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包产到户”已失败,腐朽不是楷模!

火烧 2015-10-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批判包产到户政策失败,指出其摧毁集体经济与公有制基础,导致农业衰退与社会腐朽,强调土地问题仍是农民核心困境,呼吁回归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我并不知道杜润生这人,只是最近因他的离世,有媒体把他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来祭悼,我才去了解他。所谓的“中国的农村改革”,就是指“包产到户”,媒体也是从这方面宣传的。所以,与其说是祭悼杜润生,不如说是祭悼“包产到户”。

  中国农村的改革就是私有化改革的一部分,“包产到户”就是把集体的土地分给个人,它不仅摧毁了农村的集体经济体制,也彻底摧毁了以集体经济体制为核心的人民公社,同时,也在摧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基础。杜润生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我非常赞同,因为不仅是我这么认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才会领导农村的土地革命,所以他才会推行人民公社和农村合作社。但有共识不等于有相同的做法,杜润生提出的做法恰恰与毛泽东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今天可以这么说,所谓农村改革,实质是封建复辟,因为土地私有化在封建社会就开始了,所谓的“包产到户”与旧中国的佃农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包产到户”已经失败。当年推行这一政策的谎称是“发展生产力”。可是,自“包产到户”后,土地规模大大的缩小,规模生产被个体劳作所替代,所以在许多农村,原来的机械化耕地又回到了老牛耕地,难道这也是“发展生产力”?农民得到的所谓利益,实质是牺牲了基本农田水利建设,许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荒废,难道这就是“发展农业”?更重要的是,“包产到户”不仅摧毁的是公有制经济基础,还摧毁了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农副产品的大起大落,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最弱受伤害的还是农民,这又何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包产到户”已经名存实亡,今天的“土地流转”就是最好的证明。“土地流转”不仅打破了“包产到户”的格局,还使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成为“新地主”。今天在农村逐步出现的农业合作社,实质是要用公有制的集体经济来解决私有化下“包产到户”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正说了“包产到户”不是什么好东西!

  “土地经济”和土地开发,许多广袤的肥沃粮田如今竖起了一幢幢高楼,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成了商业小区;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远走他乡成为“农民工”、“新市民”,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讽刺还是欺骗。如今,我仍然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农民不愿意种地,农民没有土地种粮,粮食没人种。现实已很清楚,“包产到户”不只是失败,而且已接近死亡。“包产到户”是摧毁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的开始,也是社会腐朽的开始,它,也包括推广它的人都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捡起垃圾来祭悼,把腐朽当楷模,这样的人进垃圾箱也不远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