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火烧 2011-10-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提出中国政改需实现政府瘦身、政党自主、强化人大监督,强调通过制度调整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

十年前本人就曾撰写《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一文。那时,就开始思考中国政改问题,并指出政改可以大刀阔斧,持一把奥卡姆剃刀,把依附于国体之上的“赘肉、废肉、肿块”统统剃除,复原国家《宪法》关于国体和政体的本旨。在此,我不想例举事实和做乏味的分析,直接给出答案供有识之士参考:

1、实现政府纵向瘦身。目前,要以“三级政府模式”为目标,砍掉市辖区、县(市)区辖乡、镇小政府,全国初步实行市制管理。现有县(市)级政权机关全部升格为地级市,同时,增设一些直辖市,形成中央政府下辖10几个直辖市和3个特别行政区,各省、自治区政府下辖若干地级市的政权组织格局。

2、剪断政党供养脐带。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各民主党派及一切社会团体,必须脱离国家财政供养现形体制,实现费用自理,国家只为其提供办公场所和基本设施,且产权仍归国家所有。也就是说,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法定认可的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来源于信仰人和依附人自愿交纳的党费和会费,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没有义务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国家把省下来钱投入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政党和社会团体要发展要壮大就得为人民办实事,切实维护各阶层公民的权益,取得信仰人和依附人的信任,让他们自愿交费。否则,就自行萎缩或被社会淘汰,我们会体面的为它们送葬。

3、强化人大监督权力。人大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立法、视察、开会、提案层面,更重要是要全面参与深入到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代表人民实行有效监督。为此,要建立健全以人大为核心的权力监督体系,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成立监督执行委会员,使检察、审判、监察、审计、媒体监督、信访等部门,成为人大机关的实体办事部门。地方人大具有相对独立性,原则上不接受上级人大机关指派的工作任务,他们依据辖区公民提出的经济社会各方面问题,自行组织开展各项监督工作。如果某地区出现突发政治事件、信访案件高居不下、公共全安危机、社会矛盾异常突出,地方人大可提前召开代表大会对政府实政进行表决,如果信任票不到三分之二,该届政府自行解散,重新选举政府新领导人和各部门负责人。人大监督执行委会员本身也要接受党委和政协团体监督。定期(每两年)向本届人大全体人大代表、党委负责人(委员)、政协各团体负责人(委员)报告监督执行工作情况,同时,接受代表们民主测评,如果赞成(信任)票不到三分之二,人大主席、副主席及所属检察、审判、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和机构负责人一律引咎辞职,同时,即刻召开全体代表大会重新选举。信任票超过三分之二可继续留任。

4、构建政协新型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把人民政协建成维护社会各阶层利益、反映社会各阶层意愿、协调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政治大家庭。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是依据国家《宪法》及法律,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章程》及规章制度对政府实政和人大监政做裁判,努力构建“政府干,人大看,法律管,党委政协当裁判”的政治格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要按照法定程序接纳新的社会团体,对自行萎缩的团体要向社会宣告终止声明,加强对社会各法定团体的管理。

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晴朗夜空中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被人们称为银河,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那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银河系属涡旋型星系,其发光部分直径约为7万光年,最大厚度为1万光年,像一个中央突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其中心天体质量特别巨大,约为太阳质量的2000亿倍。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和暗物质天体,太阳是其中普通的一颗,处在距轴约3/5的地方,以250公里/秒的速度绕轴旋转。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形成需要上百亿年。一般说来,涡旋的生成标志着星系的成熟,其结构必然蕴含着合理性,显著特点就是如此庞大却没有形成过多的层次,只有一个强大中心天体(可能是一个超级黑洞)和数以亿计恒星系统两部分。由此,我们可否对照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进行大胆的构想?对比之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政府层级过多。我国共有五级人民政府(这里还不包括副省级政府和类政府村民委员会),在当今世界各国中是政府层级最多的唯一国家。

试问,在如今交通与通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用得了这么多层级政府吗?

由于政府层级过多。中央的决策精神在落实中效率不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有之;在执行中变味者有之;在落实中上下扯皮者有之;在落实中内耗和成本也逐渐增大。由于政府层级过多,造成大大小小的政府比比皆是,职能定位不准(越位、空位、缺位),干预经济,政企不分,吃饭财政是目前一些小政府的显著特征;政府的应有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一些大政府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一味地收权揽权,使得下级小政府处于没有治(自)权的地位,事实上已变成了大政府的一个办事部门,而却摆着一级政府的架势,供养着很多富余人员。由于政府层级过多,造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复合管理(当前我国政府各部门都是实行双重(条块)管理体制,条块职责界线不是很清楚)。我们在经济领域里存在的重复建设问题,在政治领域里同样地存在着,部门变相设置,职能重复设置,职位变相设置在基层政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虚假主义(虚报浮夸搞数字游戏)及行业不正之风滋生蔓延,使得政府信誉大为降低。

那么,造成我国政府层级过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简言之,就是历史的沉重包袱。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代王朝为实现其统治,像建造金字塔一样,逐渐地把政府垒建到这么高。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与通讯手段原始,只有通过逐级搭建官府衙门的办法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这种势态,到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满清达到鼎盛,中华国民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把这一势态继续推向巅峰。另外,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也对多级政府的存在起支持作用。但是,我们一直感到政府及其各部门过多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障碍阻,所以进行了几次机构改革,不过这几次机构改革也只是横向的,在各个层面上进行的机构加减或重组,纵向的减少环节的机构改革动作不大。也许,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是改革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而已。

那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条件是否成熟呢?

从理论上看。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发展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方面,我们通过革命和改革调整了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态;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这“三环”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心环节;稳定压倒一切,但是必要环节;而改革是发展的前提,即是充分环节,又是必要环节。没有改革,谈不到发展,没有发展就很难确保稳定,改革为发展创造了机遇,又开辟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如此(生产力是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终有一日,它会冲破束缚)。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政方针敲定之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滞后徘徊,必须有所突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是连续的,所以我们采取渐进方式,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奥妙之一,而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离散的,可间断的和可跨越的,因此,对上层建筑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进调整,采取渐进方式,只能是越改问题越多,持一把奥卡姆剃刀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简捷明快地把大头政府、多余政府、无效政府砍下去和一些社会团体,使之更加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实的物质条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人民民主专政和党的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国内政局稳定,交通和通讯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已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村落,工厂化农业的出现标志着基础产业农业和工业的融洽势态,城市化兴起,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大为改善,乡村将永远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应有的文化底韵成为城市不可惑缺的一部分(上述表明二元行政管理向一元化过渡)等等,这些都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那么,突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哪里呢?

有位哲人说过,社会是自然的影子,再高级的物质形态与其本源体都存在着相似的联系。因此,我们能够参照银河系结构,进行这样大胆构想:银河系中心天体好比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各恒星系统好比是各地方政府。如此说,我们就要在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缩短中央到地方的时空距离,减少中间环节,使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保持在二、三级总体水平上(事实上,目前我国已存在二级和三级行政管理模式,如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应确定二级行政模式为理想目标,三级行政模式为现实目标,四级政府模式为工作目标的指导思想,加大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

按照这个构想。首先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人民政府。多以办事机构来实现国家职能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这里所要求的“强大”是内涵意义上的强大,强大的中央政府是国家政令畅通的保证,必备的国家机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次要兴市存县(市),大多数县(市)政府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将逐步过渡到地市级政府。地市和县(市)是国家政权机关具体化标志,是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政府。除此乡(镇)政府、市辖区政府做为地方政府到基层的中间环节和省级政府做为中央到地方的中间环节,也就相对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国家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砍掉这些政府。最终形成全国2000多个地市级以上政府直接归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全国实行三类市制管理。第一类,直辖市、(台港澳)特别行政区;第二类,区域重点城市(基本上是目前的省会城市);第三类,普通地市。

乡(镇)和市辖区政府的改革可用农业部门、企业公司、办事处等机构和部门给予替换,其它职能对上归口。各省形成二级政府模式,最后待各种时机条件成熟后以中央驻行政区办事处(6个)替代各省级政府。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以政策引导、法律规范、信息指导等宏观措施为主要手段。 中央制定和出台通行全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依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出台具有针对性强、弹性系数小、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及实施细则,并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地方政府在解套中扩大了自主权和自治权,繁重的上级指令事务被剥离,它们选择了它们自己想干的事,这样的政府工作才最有效率。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阶级和国家终将消亡,但城市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我们今天的构想,一定完全可以成为明天的必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