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岸关系:马英九的政策魔方
可以这样说,马英九的每一次公开谈话,都涉及二岸关系问题;都涉及“统不统”的问题。当然,黑纸白字也好,原声重现也罢,他都是坚持“不统”的:诸如:1,“三不原则”;2,“一中各表”;3,最近在新一轮大选之前,他又说:在“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国会监督”三项前提下,台湾应该考虑未来十年中两岸是不是洽签和平协议问题。
我把马英九的一系列关于二岸关系的施政理念概括为这样一个模式:配套政策下的左右逢源。
一,“三不原则”。不独,不统、不武。这是马英九上台时的一个“配套”施政公告。如果只有“不统”,自然有与阿扁“同流合污”之嫌了,是不明智的。因此,他加上“不独”,以明确的区别于阿扁,而且放在前面第一位,送大陆一粒定心丸。如此,他还不放心台湾的安全,再加上一个“不武”,换言之,其潜台词是大陆不能对台湾使用武力统一政策。一只手堵住大陆的嘴,一只手抱住美国的腿,二全齐美,万无一失,美矣哉!
二,“一中各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是台海双方在《九二共识》中协商约定的,马英九得执黑先行之利。所谓“一中各表”,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此,马英九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民国三十八年内战失利,大陆沦陷,政府迁台,这是“中华民国”重大的挫败。但是我们没有灰心丧志,反而痛定思痛,改造重生,逐步在台湾实现中山先生的理想”。“大陆沦陷,政府迁台”是什么意思呢?显然,马英九心里的小九九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三,“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国会监督”是是否签署和平协议的三项前提。放弃武力,走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争议是解决国际间争端的最佳途径和办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主权”,这未必是一个最佳途径和办法。古人云:“要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不涉及主权,自然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旦涉及主权,问题就没有这样潇洒了。
马英九占大头的仍然是“国家需要”。国家者,台湾也;台湾者,国家也。“国会监督”自然是他的执政党说了算,蔡英文的党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会站在他马英九一边的;“民意”往往是可以强奸的;“国家需要”当然顺理成章的就是他马英九的需要了。
至于“和平协议”事实上与“一中各表”一样是可以有多解的。马英九的“和平”一是不要武力统一;二是二岸必须保持和平共处。用和平的办法能不能实现统一呢?与外国人谈是可行的,比如香港、澳门的回归。对台湾不行。中国5000年,没有和平统一的实例可鉴。而且马英九也没有向我们释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和平统一信号。他嘴里的和平与统一是不搭界的。在他看来,要统一,就会破坏二岸和平;要二岸和平,就不能谈统一,如此而已。就算我马英九要统一,还有“民意支持”和“国会监督”啊,他们同意不同意呢,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啊。统一了,是他马英九的功劳;统一不了,是民意和国会的责任,马英九是一个政治玩家!这也显示了他的法律特长在政治博弈中的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我还是那句话:二岸关系之统一问题,要么缄口不谈统一这个问题;要谈,就得有一个倒计时的时间表,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条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