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书谁在读(修改稿)
毛主席的书谁在读(修改稿)
云淡水暖
按:草民的此篇小文,讨论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实例,却被版主“友情移入”论坛的“历史”栏目,令人很是惊奇,难道真是在体现“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刚才又被删除了一次,洪水猛兽?草民把自认为不当的字句删除一遍,再试试?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四项基本原则”列明“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强调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题”,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包括了“四项基本原则”,也即包括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逻辑上说,既然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那“四项基本原则”就少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少不了。
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的实际形态是什么,应该是毛主席的著作,当然,这也有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贡献,叫做“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谁在读毛主席的著作呢?两个案例:
其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惠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仝志辉、杨雅如三人发表过一篇论文“农民合作社发展之路:外力引发内力,推动农民形成主体力量”,讲述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百信农民合作社重走集体化道路的案例,农民要走集体化道路,现阶段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包括思想意识上的。集体化道路的精神力量怎么来,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百信农民合作社农民们的途径是从毛主席著作中汲取。
【《毛泽东选集》成为了社员们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困难的思想武器。在现在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氛围中,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的农民,虽然意识到合作起来的必要性,但合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合作社需要自己的理论武器,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合作社社员经过实践的摸索,找到了毛泽东思想。小农意识和官文化是合作社发展中的最大障碍,社员们从《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中获得了启发,从中学习了作为人人平等的合作社,如何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面对合作社的挫折和困难,社员们从《矛盾论》、《实践论》和《愚公移山》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表现出了在面对矛盾时的坦然和从容、以及解决矛盾的智慧和耐心。】
这个情况,2004年的《南方周末》在其报道“被合作社影响的村庄”中也做过描述:
【一个让人惊异的现象是,“毛选”几乎成了合作社社员们的圣经。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文化水平不超过初中的普通农民对“毛选”的深刻领悟。“学‘毛选’是学观点,学立场,学方法。如果不真正地做实际工作,那就没有意义。”这几乎是他们一致的说法。】
其二:前几天参加一个饭局,桌上有一位教授谈起一位在京城知识圈里颇有些名气的人物,此公的思想立场是坚定的新自由主义,典型的“美国迷”。据说此公很热心于社会事务,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所谓NGO,此公动员群众参加NGO活动的思路,那位教授说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此公的思路认真读毛主席的书,从毛主席的著作中学习中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争取群众的方式方法。此公叫板说,其学“毛选”的劲头无人可比。从思想意识上讲,此公对待毛泽东的基本立场,尽在不言中。但此公从纯粹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又觉得毛主席的办法管用。
两个范例表明,“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毛泽东思想,不能视为一句务虚的口号,毛泽东思想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换言之,即便不谈高尚的、理论性极强的道理,仅从所谓“应用”的范畴看,毛主席的著作也不“过时”。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百信农民合作社的农民们文化不高,在寻求合作化过程中的理论武器的时候,经过比较、鉴别,选择了毛主席著作,草民觉得,毛主席著作的一个特点是写给所有的人看的,对普通人也能够把道理讲通、讲透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也能够看懂,并且其“几乎成了合作社社员们的圣经”,是农民们觉得不但看懂了,而且在实践中有效果了。
而新自由主义知识精英对毛主席著作的专注,从本质上来说,与梨树县榆树台村的农民有根本的区别,但确是极为实用主义的,因为毛主席关于动员群众、团结群众、壮大自身力量的方法论是强有力的,新自由主义精英也可以说是“被迫”活学活用。
农民在学毛主席著作,新自由主义精英在学毛主席著作,多么有趣的对比。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