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考研不过是延缓失业

火烧 2011-01-17 00:00:00 网友时评 1033
文章指出考研已沦为就业的备胎,是无奈之下的第二选择,揭示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功利心态与大学生活现状,强调考研不过延缓失业,反映教育与就业的现实困境。

考研不过是延缓失业  

苏比一到冬天总是想方设法去布莱克韦尔岛躲避寒风的侵袭,我没那福分,不过要比睡桥洞、地道的好些,可以去浴室泡泡澡。若有可能,我能在浴室呆上一整天。大池里泡一小时,龙头下冲一小时,桑拿房中蒸一小时,再在大厅睡上十来个小时。幸亏我不是官,否则早身败名裂了,天上人间说不定也去上几回。浓妆艳抹穿着暴露的“小姐”寻找着猎物,敲胳膊敲腿不算,她会暗示你有包你满意的“特色服务”。她们的苦苦哀求,惹人生怜:先生,过年了,照顾照顾吧,让我们回老家过年吧?有几个顾客好意地规劝道:“小姑娘,回家好好读读书,别这么小就沦入风尘‘失足’啊!”这时候我脑际间倏忽闪过一名牌大学教授“扶贫论”的伟大发明,可惜我觉悟较低,还是没去“扶贫”。是我影响她回家过年了?这不是罪过吗?  

国考去了,研考来了。这几天很冷,可再冷也难阻挡考研的热情。据报道,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151万人报名参加,创下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最高纪录,仅北京地区就有11万余名考生赶考。这么多人想深造,不是件好事吗?以前我对“考研一族”怀有十分的敬意,认为他们勤奋刻苦好学,不断求进步,欲搞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不知道这样的“考研一族”百万大军中有几?就业形势的严峻,考研已沦落为就业的“备胎”,是无奈之下的第二选择。不考研就失业,成蚁族、鼠族,而考研也不过是延缓失业而已!这岂不可悲?  

巨大的就业压力已让大学生变得功利,学习已不是首要任务,“逃课”已是大学阶段的生活方式。你读书你学习你去教室上自习,不被同学嘲笑才怪呢!在你眼里,他们虚度年华;而在他们眼里,你已“OUT”了。他们忙着搞活动、做生意、考证书、上各种培训班,仿佛他们只为“证”而来。其实他们上大学,也不过为了一纸证明。他们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知识越多越无用。前一阵子网上流传的一份“万言帖”,说揭秘了最露骨的大学生活。其实,在我看来,“最露骨”的大学生活是“最正常”的大学生活了。十年前我读大学时就是那个样子:上课迟到,吃着早点慢悠悠地踱进教室,还不是老师讲得没意思,而是他听得没意思,于是趴着再补一觉甚至溜之大吉了。——这还算好的,有的干脆一睡不起直接不来了,寝室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老师只好靠点名维持上课。晚上十一二点,夜深人静,他却活蹦乱跳了。那时上网、打游戏还是很奢侈的事呢,他就去网吧上班了,早上蔫头耷脑的回来,忘食不废寝。

我总以为自己读的是三流学校,三流学校才如此。不想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也是这样。人大的张鸣《何处觅一个书桌前安静读书的人?》:“在大学里,给本科生上课的人都知道,大四的课是没法上的,人人都在忙着找工作,考研,即使强拘了来,按在椅子上,也坐不住。现在,这种情形居然蔓延到了大三,大三的学生分成两派,积极的一派开始张罗考证,找地方实习,为就业做准备;消极的一派干脆什么都不做,上课也不来,在他们眼里,反正就业无望,学什么都没有用,干脆在宿舍打游戏。真正能坐在教室,而且安下心来听课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北大的孔庆东说:“张鸣教授说的可能是人大,其实北大也开始有这种情况了。”——看来,环球同此凉热。  

学生如此,老师在干什么呢?  

2002年,青年作家张者以一部《桃李》震动文坛,戳穿了“象牙塔”的神话,高等学府已经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是纯粹做学问的地方了。那里有金钱、宝马、美色,也有机谋、冒险和背叛。其后5年,2007年,张者又推出其姊妹篇《桃花》。仍以校园为题材,继续了他对商品经济背景下知识分子立场的讨论。

导师变老板,学生成了老板的“包身工”。中国是博士生产大国,最牛的博导能同时带47名博士。带的学生越多,“老板”收益越高,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变成雇佣关系、劳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秘,只不过这个“劳工”和资方之间只有劳动的义务,没有索要报酬的权利,没有签订劳动契约罢了。没有契约,这种劳资关系就没有权益保障,没有权益保障,“老板”的权力就大了去了,你除了唯“老板”是从,别无选择。据一硕士研究生透露说,她学的是古代文学,由于导师在业界非常有名,她是怀着崇拜的心理报考的他的研究生。入学以后她才发现,导师是个出书狂,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本“新作”问世,而这些“新作”都是研二研三的师兄师姐们帮助搜集资料、编校出来的。导师人脉资源很广,几乎是三天两头被各地政府部门邀请去做文化包装,往往是谈一个项目上去,导师就会有关于该地的考证书籍出版,出来的新书自然由这个地方包销。  

论文抄袭就更不必说了,例子也无需例举了。为“评职称”,东拼西凑“自编教材”,谓之“科研成果”。研究者称2009年全国论文买卖去年销售额近10亿!流传的一种说法:硕导硕导,“一说就倒”;博导博导,“一驳就倒”。头顶开“钱眼”,满脑是名利,肚中装草包,不倒?往哪去站稳呢?  

孔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静悄悄地来了,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看上去,一脸的谦卑,可眯缝的眼里不无傲慢与狂妄。同样一个人,屁股坐在哪,大不一样;更何况对他顶礼膜拜的人我没搞懂。看到一些游客点头哈腰其面前,我不知是不是出于对他的学说。我到过地方不多,总看到一些游客见到泥塑两腿就软,不由自主地跪下去。问之,祈求好运;他不关心这泥塑何人,有几次是苏轼、范仲淹等,可他们不去问苏轼、范仲淹的诗文、关心百姓疾苦的良心。若是这样对待孔子,岂不是糟蹋了孔子,孔子还傲慢什么呢?幸好秦桧是跪着的,否则有人早跪下去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