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两极:“三农问题”和“全球第四”
中国社会的两极:“三农问题”和“全球第四”
(按)这是一年前在强国上发的帖子,当时全球经济形势还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如今已是寒风阵阵一片萧瑟。当时对中国经济状况的诊断是“阴虚阳亢”,现在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阴阳两虚”。当时开出的药方是“滋阴潜阳”,现在恐怕就得采用“滋阴扶阳”的方法了。总之还是得以滋阴养体为主,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平衡财富分配差距,将社会福利还给普通老百姓,这才是正道。那种以“壮阳”为主的政策恐怕适得其反。加大政府投资,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进一步加大两极分化,让病情更加严重。其实看看地方官员们对加大投资搞基础建设的热心程度就应该明白,那些措施的受益者都是谁?对普通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官员们什么时候积极过?!
所谓“极”,形声字,从木,及声。说文的解释是“极,栋也。”,而栋梁栋梁,“栋”就是指房屋的正“粱”,因此,“极”就是指房屋的支撑梁。而社会的两极,就是指社会的两根支撑梁。当然,如果要更抽象一点的来谈“极”,又可以引用道家的“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两仪,两仪而四象,四象而八卦.....”,在这里我将“极”理解为时间概念,指系统的临界点,系统越过临界点,就表现出特有的整体性。关于“两仪”,我的理解就是指阴阳,如果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来说,就是指矛盾对立统一,“阴阳”统一于整体之中,对立于要素之间。因此,本帖子标题之中的社会“两极”又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阴阳两面,或者说社会的核心矛盾的对立统一。在这里,我用“三农问题”和“GDP全球第四”分别代表最能体现中国现状的两个现象——一方面是沉重的三农问题,以及因三农而引出的其他社会矛盾;另外一方面是“中国制造”汹涌澎湃,世界各国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中国咄咄逼人的贸易压力。按中医理论,阴主藏,阳主长,阴是养精蓄锐储蓄能量,阳就是殚精竭力释放能量。所以培育国内市场可以看成是经济的“阴”,外贸可用阳来表示。所以,“三农问题”可以看成是阴虚的表现,以资源出口(更重要的是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经济过热可以看成是阳亢。因此现在中国社会的整体特征就是“阴虚阳亢”。
既然使用了中医术语来形容社会整体形态,那么干脆暂时离开标题继续谈下去。搜索了一下资料,对阴虚阳亢的解释是:【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精血或津液亏虚,真阴不足,阳气失去制约而浮越,呈相对亢盛状态。症见低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烦躁易怒,遗精多梦,形体消瘦,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从这段解释中可以看出,阴虚阳亢的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焦躁、易怒、性欲旺盛等等。那么如何将这些症状和社会现实对应呢?连续几年接近10%的经济增长算不算发“热”?人们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是在住房、医疗、教育的压力面前是不是呈现出整体的焦虑烦躁情绪?层出不穷的“群集事件”以及“非相关直接利益者”的出现是不是体现了社会的愤怒情绪?在没有信仰没有道德底线的背景先,社会上大多数人难道不是在以感官享受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吗?某些人的苦恼不就是“不知道吃啥玩啥”吗?社会的“性欲旺盛”大概就是指社会成员沉湎于感官享受之中吧。亢奋的人不容易安静,亢奋的社会不容易和谐。
要治疗阴虚阳亢,主要方法就是滋阴潜阳,培育国内市场,抑制对外资源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抑制资源类产品出口(劳动力是更重要的资源,再次强调,所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要针对国内市场,而不是外贸),政府没有办法去强行定价,只能通过提高企业成本才能抑制买办们的出口冲动,把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从廉价劳动力成本中解放出来。其实政府如果真正想转型也很容易,只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成本——工资、福利就行了。这既是培育内需的直接手段,也是抑制资源外贸的良策。当然,这样的政策一定会被目光短浅(国内市场长远来说对资本是有利的)的资本家反对的,他们要赚快钱,要赚容易钱,一时要让他们断了外贸这口奶,哭闹是肯定的。所以真正要想解决国内问题的领导,应该痛下决心,别被买办资本家的哭声给骗得心软了。当然,提高人民币汇率也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有副作用,就是我们以前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美元票子怎么办呢?人家现在正可着劲的死命印美钞贬值赖账,我们自己再主动升值那不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吗?老僧不懂经济,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办,也许韭菜网友提出的发行双币国债是一个办法。但我是不知道的。当然,最根本的“滋阴”的方法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了新农村,中国很多问题都将随之而解。但问题是,现在有一个什么什么不动摇供着的,而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非得动摇那东西不可。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三农问题”与“GDP全球第四”是如何互动的。或者说中国社会的阴阳师如何失衡的。
GDP表征的是一个经济体系的活力,因为主要反映的是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而中国目前的经济推动力主要是两条线,一是外贸出口为主的总装制造业;二是以城市化为主导的地产和基建产业。外贸出口业主要是由国际商业资本所主导的,老僧这个“极左”私下里称为“买办经济”(当然了,老僧是“极左”,这个称呼是不正确的);而对于后者,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合主导的,基于同样的原因,老僧私下里称为“权贵经济”,因此在老僧的错误意识里,中国的GDP全球第四实际上体现的是“买办经济”和“权贵经济”的活跃程度,或者说中国社会的“阳亢”主要是由这两种经济模式造成的。那么中国社会的“阴虚”是怎样形成的呢?实际上,三农问题从农村集体解散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了,只是酝酿了近30年才作为症状表现出来。
这三十年来,农村一直在为“GDP全球第四”做出无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的输出,特别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的输出;二是作为纯“入超市场”(粮食价格国家控制,化肥、农具、日用品则完全市场化,城乡交易中农村在“稳定”的大旗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农村送出他们优秀的子弟,进入血汗工厂博命;农民们让出土地,供城市扩张;至于矿场森林,和农村更是咫尺天涯,都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以“国家”的名义控制着。失去组织的农民,只能在外出打工和在家守穷两条路上做选择,他们能选择什么?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从哪里来的?就来源于那些被强行隐性定价的农民工(务农收益是他们的价格起点,务农收益受制于农产品价格,而农产品价格是政府以国家实力为保障进行严格控制的,单个的农民是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农民工为中国劳动阶层定下了工资水平的起点,这就是中国人力成本低廉的原因。建筑行业更是直接依靠农民工的流血流汗才建设起来了一座座新兴城市。突然想到一首古诗:“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稍微修改一下就是“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豪华公寓里,不住农民工”。要想提高农民工自我定价,必须提高农村人的收益,而农村收入提高,除了更高效的发展农业外,提高农村自身的竞争力才是根本,单个的农民有竞争力吗?没有,只有一条路,组织起来的农村才可能在城乡博弈中获取正常利益。不然新农村是建设不起来的。
“三农问题”和“全球第四”其实是一体两面,就象连通器里面的液体一样,从这头压下去必然从另外一头冒出来,这边多了,另外一边自然就少了。阴阳平衡,才是和谐之道。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