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智慧也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莫非智慧也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库爽生
近日,中央电视台出现了一条字幕消息:中国将在6月份召开“全球智库会议”,邀请二到三百名外国智库专家来华献计献策。有关部门何以如此热衷于外国人,却漠视国内人民的聪明智慧?冷落我国的民间智囊?
我理解这种向外国人引智的念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消费需求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一向被称为智囊的主流经济学家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只能干瞪眼或亮出一些文不对题、南辕北辙的“锦囊妙计”。对本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失望,使有关部门有了向西方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引智的欲望。
这种引智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却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个消息一发布,就在不少正直的学者中引发一阵惊呼,担心引智的结果也是南辕北辙。人们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已经上过西方那些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当,深怕再次吃亏。
我以为,应对目前的严峻挑战,自然需要高明的智慧。但是真正的智慧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寻找智慧瑰宝,理应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到群众中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毛主席早就指出:“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告诉我们智慧在“卑贱者”那里;温家宝总理最近也多次谈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草野”中有智慧。
熟知国情的人在中国,了解民情的人在民间,智慧瑰宝在国内。舍近求远,向西方的所谓智库专家求助,并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他们也许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但肯定不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者。从西方引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反而造成贫富极度悬殊、两极严重分化等大量问题。他们这些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者和讲述者,即便是诚心帮助中国出谋划策,但是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具体情况是很无知的,这就注定他们拿不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案来。如果说他们有智慧,他们的智慧也是来自资本主义的建设实践,是不适应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迷信这些书斋里的西方学者。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在讨论中“义愤填膺”地明确提出:“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刘还拿出自己的经验和与会代表共享。“我们企业做的事情和主流经济学家的说法反其道而行就行了。”快人快语的刘委员在这里给我们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民间研究机构中寻宝。
确实,尽管民间研究机构鱼龙混杂,但是如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等一些根植于中国“土壤”、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有理由成为决策部门的参谋智囊。我深信,这些独立智库,无须看领导决策部门的脸色行事,又勤于调查研究,眼光六路、耳听八方,善于集中民情民智,研究成果高屋建瓴,智慧含金量非常高。
忽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博大精深、切实管用的智慧富矿,放弃国内深知国情的国内民间机构,身在宝山不识宝,漂洋过海到国外邀请什么智库专家,岂非缘木求鱼?并非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并非家花不如野花香,请有关部门三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