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毒酒当美酒
接到《员工素质教育必读》一看,封面新鲜,内容都是几年前被人批烂批臭的东西。
这本书似的第一部分是《没有任何借口》,并且特别注明作者就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某公司那个凯普。殊不知,正是这个叫凯普的人出的这部书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股奇怪的旋风,一方面是大批的企业纷纷解禳购买作为手册分发给员工阅读。另方面却是遭到学界的猛烈抨击和社会的广泛质疑,甚至发出究查作者的呼声。在这个背景下《人民日报》派出了记者到美国的相关公司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作者竟然是假的,书中的《纽约时报》的书评也是子虚乌有,内容是从大量的励志书籍里东摘西抄,编造杜撰移花接木而成,一切都是中国人自己捣鼓的。
《没有任何借口》就这样成了一本伪书!
伪者总是一张教主的脸却怀着一颗贪婪的心------希腊谚语如是说。伪书之贪,就在于它为了剽窃的隐蔽性而胡乱增添删减内容,从思想上误导读者,篡改、毒害人们的思想。这本被很多企业拿来做员工培训教材的伪书《没有任何借口》,其手法就是将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军人的理念,错误地移植、拼接、运用于企业管理,宣扬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实质上是强调无条件的执行和绝对服从老板的理念。“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毕竟军队是用来打仗,讲究的力量的调动和发挥,是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如果军人各就其事、一盘散沙,就会被敌人消灭,所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是为了打赢战争,对军人资质要求并不是第一位。但是这一精神之源被伪书《没有任何借口》歪曲了其本质内涵,生硬地移植于企业管理。真正的西方原版《没有任何借口》强调只有在规则和人性的前提下员工们没有任何借口,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但是,伪书则把这个核心的内容给抽掉了。
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有了不起的管理思想。当代西方企业正在兴起21世纪人性化管理,有的企业甚至把管理变服务。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风起云涌的“个性解放”、“个体崛起”的社会思潮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圣雄甘地的名言“个性是进步的唯一源泉”。德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家斯普伦格认为:“在新的经济世界里,唯有个体的自由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所有不尊重个体性格的管理方法都将失败。以往的大部分企业根本就不尊重员工的个体性。你到底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哪一种员工可以让企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是模仿的机器,还是有创意的个体?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在人才变得比资金、设备等更为重要、成为第一要素的时候,这个问题成了企业家必须的思考问题。事实证明聪明的人在愚蠢的组织中永无出头之日。条条框框和专制成为卡制人才制约人才的桎梏,也使得企业人才流失。所以到了最后,在这样的企业中到处都是资质平平的人,企业也就难有辉煌。
从理论上讲,科学的发展需要民主的环境,不需要长官专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一种科学见解和理论的出现之初,都是少数人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有民主环境给少数人说服多数人的空间。如果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新的科学见解和理论就会被扼杀或难为多数人掌握,这样也就不会有科学和创新。孟德斯鸠说:有权利的人不仅会滥杀无辜,还会在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上也要把自己装扮成全知全能的人,来垄断认识,不允许不同的认识传播。民主制度能够保护新学说传播的自由,也只有民主的环境才能发展和产生科学。
另一方面,科学推动民主,甚至推动社会变革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这就是科学与民主的辨证关系。正因为科学和民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于推进社会进步才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企业要科学创新、技术进步就不能搞“一言堂”。要鼓励员工敢于发言,敢于说出不同意见,从中发觉有价值的观点和人才并加以采用,企业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没有任何借口》要求员工“视服从为美德”和执行“没有任何口"给员工洗脑,说到底就是培养会听话的奴才,这于企业是个败笔,也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开历史倒车。
伪书《没有任何借口》在一些观点上迎合一部分中国企业家强烈的权力欲、控制欲,是权力至上的封建思想与人性化管理经验错位的“孽种”。它宣扬奴性以消解人们意志,是精神上的赝品。而人生在世,最富有的是精神,最可贵的是精神,最大力量是精神,事业成功靠精神,人生最怕没精神。披着羊皮的狼的伪书,摧折的正是我们赖以立身行事的精神。陈独秀早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就扯破嗓子地呼吁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人,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自由”、“民主”潮流在全球滚滚而过之时,伪书还在为奴性开道,这真是中国出版的堕落,华夏文明的悲哀。
本书的最大错误还不在于此,最大错误在于它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异化劳动论。劳动力也是商品,老板们在意淫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时,要求员工绝对服,甚至要用生命去做事,那么套用周星驰无厘头的经典对白,“给个理由先”。你老板给了员工什么?员工以100%的努力换来1%的回报吗?等价交换吗?书中作者有意忽略了事物的两面性,通篇只强调员工而忽略了老板的问题,毕竟员工与老板始终处于互动的范畴,脱离一方去谈另一方,或者只谈一方会使事实离正确的思想更远。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指出: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发生了异化,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他生产的越多,能够得到的消费就越少,以至于经济要靠借债消费和金融投机来支撑,最后以金融海啸和全球危机收场。二是生产活动本身表现出来的异化。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和被诱的,他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三是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人的自由的生产活动是和动物相区别的类生活,却被贬低为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四是人同人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一个人也就是同他人相异化,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说明了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社会两极分化的原由,为什么在今天大量的员工平均工资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线以下、没有医疗、养老保障的情况下,作者却刻意不谈工人的待遇,相反却大谈工人要如何如何忠于职守忠于老板,这不就印证了马克思爷爷所说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吗?
如果说《没有任何借口》是一本伪书,那么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是个伪命题了,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但他为什么偏要说细节决定成败呢?同样的道理就是要求员工尽善尽美地、更加细致地为老板卖力。这几本书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以所谓的“成功”作为诱饵,以暗渡陈仓的方式试图说服员工自觉自愿地成为绝对服从的工作机器和做为老板的赚钱机器。这几个作者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手法,就是以商业化的方式去取巧和讨好老板们,从他们那里舔到好处。
书,是承载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它守护人类最本质的美丽天性,在读者心中唤起崭新的意象,提升人类精神,因而人们视书为“精神方舟”。但是有些所谓的书用花哨的言词宣扬似是而非的说教,暗里却在谋杀人的思想。这对涉世未深、分辨力不高的人很可能会把其中宣扬的谬论当真谛,把毒酒当美酒,饮鸩止渴而不晓。
鲁迅说,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误食了亲人投放的毒药。共产党党人本是工人阶级最贴心的亲人,可是想不到他们中也有人手拿着醍醐,贩卖这样的毒酒,甚至直接将员工的嘴撬开,大施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的淫威,这才是我们工人莫大的悲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民主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综合体,公有制必须要有公有思想作保证,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背离民主经济、民主政治的根本理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要培养和加强职工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人心,为了国家而跳出“自我实现”“追求自身价值”的小圈子,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果以利欲为诱饵,引诱员工不惜以牺牲生命和泯灭人性的代价去为老板谋利,最终得利者是老板,员工们为了得到小利,却要牺牲大利,甚至导致人格变态和精神疾病,这样的说教其实就是种高明的障眼法的说教。作为员工首先要要解决好价值观的问题,要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同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