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呼之欲出,时不我待
中国航母:呼之欲出,时不我待
中国的深海之梦,远洋之梦,在破碎若干年后,正在重圆,且轮廓日益清晰。这个被国人期待、被外人忧虑、议论甚至鼓噪的海之梦,就是中国的航空母舰。航母破浪击水之时,就是中国海上强国复兴之始,也是海疆安全有望之日,它正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呼之欲出,比任何时候都接近现实。
本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世界大国中唯独中国不拥有航母,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这是中国军方高层首次明确就敏感的航母问题公开而正式表态,且让听众悟出两层意思:其一,没有航母的中国与其大国地位不符,其次,不建航母的历史已成昨天。随即,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称,中国政府将综合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是否建造航空母舰。
这接踵而至的军方爆料石破天惊,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国际上有关中国航母下水时间、吨位等猜测、分析蜂拥而来。俄罗斯媒体认为中国最快会在4月正式宣布建造第一艘航母;美联社预测明年中国将建造常规动力航母,2020年将建造核动力航母;日本媒体更大胆而具体地断言,国家主席胡锦涛可能于4月23日在青岛举行中国海军创立60周年时宣布航母建造计划。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于1953年登舰视察时曾连续5次题下同一句话:“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国拥有了“两弹”一星、载人飞船和核潜艇,但是,军事力量与世界强国的距离并没有缩小,相反,在某些方面有所拉大,甚至被亚洲近邻印度和日本远远超过,特别是海军力量,即便泰国都拥有了航母。综合国力在迅速增长,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却渐成短板,正制约着中国对自己核心利益的维护和最大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加剧,中国的利益已经无限延伸,远在领土、领水之外:商船不断在非洲之角被劫,石油进口航线完全控制在他国手中,甚至自己在东海、南海固有的领土和领水权益都因鞭长莫及而不断被周边国家蚕食。这种与国力不相称的“旱鸭子”现象呼唤着中国航母早日下水和出航。
经济实力的强劲,特别是资金、技术、人才储备和船舶工业的大发展,为中国航母从梦想变成现实、完成海军大跨越发展奠定基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益被世界所认可、信任和接受,也给航母圆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美国军方人士最近表示,愿意就建造航母向中国提供协助。日本官方也并未就中国建造航母意向持有异议,因为日本已经拥有世界第三大海军力量,包括新下水的准航母。
若干年前,一位美国海军专家说过,中国从拥有航母到形成航母群战斗力,起码需要50年。果若此,中国的航母已姗姗来迟,即使靠我们的聪明才智把这个过程节省一半,相对急迫的发展和利益维护也是时不我待。
中国航母,既然呼之欲出,就别让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