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左派--三条评价标准
最近,关于对张宏良同志思想、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体现在:真理只有通过争论才能明辨;认识才能由混乱走向统一;正常的观点之争是必然的、必要的,不必大惊小怪;“坏事”体现在:如果正常的理论、观点之争过了度,甚至变成人身攻击,那就帮了敌人,害了自己!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人在此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评价正反两方面言论的正确性,我看主要标准有三条:
1、根本立场:是否站在中华民族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2、出发点:是否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左派的思想认识,增强左派力量的目的出发;
3、思想基础:是否真正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懂得根据原则制定因时、因势、因地的具体策略。即是否从当前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有利于革命力量壮大的、可行的策略。
以上三方面,如果第一点不对头,就一定是反革命份子冒充左派搞破坏;如果第二点不对头,就是戴上左派面具的投机分子兴风作浪;以上两种必须加以坚决打击;如果第三点不对头,就是教条主义分子,同志们应当耐心的给以帮助教育,要给人家认识问题的时间。
正是根据以上三条,我认为张宏良同志在其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没有大的问题,希望犯有第三条错误的同志花点时间好好读读毛主席的著作,努力提高马列主义哲学水平,认真了解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策略,再回头评价张宏良同志的文章,可能会有根本的转变。
当前,社会主义革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左派阵营既要防止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右倾情绪,更要防止不顾实际情况的极左思潮。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后者给社会主义革命的危害显然比前者要大得多。唯物辩证法中有一个哲学范畴叫做“度”,把握好“度”,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制定正确策略的前提。比如,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扩大打击面,革命根据地就难以建立,建立了也难以生存下去;如果不顾实际可能,死打硬拼,武装夺取大城市,就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这样做就是“左倾机会主义”。但如果因为革命的力量很小就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与反革命势力进行妥协,就是“右倾机会主义”。这两种错误路线从哲学上讲都是没有把握好“度”,其结果肯定都会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危害。但不以无产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这两种错误路线都会在革命队伍中存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能够及时纠正“左”的和“右”的机会主义路线,什么时候革命就能得到顺利发展。否则,革命就会遭受挫折甚至是阶段性失败。
另外,我曾于去年6月在乌有之乡发过一个帖子,与此文关系密切,对本贴感性趣的同志可以一并看看。帖子标题为:“读张宏良教授文章有感” 最后,我呼吁一下,真正的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必须以团结为重!不讲团结的左派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从而也就不是真正的左派;左派如果不团结,将会一事无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