义务教育算怎么回事情?还是“左祸”嘛!靠着“左祸”把人均粮食从49年的209公斤提高到78年的306公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要坚决反思!

  类似这样的不顾国情国力的“左祸”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当前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排在全球第144位,卫生公平性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然而三十年前,还是某个人,带领某个党搞卫生事业,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了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就连今天这么好的条件,都世界倒数,可见当年那么差的条件,更应该惨不忍睹,结果却不顾实际的大搞特搞,搞到反被人家赞扬,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不顾国情国力,又是一出“左祸”!靠着“左祸”把人均寿命从49年的35岁提高到78年的68岁,这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要坚决反思!

  不按照“国情国力”办事,是“左祸”;不反思“左祸”,中国就没有前途。前后对照一看,的确如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